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刚结束对话,俄外长紧接着访华,有何意味?
明天,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将应邀对中国进行为期两天的访问。这是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俄外长首次访华。
由于访问时机微妙——正值中美阿拉斯加会晤结束不久,以及美国拜登政府在印太地区密集展开“外交攻势”之际,拉夫罗夫此行备受瞩目。
有分析认为,此访意味着中俄意欲紧密关系甚至联手反制美国;也有观点指出,这是中俄作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之间的正常外交活动,中俄合作秉持不结盟、不针对第三方的原则。该如何解读这次访华所释放的信号?
大国合纵连横?
对于高水平发展的中俄关系而言,俄罗斯外长访华本是题中应有之义,何况正常的外交访问已被疫情耽搁许久。然而,此访却因为时机的某种敏感微妙而受到舆论高度关注。
一是,前脚中美刚结束高层战略对话,后脚俄外长就到访中国。在时间上似乎“完美”衔接,为外界想象大国之间的合纵连横提供了丰富的联想空间。
二是,在美国拜登政府的强硬姿态下,中国、俄罗斯与美国的关系一时都陷入紧张。
就中美关系来说,在刚结束的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中,外界见证了双方的激烈交锋。此前,美国新政府在印太地区外交动作频频:牵头召开美日澳印首次四国峰会、国务卿与防长的首次外访选择日韩并举行“2+2”会谈、美防长还特地造访印度……美方一轮轮“外交攻势”被视为意欲拉拢盟友以取得优势地位与“战略对手”中国展开竞争。
俄美关系也不平静。最近,美国总统拜登扬言要让俄罗斯为干涉美国大选付出代价,并给俄罗斯总统普京贴上“杀手”标签。为此,俄罗斯紧急召驻美大使回国商议俄美关系前景。
有评论称,随着美国新政府调整外交政策,中国、俄罗斯与美国的紧张关系加剧,拉夫罗夫此次访华说明中俄将更紧密地“背靠背”“肩并肩”,共同应对美国对中俄政策的转变。甚至有外媒及坊间观点认为中俄准备联手抗美。
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原院长季志业看来,当前,美国对华、对俄两头施压是一个客观事实,似乎也构成了拉夫罗夫访华的一大背景。但是俄外长访华紧随中美高层对话之后,可能只是时间上的某种巧合,不必生搬硬套认为俄外长此行就是要谋求俄中联手对付美国,如此理解和判断过于表面化和狭隘。
首先,俄外长应邀访华是中俄之间的正常交流。在出现新冠疫情之前,每年年初,特别是中国“两会”结束之后,中俄都会密集进行双边对话。通过交流对话,双方需要就各自国内形势和政策变化进行沟通,同时也就重大国际地区问题交换看法。
其次,这是中俄之间的例行战略对话。中俄作为两个大国,各有需求,各有做法,在很多问题上需要协调立场。中俄之间已形成长期的战略协作关系,这种“战略协作”是指双方更多地从宏观的战略层面及两国自身发展的需求去协调立场,开展合作。因此,两国早已形成各层面战略对话的机制,包括最高领导人层面、外长层面以及其他层面的战略对话。“在此背景下,俄外长访华,双方或就此次中美高层对话情况进行沟通,或者中方向俄方通报中美对话情况,也是应有之义。”
第三,中俄合作历来强调不针对第三方。“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三不原则”阐明了两国合作的原则和底线。中俄双方去年底同意自动延续这一《条约》,表明双方将继续坚持“三不原则”。
分析人士认为,当外界都聚焦拉夫罗夫访华的敏感时机时,其实忽视了另一个重要背景,即今年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
季志业指出,在美国加强与盟友协调、对中俄示强的背景下,舆论有各种猜测和鼓动,有的甚至主张中俄结盟。但是,续约本身说明中俄会继续遵循“三不原则”。因为中国对外交往的基本理念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且是以共商共建共享方式推进这一理念,因此根本不可能走结盟道路。俄罗斯总统普京也曾表示过中俄虽然理论上可以结盟,但现在没有必要。
就此次拉夫罗夫访华的意义,华东师大终身教授、俄罗斯研究中心、周边研究中心主任冯绍雷指出,今年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同时也是上海合作组织成立20周年。中俄双方虽已商定条约延期,但是,如何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如王毅外长所说,使得这一里程碑式的政治安排,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推进中俄关系,双方都希望进一步作出具体的部署。这是其一。
同时,中美已在阿拉斯加举行会谈,普京总统也有意邀请拜登总统进行网络对话。“当中美俄三边中的中美、美俄都已经或正在酝酿对话的情况之下,作为紧密战略伙伴关系的中俄之间,沟通声息、加强协调,是非常自然而然的事情。”
至于中俄会否“联手抗美”,冯绍雷认为,第一,这取决于美国本身。如果任何极端势力执意要与中俄两国为敌,那么,同时面临巨大外来压力的中俄双方,自然会以相应的适当方式合作抗压。第二,目前看来,美国只是展示强硬姿态而已。“图口舌之快、或借机探底施压的成分,高于当下马上就挑起重大对抗性冲突的可能。在此背景下,针锋相对地给与回击,同时也不给对手留下任何借机寻事的机会,以观事态的进一步发展。中俄作为大国具有应对这样局面的丰富经验。”
冯绍雷还指出,在中俄美这一层次的大国多边关系方面,在中美高层会谈之后,紧接着,俄罗斯外长就来中国访问,这一安排确实相当罕见。这不仅显示了新时代中俄关系的密切交往和信任程度,同时也说明新时期的中美俄三边关系的互相关联性正在走向深化。“从客观上说,三边互动的加强有可能为中美俄三方之间的加强沟通、避免误解创造机会与条件。”
商议元首会晤?
