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帝国殖民统治存在各式各样的软暴力,包括禁止殖民地获得主权、大搞文化歧视和种族歧视、输出殖民主义意识形态等,其目的在于掌握殖民地话语权,从而把殖民地变成依附于宗主国的傀儡。
18世纪以来,英帝国在构建和维护殖民版图时实施了一系列暴行。英国殖民者自诩“高等文明”和“高等人种”的代表,把改造殖民地看作帝国责任和使命,在殖民扩张中不断强调“自由主义”,认为自己是在推动世界各地进行“自由贸易”,宣称依照法律传播“善治”和维护“平等”是帝国的目标。但在系统性暴力和帝国主义政策下,所谓“自由”的本质是充满暴力的征服掠夺。
直接暴力与软暴力双管齐下
18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中叶的英帝国史,是一部暴力扩张史。英帝国使用暴力手段压榨殖民地人民,大肆掠夺物资和财富。18世纪下半叶,英帝国以武力征服孟加拉,孟加拉省督罗伯特·克莱武及其继任者沃伦·黑斯廷斯每年为英国东印度公司攫取巨额财富。东印度公司掌握了征税权,对拖欠税款的平民施加暴力,鞭打、游街和性侵成为常见惩罚手段。19世纪晚期,英帝国觊觎盛产黄金的南非,以种族主义和仇外主义为借口发动对布尔人的战争。战争期间,英国军队破坏耕地、向水井投毒,并将10余万南非本土人,包括妇女儿童关进集中营,约有1/5的人因疾病或营养不良死亡。二战爆发后,英国对殖民地物资的攫取达到近乎疯狂的程度,常在各殖民地强征劳工开采矿产或从事其他劳作。例如,二战开始后,由于马来亚的沦陷,尼日利亚成为英国锡资源的主要来源,仅在尼日利亚的乔斯高原一地,英国就强征近10万非洲人开采锡矿。
英帝国的暴行必然激起殖民地人民强烈反抗。面对反抗,英帝国派军队和警察镇压,使用的暴力手段更是残忍。例如,1857年印度大起义时,英国殖民者在处决疑似叛军时,会残忍地把他们绑在炮口炸死。在爱尔兰,由于一战爆发,英国原本答应给予爱尔兰自治权的法案被搁置,一些激进的爱尔兰人准备建立独立的爱尔兰共和国,英政府便在都柏林戒严,武力镇压起义,对平民施加暴力。英国士兵在夜晚闯进爱尔兰平民房屋搜查,随意殴打、开枪和用刺刀杀死平民,焚毁疑似爱尔兰共和军及其支持者的房屋。一战后,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发动起义,英国空军对阿拉伯平民狂轰滥炸,联合犹太人袭击阿拉伯人的村庄,甚至强迫阿拉伯平民进行“人体扫雷”。
英帝国殖民统治还存在各式各样的软暴力,包括禁止殖民地获得主权、大搞文化歧视和种族歧视、输出殖民主义意识形态等,从而把殖民地变成依附于宗主国的傀儡。首先,禁止殖民地获得主权。从18世纪开始,为确保殖民统治的“正当性”,英帝国拒绝向棕色人种和黑人殖民地授予主权。1941年,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签署《大西洋宪章》,其中有关于民族自决的内容,但丘吉尔认为,民族独立仅限于纳粹占领区的人民,英帝国统治下的殖民地不能获得主权。在英国殖民者看来,殖民地的存在就是为了支持英国本土发展,殖民地永远是殖民地,而非帝国的伙伴或独立国家。
其次,大搞文化歧视与种族歧视。英帝国强调殖民地属于“低等文明”,充满“落后”与“野蛮”,需要为其带去“文明”及“拯救”。1817年,詹姆斯·穆勒在《英属印度史》中猛烈抨击印度的文化、社会、政治等,认为印度从未拥有“高度文明”,社会道德败坏,宣扬英国的殖民统治是用“善政”取代“东方专制主义”。维多利亚时期(1837—1901年),英帝国国力如日中天,英国社会各阶层通过文学、媒体和历史研究等批判殖民地文化,使其与英帝国的“进步”和“文明”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塑造公众对“帝国”的认同。
