返回打印

缅怀钱老:我们应该研究如何迎接21世纪

作者:钱学森等 来源:《钱学森系统科学思想文选》

缅怀钱老:我们应该研究如何迎接21世纪

钱学森等

*本文由钱学森、于景元、涂元季、戴汝为、钱学敏、汪成为、王寿云同志联合撰写,未发表,1995年1月送中央领导同志参阅。

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中国正在进人一个跨世纪的发展时期。每一个关心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中国科技工作者,都应关注和思考如何迎接21世纪的问题。不仅要研究在这段历史时期科学技术可能出现哪些重大的突破和发展,而且还要探索这些科技发展作为第一生产力,对现代中国将发生哪些重大影响和推动作用,从而使我们对迎接21世纪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本文作者们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现将有关想法写成本篇文字,作为工作档案。

未标题-1.jpg

(一)关于现代中国的三次社会革命

人类即将送别20世纪,迎来21世纪。20世纪对我们来说,是中华民族觉醒、奋斗并取得胜利,继而开始走向振兴的世纪。

从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找到了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道路,提出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战略。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和流血牺牲,终于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把一个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了社会主义新中国,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翻天覆地的革命,可以说,这是现代中国的第一次社会革命。这次社会革命主要是以政治的社会形态的飞跃—政治革命—而引发的社会革命。而政治革命必然引起经济的社会形态和意识的社会形态的变革。所以,这次社会革命的结果是政治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理论上确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经济上打破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生产关系,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新型生产关系,使中国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得以发挥,社会生产力获得解决。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中国的第一次社会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的社会革命。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中国成立后,又领导全国人民开始了新的长征,积极进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现代化道路的探索,这是一项更为复杂更为艰苦的伟大事业。当时唯一能够借鉴的是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但毛泽东敏锐地觉察到它并非十全十美。他在《论十大关系》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这两篇著作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发展生产力。他还提出了许多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和观点。党的“八大”明确指出,社会主要矛盾已不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不能满足这种需要之间的矛盾。这样,就自然要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上来。所有这些都反映出我们党第一代领导集体,为突破苏联僵化模式,探寻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正确思想。可以设想,如果真正沿着这条路线走下去,中国的面貌同以后的实际情形将会大不相同。可惜,从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开始,逐渐发生了“左”的倾向。“以阶级斗争为纲”代替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且愈演愈烈,一直发展到“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造成了空前的灾难,错过了发展经济的大好历史时机,未能取得本来有可能达到的更大成就。而恰恰在这段时间内,外部世界的一些国家兴起了技术革命,经济上快速发展。有些原来经济水平和我们相差不多的国家和地区,却进人了经济起飞阶段,并取得很大成功。

从今天来看,在现代中国的第一次社会革命以及后来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探索中,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是十分宝贵的财富,它从正反两个方面为现代中国的第二次社会革命创造了条件。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伟大转折,掀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邓小平同志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木原理,把发展生产力确定为社会主义的根木任务。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它为解决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明了方向,开辟了道路。正是在这些思想和理论指导下,形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党的基本路线,从而确立了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这个重要阶段,邓小平同志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以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巨大政治勇气和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巨大理论勇气,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智慧,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个理论为我们党举起了一面引导全国各族人民迈向21世纪的伟大旗帜,开始了现代中国的第二次社会革命,即发展生产力的社会革命。

改革开放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正确途径,因而是取得中国第二次社会革命成功的关键。通过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科技体制、教育体制等的改革,我国社会生产力有了飞跃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标志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进人了一个新阶段,在改革和发展两个方面,都将上一个新台阶。目前,我国人民正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为在20世纪末初步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达到小康的第二步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到建党100周年时,我们将建成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下个世纪中实现第三步发展目标,即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现代中国第二次社会革命的目标和任务才算基本完成。这次社会革命的结果是经济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进人发展生产力的新阶段,大大推动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政治上巩固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制度;思想上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水平都将有更大的提高。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中国将屹立在世界东方。

现代中国第一、二次社会革命的成功将充分证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都是革命和建设的真理,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但事物总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历史也是不断演进的,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孕育着21世纪的重大突破。根据现在己经出现的许多苗头,可以预料,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由于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医学、人体科学的发展,将导致相继并在一定时间段重叠出现的人类历史上三次新的产业革命,这三次新的产业革命结合在一起,将开创人类社会生产力创新发展的新阶段,它必将引起经济的社会形态的飞跃发展,同时还要引起政治的和意识的社会形态的变革,最后导致现代中国的第三次社会革命,也是创造生产力的社会革命。

