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使馆招待会侧记
司马南
昨天(2024年的10月8日),俄罗斯驻华使馆举行庆祝中俄建交75周年招待会,我跑去蹭吃蹭喝蹭了一些照片。
通知要求正装,我穿上了这身行头,平时随便惯了,这个打扮不太自然。一位老朋友说,你看你人模狗样的穿西装不挺好的吗?干嘛跑去西安弄成太监的鬼样子?嗨哟,西安中秋夜宴活动,所有人都要求穿唐装,我这上哪说理去呀?果然人丑是非多。
俄罗斯女孩漂亮,白里透着红啊,红里透着粉。
俄罗斯的爷们,尤其是那些武官,个子高大,越发显得我矮。
互相加微信,有人问我哪个部门的,我告诉他们是“夹头界”,有人竟听成了投资界,追问大A股市多少涨停,一乐也。
国务委员、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中方主席谌贻琴出席招待会并讲了话。
谌贻琴表示,中方愿同俄方一道,以两国元首重要共识为引领,以庆祝中俄建交75周年和举办“中俄文化年”为契机,持续深化各领域合作,为两国人民创造更多福祉。
俄罗斯驻华大使伊戈尔·莫尔古洛夫表示:莫斯科和北京正在欧亚空间成功地将欧亚经济联盟与一带一路大型项目进行对接。为了确保欧亚大陆各国的可靠安全,俄罗斯建议欧亚大陆所有建设性的参与方共同致力于在平等和不可分割原则的基础上,依靠该地区现有多边联合体的潜力,构建一个新的欧亚安全架构。我们注意到,这一建议与中国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高度契合。
莫尔古洛夫表示,俄罗斯和中国成功地建立了21世纪大国间相互关系的典范。在过去的四分之三个世纪里,我们的双边关系走过了一条光明的道路,尽管有时也会遇到困难。但今天,俄中已成功建立了21世纪大国间相互关系的典范。平等互信、放弃领土要求、不干涉内政、在主权、安全和发展等关键问题上相互支持等基本原则已写入2001年签署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苏联刚解体那会儿,中美俄差不多是一个等距三角形,叶利钦访华同时访美,但是后来中俄关系越走越近,而美俄关系越弄越僵。中俄近到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哥俩好啊,五魁首啊,六六六啊,从官方到民间,从政界商界到军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通有无,密切协作,双边贸易直冲2000多亿美元。美国冷战思维阴魂不散,策动乌克兰跟俄罗斯过不去,要再次肢解俄罗斯,惹得大毛急了一巴掌打过去,代理人战争打了三年,人脑子打出狗脑子来,现在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当然冤家易解不易结,但交了手了,撕破脸了,什么家伙都用了,美国最近解除武器攻击距离限制,支持乌克兰攻击俄罗斯腹地,乃至12,000人攻入库尔斯克。泽连斯基兴奋得哇哇大叫,急着向拜登报告胜利计划实施有效。然而普京不慌不忙,在库尔斯克这片洼地上俄军已经弄死了入侵的2万乌军,还在继续扩大战果,东线的战场同时取得全面主动。
我问俄罗斯驻华武官尼古拉和安德烈,俄罗斯这是不是放大招啊?毕竟前线拉锯战,要歼灭2万乌军有生力量是个很难的事儿,尼古拉安德烈笑而不答,但抿着嘴角,似乎神情得意。
中俄合作强调不针对第三方,但中俄合作本身即是大国相处的典范,给第三方打了一个样儿。包括美国在内,只要你把人当人,把国当国,学会平等待人平等待国,俄美关系、中美关系完全可以像如今的中俄关系一样,构建新的等距三角形。
大国外交,小国外交都是一个意思,关键是民心相通,既要有体面的大人物,也要有我等小人物。很多人参加使馆活动,走个形式,甚至都不吃饭,我一直不理解这些人,这么好吃的东西干嘛不吃啊?
俄式西餐还是不错的,当年的北京人莫斯科餐厅享用一次,那是上等的享受,过去的俄罗斯西餐口味浓厚,用油较多,现在完全改进了,酸、甜、辣、咸的菜肴基本口味不变,酸奶油、奶渣、柠檬、辣椒、酸黄瓜、洋葱、小茴香、香叶等作为调味料清淡适口,花样也多了起来。民间外交就应该弄得有滋有味的,官方外交加民间外交,更应该色彩纷呈。
俄罗斯使馆招待会饮料非常丰富,最独特的是格鲁吉亚天然矿泉水,小绿瓶打开之后正好倒满一整杯,据说当年斯大林特别喜欢它,入口之后万千小气泡欢快跳跃,佐餐特别刺激味蕾。
中俄建交75周年招待会,不仅是中俄方面出席,各国使节都有,白袍子白帽子套圈几的是中东国家的大使,黑帽子上面带一个缺口的是阿富汗驻华使馆签证官儿。如今阿富汗开放旅游,直接到使馆办理签证即可,30天停留的旅游签证每位640元人民币,我已经被说得动心了,说不定我下个月抽不冷子卡布尔走一趟。
迪拜对中国游客免签,更是热情有加,我的朋友王冠正在搞一部反映中国人在迪拜生活的电视连续剧,我要是去迪拜,不光旅游,还可以探班,不排除出演一个小角色。
这国与国呀,跟人与人一样,只要是关系理顺了,酒逢知己千杯少,啥事儿都不别扭。前天,荷兰皇家航空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尔贾尼・林特尔骂骂咧咧对中国飞越俄罗斯领空不满,她说中国航空公司获准飞越俄罗斯领空,对该公司构成“不公平竞争”,“有时这可以节省2到4个小时”……这个女人只考虑她公司的成本,北约参与对俄罗斯的1万多项制裁,火上浇油,递刀递枪支持乌克兰,这脑子怎么长的,你一边戕害俄罗斯的根本利益,一边要俄罗斯给你提供便利?
(2024年10月9日,早饭前写于北京东城区南锣鼓巷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