最后,输出殖民主义意识形态。一方面,英帝国鼓励殖民地臣民要对帝国忠诚,安心接受统治。一战中,英国号召殖民地人民对英国王室和帝国的责任,一起对付共同的敌人。尼泊尔和印度北部地区的人被认为“具有男子气概”、“好斗善战”,因此被招募进军队与英国人一起战斗。另一方面,英帝国强调殖民地与帝国不可分割,殖民地“暂时的牺牲”是必要的。二战期间,英国打着“伙伴关系”旗号,对殖民统治进行包装。1943年,英国在尼日利亚拍摄电影《卡齐纳坦克》,“肯定”了殖民地对英帝国的“贡献”和“牺牲”,并强调这些“贡献”可使殖民地免受纳粹伤害。此外,英国还利用广播、分发小册子、张贴英国皇室成员照片等方式,宣传殖民地与帝国的亲密关系,使当地人相信通过与帝国“合作”,殖民地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可以解决。
通过虚假叙事掩盖暴力真相
英帝国通过虚假叙事掩盖暴行真相,给殖民扩张和任意使用暴力披上“正当性”外衣。首先,英帝国塑造殖民者正面形象,赋予殖民暴行“正当性”。如18世纪,加尔各答总督克莱武和黑斯廷斯的统治给孟加拉人民带来沉重灾难。孟加拉大饥荒时期,农民变卖耕牛、农具,还卖掉子女,甚至出现人吃人的恐怖景象。但东印度公司对孟加拉人民的盘剥丝毫未减。英国把克莱武塑造成帝国的“缔造者”,使克莱武长期以正面形象示人。克莱武的继任者黑斯廷斯曾被指控管理失职和腐败,面临议会弹劾,但英政府将这些殖民暴行看作巩固帝国统治的必然结果而默许,甚至将黑斯廷斯塑造成帝国的“巩固者”。在虚假宣传下,克莱武、黑斯廷斯背后的暴行被掩盖,直至20世纪早期,英国历史学家多德韦尔还在为黑斯廷斯辩护。
其次,英帝国追求形式上的“合法化”,通过立法手段使用暴力。英帝国给各殖民地量身打造了适用于当地殖民统治的法律。1857年印度大起义后,为了在使用暴力时摆脱英国本土法律束缚,印度立法会制定《国家犯罪法》等一系列法律。这些法律仅适用于印度,议会授权殖民地统治者惩罚任何反抗王室或东印度公司的人,并可以合法处决、流放或监禁他们,地方官员有权宣布其辖区处于“叛乱状态”从而戒严,可以在没有司法官员情况下进行审判。由于司法的简易化和镇压的“合法化”,殖民者使用暴力愈发不受限制。
最后,严厉管控舆论,掩盖殖民暴行真相。一战后,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对英帝国殖民统治产生不满,爆发起义。英国警察在审讯犯人时经常刑讯逼供,即便没有充足证据,也能随意处决囚犯。面对国际社会指控,英国政府声称那些指责全是谎言,并对新闻报道进行严厉管制,不准刊登描述英国人暴行和未经审查的照片。20世纪50年代,肯尼亚爆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茅茅起义”,遭到英军残酷镇压,超过1万人被杀害,事后大量档案资料和照片被英国销毁,企图阻止真相传播、掩盖自身暴行。
殖民暴力贻害无穷