概括起来说,现代中国已经经历和将要经历的社会革命是:

第一次社会革命是从政治革命人手,解放生产力的社会革命;

第二次社会革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的社会革命;

第三次社会革命是以新的产业革命为先导,创造生产力的社会革命。

基于以上认识,下面对2l世纪将出现的三次新的产业革命以及由此引发的现代中国第三次社会革命作进一步探讨。这些虽是21世纪中叶的事,但我们现在就应在理论上进行探索和研究,为迎接21世纪的到来做好思想准备,以免重犯第一次社会革命以后,即5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的挫折和错误。

(二)21世纪相继出现的三次新的产业革命和组织管理革命

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革以至社会革命的重大影响的思想,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对唯物史观的重大发展。根据这种唯物史观,我们认为,科学革命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技术革命是人改造客观世界的飞跃,而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又会引起经济的社会形态的飞跃,这就是产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已出现过第一、二、三、四次产业革命,正面临的是第五次产业革命,还将出现第六次和第七次产业革命。

(1)第五次产业革命

以微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为核心的信息革命,就是我们正面临的第五次产业革命。

19世纪末,由于蒸汽机的出现所引发的人类社会的第三次产业革命(即一般所说的工业革命),开创了人-机结合的物质生产体系,由于机器动力的躯动使生产力大为发展。在今天的第五次产业革命中,由于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的发展与普及,将使劳动资料的信息化、智能化程度大大提高,这又将开创新一代的人-机结合劳动体系。它标志着现代社会生产已由工业化时代进人到信息化时代,世界经济也开始从工业化经济逐步向信息经济转变,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将成为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主要形式。因而在产业结构上,除了原来的第一、二、三产业外,又创立了第四产业,即科技业、咨询业和信息业;第五产业,即文化业。在就业结构上,从事一、二产业的人数在劳动就业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下降,而从事第四产业的人数比例则不断上升。计算机和通信网络的结合和普遍使用,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工作方式,大大提高了物质生产力,而且改变着人们的研究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计算机软件也成为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开创了人-机结合的精神生产力,从而最终消灭人类历史上形成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

(2)第六次产业革命

70年代末80年代初,相继出现了重组DNA技术,动植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细胞和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固定化酶(或细胞)技术等现代生物技术,开创了工农业生产发展的新途径,为人类解决当今所面临的食物。健康、能源、资源和环境等一系列重人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手段。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生物技术在农、林、牧、渔业、医药工程、轻工食品等领域,都有了很大发展,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有些已应用到实践之中。如用生物技术产生新的动植物品种,提高粮食和肉、鱼、奶的产量和质量,如培育蛋白质含量高的小麦新品种;抗病、抗虫和富含高蛋白的蔬菜新品种;耐旱、耐盐碱且含高蛋白的牧草新品种;培育抗病、抗寒新鱼种及高级牛、高级羊(羊毛质量高)、超级猪和鸵鸟等等。总之,以微生物、酶、细胞、基因为代表的生物工程,到21世纪将发展为以动植物工程、药物和疫苗、蛋白质工程、细胞融合、基因重组等为核心的生物工程产业,它的产业化将创造出高效益的生物物质,从而引发一次新的产业革命。这次产业革命的实质是以太阳光为能源,利用生物(动物、植物、菌类)、水和大气,通过农、林、草、畜、禽、菌、药、鱼,加上工、贸等,形成新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即开创了大农业产业,它包括农产业、林产业、草产业、海产业、沙产业。这不仅是劳动对象的拓广,而且还将以集信息、金融、管理、科技、生产,加上工、商、贸于一体的集团公司体制运作。这样发展起来的第一产业(农业)和第二产业(工业)除生产产品不同外,在生产方式上已无实质性差别,即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差别消灭了,两者结合起来成为物质资料产业。

此外,从第六次产业革命的内涵来看,它主要不是发生在大城市,而是发生在农村、山村、渔村和边远荒漠地带。随着这一产业革命的发展,这些地方也都将改造成小城镇。目前在我国已有了这样一些苗头,如大丘庄、华西村等。因而,第六次产业革命的另一个直接社会效果是将消灭几千年来人类历史上形成的城市和乡村的差别。