对中俄外长来说,这是疫情之后首次“穿越”屏幕来到线下会面。双方“久别重逢”,面对面交流时会聊些什么?
季志业表示,由于疫情原因,去年中俄双方主要通过视频会晤,并未进行线下交流。两国有很多事情需要讨论,拉夫罗夫此次访华,预计“议题非常广泛,内容十分丰富”。
分析人士认为,抗疫合作是必聊话题。
季志业表示,中俄在抗疫领域已经开展很多合作,包括疫苗开发的合作。未来,中俄如何发挥各自作用,推动全球公平合理地分发使用疫苗这一全球公共产品,这些问题都需要深入沟通。
在双边领域,双方可能会探讨两国最高领导人会晤事宜。去年受疫情影响,两国元首未能当面交流,而是举行了5次视频会晤。“今年是否需要安排线下会晤、选择什么时机、如何交流,这些问题都需要外长亲自出马沟通,这恐怕是拉夫罗夫来华的主要目的。”季志业说,按照双方交往的密集程度,今年应该是“轮到”普京访华。
与此同时,如何纪念《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双方自动续约后是否还有修改需求,这些预计也是拉夫罗夫此访要与中方沟通的议题。
季志业还指出,俄方尤其关注中国提出的“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的提法。“这一提法对俄罗斯意味着什么,对中俄关系意味着什么,尤其是中国以内循环为主体、内外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会对中俄关系产生什么影响,这是俄罗斯特别关心的问题。”因此,中俄之间如何促进和扩大内生性动力,如何开展更密切的合作,需要展开深入讨论。
冯绍雷预计,继2019年中俄双方就“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达成重要协议之后,也需要进一步落实有关事项,以推动经贸投资合作升级,拓展科技创新、数字技术等领域合作。同时,如何提升高质量的人文交流,预计也是会谈的一个方面。
此外,两国还有一系列超出双边领域的话题需要探讨,包括阿富汗、伊朗、朝核等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地区问题,以及如何发展共同参与的上合、金砖机制等。
冯绍雷表示,就全球治理层面,如何发挥联合国核心作用,中俄需要作出进一步部署。就当前紧迫问题而言,中俄双方需要就维护核心利益、联手反对颜色革命、打击各种虚假信息进一步推进合作。
总之,季志业认为,拉夫罗夫此次访华是促进中俄更密切沟通,尤其是促进两国各方面政策协调、各领域加强合作的一个很好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在拉夫罗夫两天访华行程中,中俄外长还安排了23日在桂林会谈。
冯绍雷表示,拉夫罗夫外长此去桂林并非政治安排,而是体现了中国人的待客之道。“桂林是山水名城,同时,客观而言,也是疫情期间各方面接待条件更为方便的一个地方。”
揭“大外交”序幕
从某种意义上说,拉夫罗夫此次访华也拉开了今年中俄“大外交”的序幕。接下来,中俄之间有哪些“好戏”值得期待?
“即使在疫情期间,中俄高层依然保持密切的沟通与交往。随着疫苗的接种和疫情的趋缓,中俄交往会一步一步逐渐恢复。两国外长尤其承担着牵线搭桥、全面沟通的职责。”冯绍雷说。
季志业表示,可以将拉夫罗夫访华视为中俄高层逐步恢复交往的一个标志。今年,中俄互动可关注的亮点包括:两国元首能否实现线下会晤、今年是“中俄科技创新年”的第二年,中俄在科技领域将展开哪些合作等。中俄在科技领域加强合作,“在理念上可与当前有些国家提出的科技‘脱钩’之类的‘小心眼’形成对比。当然,中俄加强科技合作并非是为抵御所谓的科技‘脱钩’,不宜用这种对峙思维来理解中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