英帝国的暴力有多方面影响。其一,暴力带给殖民地人民沉重灾难和永远抹不掉的悲惨记忆。由于东印度公司控制了孟加拉地区的粮食产销,引发18世纪70年代的通货膨胀和大饥荒。在大饥荒中,孟加拉人口减少约1000万,约为当时孟加拉人口的1/3。1943年,由于英国大量征用物资、控制粮食,孟加拉再次爆发饥荒,导致约300万人死亡。大饥荒造成的破坏和损失不亚于一场残酷战争,然而,英国首相丘吉尔却认为这是印度人口增长过快导致,对英国的暴力掠夺没有丝毫反思。在多次采访孟加拉饥荒幸存者后,历史学家贾南·慕克吉说,大饥荒爆发前,孟加拉乡村的人们就已经长期处于赤贫和营养不良状态,大饥荒是英国殖民者人为制造,殖民者要对此负责。
其二,英帝国的殖民暴力催生殖民地极端民族主义和恐怖主义活动。1944年,英国中东事务大臣沃尔特·吉尼斯被犹太复国主义准军事组织斯特恩帮刺杀,巴勒斯坦多个警察哨所被激进分子炸毁。1946年,又一犹太复国主义准军事组织伊尔贡组织策划了针对英治巴勒斯坦政府的大卫王酒店爆炸案,造成91人死亡,46人受伤。在爱尔兰,极端民族主义和恐怖主义活动也十分频繁。1919年,爱尔兰共和军成立,不仅频繁袭击英国警察和军队,还使用暴力惩罚向英国警察告密的平民。爱尔兰独立后,一些激进分子继续以实现爱尔兰南北统一的名义进行暴力活动。20世纪60年代后,爱尔兰激进分子在英国不断进行恐怖活动。仅在1972年,爱尔兰共和军就发动约1300次爆炸袭击,杀死约100名英国士兵,打伤约500人。
其三,英帝国的暴力“遗产”塑造着新兴独立国家。一些殖民地虽获得独立,但在国家治理上仍停留在殖民时期,总会不自觉地使用英帝国殖民时期的暴力手段,形成靠暴力解决问题的逻辑。牛津大学副教授亚斯明·汗在《大分治: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诞生》一书中批判道,英国殖民者对印度的分治改变了印度的历史轨迹,迫使社会形成暴力状态,在教派冲突中,数以百万计的人被杀害或被迫离开家园。印度独立后,保留了殖民者的暴力手段。尼赫鲁主张采取任意拘留、宣布紧急状态的方式治理国家,制定《预防性拘留法》等一系列法律,不断扩大暴力的使用范围,并赋予暴力手段“合法性”。马来西亚独立后,于1960年6月22日通过了《内部安全法》。该法延续了英国殖民者制定的《紧急状态法》的治理逻辑,将暴力手段“合法化”,规定警方可以未经审判拘留一个人长达60天;如果得到内政部长授权,拘留时间可达2年,还可以根据各种理由无限次延长拘留时间。非洲前英国殖民地国家也存在类似现象。1971年,曾参加英国非洲殖民军的伊迪·阿明在乌干达发动军事政变,成为乌干达总统。在其统治期间,乌干达民族矛盾和宗教冲突严重。为了稳固统治,阿明亦将暴力“合法化”,任意审判和处决罪犯、没收异族财产。
软暴力则带来更深层的危害。在长期殖民主义宣传下,一些殖民地人民对自身民族习俗和文化产生怀疑,那些身居英国的有色人种则无时无刻不面临白人的歧视。二战后,英国的殖民地纷纷独立,但由于长期受到殖民教育,许多殖民地上层精英人士认同英国文化,以学习效仿英国为主。此外,许多殖民地独立后的官方语言就是英语。二战后,由于英国国内重建急需大量劳动力,遂从殖民地引入大量移民。然而,对殖民地长期掠夺和奴役,导致英国本土居民和来自殖民地的移民存在“天然的”身份不平等,加之经济不景气,最终导致1958年伦敦爆发针对黑人的大规模骚乱。20世纪下半叶,英国国内数次爆发针对有色人种的大规模骚乱,其背后根源与英帝国长期殖民统治造成的种族歧视、身份不平等和文化隔阂有莫大关系。
英国殖民的暴力“遗产”至今还影响着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然而,部分殖民者的后裔却选择遗忘,甚至颠倒黑白、故意扭曲史实。对英国殖民史和殖民暴力史的研究应继续加强。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