民以食为天,这个伴随人类生存的重要而又不可或缺的问题,到了21世纪,随着第六次产业革命的到来,也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即饮食业革命。由于人体科学的建立和发展,将能确定人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生活条件下的合理营养需求结构。再加上生物技术大大拓广的饮食原料,完全可以运用营养科学设计出各种人所需要的多种多样的饮料和食品,并采取工业生产方式加工生产,形成真正的快餐业。所谓快餐业就是烹饪业的工业化,即把古老的烹饪操作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技术组织得像大规模工业生产那样,形成烹饪产业(cuisine industry )。其运作方式是从原料的生产、粗加工到精加工,加上与之相关的供销渠道以及相辅的金融业等结合在一起,形成配套运转的企业或公司集团。这就是21世纪的饮食产业,是人类历史上有关“吃”的一次革命,是第六次产业革命的深化和发展。这次革命的结果,将把人从儿千年来的家庭厨房操作中解放出来,大大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3)第七次产业革命

人体科学(包括医学、生命科学等)在21世纪将有巨大发展。人体功能的提高,将使生产力三要素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劳动力素质大大提高,其影响将渗透到各行各业,这无疑又将引发一次新的产业革命,这就是涉及人民体质建设的第七次产业革命。

人体的保健和治病,需要靠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等生命科学提供的科学理论。但这对于确定病人身体状态并设计出改进和纠正到健康状态的治疗措施来说,是不够的,还需要对人体整体状态的了解,即对人体功能态的认识。认识人体功能态目前主要靠实践经验。医生们依靠临床经验,逐渐总结出一套个人“心得”。这是临床医生的感性认识,各有一套,形成不了总的“医理”。以至临床误诊往往成为不可避免的现象。根据尸体解剖,证明误诊率约达三分之一;有的医学统计提出,罕见病的误诊率竟高达60%以上。所以对于人体这样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来说,单靠传统的还原论方法是不能彻底解决问题的,必须再加上系统科学中发展起来的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法,把中医、西医、民族医学、中西医结合、体育医学、民间偏方、气功、人体特异功能、电子治疗仪器等几千年来人民防病治病,健身强体的实践经验综合集成起来,总结出一套科学的全面的现代医学,即综合集成医学。这个医学包括治病的第一医学,防病的第二医学,补残缺的第三医学以及提高人体功能的第四医学。这样,就可以真正科学而系统地进行人民体质建设了,人民体质和人体功能都将大大提高。

建立综合集成医学的核心措施,是利用第五次产业革命发展起来的信息技术,建立医疗卫生信息网络。利用这个网络可以做到:

①收集古今中外医案,按病人的身体测试数据及病情和性别、年龄等分类,建立信息资料库;

②能根据输人的病人情况,给出治疗方案的建议;

③能与临床医生进行人一机对话,以便确定治疗方案。

这个网络可以对病人进行完整、有效、快速的测试,而医生则可以用人一机结合方法,对病人实施综合治疗。

在建立和利用这个网络的同时,还要不断使网络扩充和改进,吸收新的医疗经验,加强它的功能。同时,还要培养培训新型医生,即能与医疗卫生信息网络进行人一机对话的“综合医生”或“全面医生”,他们能依据人一机对话结果确定治疗方案(包括中药、西药、手术、针灸、按摩推拿等各种手段)。显然,按照这样的医疗方式,就必须改造现有医院的组织体系结构,建立新型医院和新的医疗卫生体制。这就为医疗卫生事业的革命开辟了新的道路。

(4)组织管理的革命

技术革命以及它所引发的产业革命,对组织管理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形象地说,这犹如随着硬件的革新,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必须有相应的软件跟上才行。系统科学是20世纪中叶兴起的一场科学革命,而系统工程的实践又将引起一场技术革命,这场科学和技术革命在21世纪必将促发组织管理的革命。

在20世纪60, 70年代,我国首先在航天领域倡导系统工程的组织管理,并在实践中取得成功。由此我们又将这一思想推广到社会,提出了社会系统工程的概念。为了实现社会系统工程,我们提出建立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总体设计部的建议,江泽民总书记在1991年“三八”节那天还专门召集政治局常委会议,听取了我们的汇报。总体设计部由多部门、多学科的专家组成,在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为核心的高新技术支持下,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种问题,进行总体分析、总体论证、总体设计、总体规划、总体协调,提出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配套的解决方案,为决策者和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到80年代,我们注意到中央领导同志经常提到改革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就是说,社会系统远比任何工程系统复杂得多,运用处理简单系统,甚至简单巨系统的方法,不能解决社会系统的问题。在研究了社会系统、人体系统、人脑系统等的基础上,我们又提出了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概念及其方法论,即“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法”,后来又发展到“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的思想。这是把下列成功的经验和科技成果汇总起来的升华:

①几十年来学术讨论会(seminar)的经验;

②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法;

③ C3I及作战模拟;

④情报信息技术;

⑤人工智能;

⑥灵境(virtural reality)技术;

⑦人—机结合的智能系统;

⑧系统学;

⑨“第五次产业革命”中的其他各种信息技术;

这个研讨厅体系的构思是把人集成于系统之中,采取人-机结合,以人为主的技术路线,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使研讨的集体在讨论问题时互相启发,互相激活,使集体创见远远胜过一个人的智慧。通过研讨厅体系还可把今天世界上千百万人的聪明智慧和古人的智慧(通过书本的记载,以知识工程中的专家系统表现出来)统统综合集成起来,以得出完备的思想和结论。这个研讨厅体系不仅具有知识采集、存储、传递、共享、调用、分析和综合等功能,更重要的是具有产生新知识的功能,是知识的生产系统,也是人-机结合精神生产力的一种形式。

系统科学、系统工程和总体设计部,综合集成和研讨厅体系紧密结合,形成了从科学、技术、实践三个层次相互联系的研究和解决社会系统复杂性问题的方法论,它为管理现代化社会和国家,提供了科学的组织管理方法和技术,其结果将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以及管理现代化进人一个新阶段。

向21世纪,三次产业革命,再加上系统科学、系统工程所引发的组织管理革命,将把中国推向第三次社会革命,出现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繁荣和强大。

(三)现代中国的第三次社会革命

根据马克思提出的社会形态概念,我们认为,任何一个社会都有三种社会形态,即经济的社会形态、意识的社会形态、政治的社会形态。这就是一个社会的三个侧面,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处在不断变化之中。飞跃式变化就是我们常说的革命。相应于经济的社会形态的飞跃是产业革命,相应于意识的社会形态的飞跃是文化革命,而相应于政治的社会形态的飞跃则是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是指整个社会形态的飞跃,所以,产业革命、文化革命、政治革命都是社会革命。

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应于这三种社会形态有三种文明建设,即物质文明建设(经济的社会形态),包括科技经济建设、人民休质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意识的社会形态),包括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政治文明建设(政治的社会形态),包括建民主建设、法制建设和政体建设,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还要受到所处地理环境的影响,我国社会系统环境建设就是社会主义地理建设,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这样,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包括了上述三个文明建设和地理建设,共四大领域,九个方面。其中科技经济建设是中心。这就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系统结构。

到21世纪中期,中国大地出现的第三次社会革命,不仅是第一、第二次社会革命的继续和发展,而且迎着现代科技革命的新潮流,在三次新的产业革命的推动下,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差别、城乡差别、工农差别在逐步消失。人的思想觉悟、科技文化知识、身体状况和人体功能都会有很大提高,各种创造发明将层出不穷,使中国进人创造生产力的新阶段。这不仅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而且使三个文明建设之间以及地理建设进入了协调发展时期,这必将使中国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人到发达阶段。综合起来可以看出,现代中国第三次社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

(1)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将有巨大发展

经过第五次产业革命在劳动资料方面的迅速进步,第六次产业革命在劳动对象上的拓广,第七次产业革命在劳动者素质上的全面提高,再加上组织管理革命所提供的科学的组织管理,所有这些因素融合在一起,就能更有效地把生产力中各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并合理配置,使生产的效率和效益将有飞跃发展,社会生产力发生史无前例的巨大进步,科技经济建设、人民体质建设都进人一个新阶段,社会物质财富一也大大丰富起来,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将有很大的提高。如果说中国第一次社会革命使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了,第二次社会革命使中国人民发展起来了,那么第三次社会革命将使中国人民更富裕起来、更充实起来、更聪明起来和更文明起来了。

在第二次社会革命中,人的主导作用将充分发挥,既是体力劳动者,又是脑力劳动者,既是科技人员,又是文艺人。人的聪明、才智都将得到充分发挥,而且积极性也将空前高涨。在这个阶段上,真正实现和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巨大作用,持续的技术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和源泉,科技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带头和主导产业,实现把整个国民经济建立在依靠持续的科技进步和高水平劳动者素质的基础之上。

整个经济进人到发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这将是一个完善、灵活和充满生机的体制。宏观上国家调控,微观上是集团公司管理和经营。为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需要,不仅要跟踪市场,还能把人民潜在需要明朗化,并与各种高新技术相结合,以更新的产品去创造市场。这就是说,在创造生产力阶段,生产不仅具有快速、准确跟踪市场的能力,而且还有超前预见去创造市场的能力。

在就业结构上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直接从事物质资料生产(一、二产业)的人员将减少,大约占一线就业人员的20%左右,从事服务业(三、四、五产业)的人员占40%左右,从事科学技术的人员占15%左右,从事文学艺术人员占15%左右,政府、解放军及事业(包括教育)人员占4%,而从事司法的人员占6%,形成一个小政府大社会的组织结构。中国发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生产的数量、质量、速度和效益,都将大大超过我国的过去,也将高于其他国家,走在世界的前列。

(2)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将更加完善

新的三次产业革命,推动政体建设、法制建设和民主建设,将引起一次政治的社会形态的变革。这场变革的核心是建立起与创造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这种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仅能适应和推动创造生产力的发展,而且随着这种生产力的发展,具有自我调整、自我组织的能力,以适应和推动生产力的持续发展。

管理国家、管理社会,总的原则是“宏观控,微观放”。按照这个原则,在政体建设上,将弱化政府的直接控制,强化人民自己各种组织的作用,尊重人民,相信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在弱化直接控制的同时,要加强政府的间接调控,要从总体上研究和解决社会系统的新问题,这就要用系统科学、系统工程、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法及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并用总体设计部作为决策的咨询和参谋机构,中央、地方和部门都有自己的总体设计部,构成一个总体设计部体系,这就保证了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使国家和社会的管理进人现代化阶段。同时,大大发展起来的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使我们有可能建立起人民意见反馈网络体系、中央集权的行政网络体系和全国法制网络体系,把它们和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结合起来,就能把我党传统的一些原则、方法,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民主集中制等科学完美地实现了。这样,国家的宏观调控就可以做到小事不出日,大事不出周,最难最复杂的问题也不出月,就能妥善而有效地解决,正确而又灵敏。随着法制系统工程的实施、法制建设的发展,国家和社会各个领域都将法制化,我国将成为一个发达的法制国家,以保证社会长期稳定与安定。同时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形成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

另一方面,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热爱世界和平,我们将严格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国家和人民,维护正义,保卫和平。因此,我国国家的作用仍然是:①对外防止敌人人侵,建立起用高科技武装起来的现代化国防力量,使新型的解放军越过机械化军队阶段,成为一支精干的信息化军队,这是21世纪国际斗争和竞争环境所需要的。同时,加强国际竞争和斗争的战略、策略、战术的运筹,使我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②对内维持社会秩序,强化司法工作,组织管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各项建设工作。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将达到更高水平

三次产业革命的到来也将引起意识的社会形态的变革,形成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文化革命(其含义绝不同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向更高境界发展,创造出更多更高水平的精神财富,满足人民的精神需要。

科技队伍的加强,科学技术的进步,文艺队伍的加强和文学艺术的繁荣,都是史无前例的。我们提出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必将大大丰富和发展,使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深刻,改造世界的能力也越来越强。科学、教育、文化、艺术日益紧密结合起来,互相促进、互相渗透,向更高层次和水平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文学艺术提供了新手段,产生出新的文艺形式。同时,我国5000年辉煌的文学艺术传统也将结合最新科技成果,发扬光大!社会主义中国要把全世界全人类的智慧和精华统统综合集成起来。

在这次文化革命中,另一个革命性的变化是大成智慧教育的兴起。信息文化教育网络的建立,小孩子一人学就学会使用智能化终端机,采用人-机结合的教育和学习方式,不仅能大大缩短学习时间,而且_理、工、文相结合的教育体制也将形成。这就有可能进行全才教育,使人越来越聪明,情操越来越高尚,达到全才与专家的辩证统一。另一方面,大成智慧学的产生,将大大丰富我们的思想。我国唯心主义哲学家熊十力曾提出过人的智慧的两个方面:“性智”与“量智”,我们可以学马克思当年把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倒过来,并创建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把人们从实践总结出来的智慧,在文化艺术方面的称为性智,在科学技术方面的称为量智,而且把性智和量智真正统一和结合起来,这将在世界观、方法论以及思维上丰富丁马克思主义哲学。大成智慧学也将使哲学教育大大普及,其意义和影响将是十分深远的。

(4)地理建设将进入协调发展的新阶段

二次产业革命引发的第二次社会革命,使中国社会系统内部进人了持续、协调发展的时期,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都有了飞跃发展,这三次产业革命以及三项文明建设的巨大成就又大大促进了我国社会系统的环境—地理系统的建设,使我国社会主义地理建设进入了新阶段,社会系统和地理系统之间也进人了持续协调发展的新时期,地理建设又为我国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持续稳定地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通过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地理系统工程的组织管理,在以下几个方面都将达到新的水平。

①环境保护和绿化。在创造生产力阶段,人们已有能力把工业化阶段造成的气体、液体、固体、噪声等污染降到最低限度进行根本治理。同时现代大农业的发展,大规模植树造林,把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0%以上,草产业、沙产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了水土流失、土壤敖碱化、沙漠化等问题,使戈壁沙漠变成绿洲,我国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进入了新阶段。

②资源系统建设。地下资源(包括深层地下资源)、地面资源、海洋资源和空间资源都能得到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大规模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将使水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彻底解决北方干旱缺水问题。同时还要开发海水淡化技术,解决诸如大连市这样临海城市的严重缺水问题。此外垃圾行业作为个产业部门(在第二产业中)的建立和发展,不仅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还能达到资源永续。

③能源系统建设。可再生和清洁能源,如水电、风电、日光电、生物电等,将有极大发展。

④自然灾害防治。在自然灾害的监测、预报水平上的提高,在防灾、救灾能力上的增强,能使我们对自然灾害的斗争进人主动状态。

⑤城镇及居民点建设。在第三次社会革命中,已消除了工农业差别和城乡差别,特别是通过“山水城市”建设,使生活园林化,我国城镇及居民点建设也将因此而达到新水平。

⑥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现代信息通信业的建设。以铁路、公路、河运、海运、航空运输、管道运输等为主体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用高新技术装备起来,将进入现代化水平,这种高度发达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对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将带来极大的方便;第五次产业革命将极大推动现代信息通信业建设,使我国的信息通信业达到现代化水平。现代计算通信网络和现代交通运输网络使信息流、物质流畅通无阻,使人与人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省与省之间的距离“近”了,整个国家变“小”了,而人的作用则变“大”了。

许多在第一、第二次社会革命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在第三次社会革命中得到了彻底解决,如所谓的“轿车文明”问题。人们的生活工作需要轿车,但过多的轿车又带来污染、噪声和交通拥挤,这也是一直困扰现代发达国家的问题。但在中国第三次社会革命中,这类间题是可以解决的。首先由于第五次产业革命的发生,使多数劳动者可以通过信息网络在家办公和劳动,不用外出乘车了。其次,由于建设“山水城市”和生活园林化,在一个建筑区中,中小学校、商店、医疗中心、文化场所及其他服务设施都己俱备,人走路可达,不用坐车;而建筑小区之间的林草花木公园,人们可以休息散步,锻炼身体。远离小区的必要出差、访友、游玩,又有城镇的高效公共交通网可用,需要去更远的地方,还有民航、高速铁路、水路等现代交通运输网可以使用。这就是我们没有必要去走今大发达国家那种发展家用小轿车的道路,因而也就避免了“轿车文明”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⑦中国人口问题将会得到解决。在第三次社会革命中,中国的人口控制问题,由于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各种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必将取得巨大成就。到下个世纪中叶,我国人口规模可稳定在巧亿左右,妇女生育率保持在临界生育水平上,人口发展进人了零增长状态。由于第七次产业革命的推动,中国人口质量也将大大提高,人日年龄结构也会进人合理分布状态。

地理建设的巨大进展,大大促进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也就是实现了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使中国进人了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四)世界社会形态

今天,由于第五次产业革命的推动,世界范围内的市场经济发展,经济上全球一体化趋势日益增强,世界正逐渐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大社会,哪个国家也不能闭关自守。另一方面,从世界各国情况看,在经济上有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不发达国家;在政治上有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封建主义国家;在意识形态上有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居统治地位的国家、以资产阶级自由民主观念居统治地位的国家、以各种不同宗教信仰居统治地位的国家等。这将是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之后,实现共产主义之前的一种过渡的世界社会形态。它将打破地区、国家的界限,在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同时,也会一步一步地向政治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在这个阶段上,由于三次社会革命成功的推动,中国已经强大起来,人们从中国的发展和繁荣中看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将战胜资本主义,人类最终将走向世界大同的共产主义社会!

未标题-1.jpg



//www.pegstown.com/wzzx/sdjl/zsfz/2018-10-31/53273.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