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打印

从意大利修宪公投失败看资本的终结!

作者:鸿学院学员 一诚 宋鸿兵 来源:宋鸿兵微信公众号

从意大利修宪公投失败看资本的终结!

鸿学院学员一诚宋鸿兵

2016年是黑天鹅频飞的一年:6月23日,英国退欧公投成功;11月8日,特朗普击败希拉里,当选新一届美国总统;12月4日,意大利修宪公投失败,总理伦齐宣布辞职;12月9日,经过民众连续六轮大规模抗议集会,韩国总统朴槿惠遭国会弹劾,被立即停职。

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这一切的背后有什么深刻的逻辑?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意大利修宪公投的背景

为了避免再次出现墨索里尼式的独裁政权,意大利战后制定的新宪法,极大地限制了政府的权力——众议院和参议院必须权利相等,互相制衡监管。目前,意大利拥有欧洲规模最庞大的国会,参议院有315名议员,众议院有630名议员,议员通过直选产生。

由于参众两院行使对等立法权,政府想要通过任何的立法和政策,必须要两院分别通过。但奇葩的是,在任何一院获得投票通过后,在另一院进行讨论时,出现哪怕一个标点符号的修改,都需要“从头来过”,并且两院在审议同一议案时需要间隔不少于3个月的时间。而且,因为众参两院通常由不同的党派控制,这就意味着,如果政府想要实行点什么改革,要么被否决,要么要争论好久才能平衡双方利益、达成共识,所以政府想要通过任何议案都要做好跑马拉松的准备。

本次修宪议案从伦齐政府正式提起,到最终获得议会批准,历时两年,议会两院共进行了4500次讨论和5600次投票,并对修正案进行了8300万处修改,才形成了包含122条内容的最终文本。前面的两个数据已经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了,可是看到8300万这个数的时候,第一反应肯定是多写了一个“万”字,但安莎社报道的原文就是如此。

议会的立法效率也就可想而知了,政府的行政效率也大受掣肘。速度慢,效率低就算了,议会还可以随时对政府进行不信任投票,动不动就解散政府,重新选举,意大利自二战结束以来,70年换了63届政府。政府的频繁更换导致意大利没法执行一个长期稳定的经济政策,也无法进行结构性的改革,如此一来,滞胀伴随着居高不下的失业率,恶性循环之下,意大利的经济日益衰退,复苏遥遥无期。

意大利总理伦齐

早在2014年2月宣誓就职之时,意大利总理伦齐就喊出了“每月一改革”的响亮口号,并提出了一整套改革方案。但是因为饱受当前行政体制缺陷掣肘,伦齐政府执政两年多的改革成果屈指可数,人们开始对伦齐失去了信心,他的支持率也在不断下滑。

为了挽救自己的支持率,伦齐必须进行改革,走出困境。而要进行改革,首先政府要获得足够的权力,那么唯一的出路只有一个:修改宪法,增加政府的权力!

伦齐主导的这次修宪,主要为了加强中央政府集权,包括削减参议院权力,提高立法效率,加快立法进程——将参议院的议员人数从315人减少到100人;取消参议院对政府进行信任投票的权力;参议院的议员将不再通过直接选举产生,而由21名市长、74名地方议会领导、5名总统任命的人员组成;大部分的政府议案只需要在众议院通过后即可生效,只有一些重大议题,比如修宪或者涉及欧盟条约时,才需要参众议两院都通过才能生效。

如果修宪成功,那就意味着未来的众议院将成为意大利唯一的立法机关,参议院会失去大部分的权力,从而提高议会的立法效率,进而提升意大利政府的行政效率。

这份修宪改革法案于今年4月在意大利议会两院通过,但因赞成票没有达到法案能够实施的三分之二多数票,根据宪法,只能在236天之后由全民公投来决定。

此次修宪公投,对伦齐政府至关重要,伦齐主动将自己的总理仕途和国家改革的前途绑在了一起,不成功就下台,这也令公投成为对其担任总理职位的一次信任投票。

二、修宪公投为何失败?

平心而论,作为意大利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理,伦齐是一个具有理想和抱负的政治家,也是真想通过改革复兴意大利的经济,而且在面对意大利政治体系内部政党林立、权力纷争、改革政策常受议会掣肘的困难局面下,仍然在经济上取得一定成效:在伦齐政府执政的1000多天里,失业率从12.8%降至11.7%,就业人数增加了65.6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6%,家庭收入增加3.6%,家庭消费增加3.3%,财政赤字由2.7%降至2.3%,出口增加7.4%,工业产值增加2.3%……

但是公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这次修宪动了很多既得利益者的奶酪,比如:经过改组的参议院人数也将由目前的315人减少至100人,仅此一项就将使中央财政支出减少两百万余欧元。因为,在月平均工资仅为1300至1400欧元的意大利,议员月收入却可以轻易突破1万欧元,可谓高薪阶层,他们肯轻易放弃曾经的高薪吗?另外,连同取消省级行政区划,撤销意大利经济工作委员会在内的其他改革措施,每年将为中央财政节流超过4000万欧元。

很明显,修宪动了很多既得利益者的奶酪,遭致抵制也是意料中的事了,只不过,反对党必须要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把修宪搞黄,他们用了对普通选民颇有煽动性的口号,称赞成修宪就是纵容独裁政府,是对民主的空前威胁。

虽然是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但意大利却是欧洲最疲软的经济体之一,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意大利的经济长期严重低迷,工业产量至少萎缩了25%。数据显示,今年8月该国失业率为11.4%,年轻人失业率接近40%;国债高达GDP的132.7%,该比例在欧盟成员国中仅次于希腊;IMF7月表示,今年意大利经济增长将不到1%,明年增速也只是略微加快,至少在未来10年,意大利经济仍然无法回到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水平;意大利银行业也岌岌可危,目前意大利银行不良贷款达到3600亿欧元,坏账率高达18%,几乎为美国10倍,在欧元区的上市银行中,意大利的坏账占一半。

普通选民并没有兴趣去了解,如果议会从两院制变成一院制会有什么不同,而经济长期停滞、失业率高企以及对非法移民的担忧,使得选民对现状感到失望。于是,当反对党告诉他们:赞成修宪就是纵容伦齐独裁、就是和“民主”作对时,他们的选择已经很明确了,“改革”就这样成为“民主”的牺牲品。

而在民调中,46%的反对者竟然毫不避讳地承认,自己并不是对修宪本身有什么想法,只是想通过把伦齐赶下台的方式宣泄不满。

伦齐在败选演说里就暗指,自己在公投中的失败,是因为动了太多人的蛋糕:“我想要搬走的椅子太多了,结果却因此失去了自己的椅子”。

三、公投失败是否会导致欧元区解体,欧元消失?

伦齐的下台将使意大利提前举行大选,目前风头正劲的反欧洲一体化、反移民的极右翼民粹主义政党五星运动党极有可能胜出。从2009年成立,短短七年间,该党就发展成为意大利最大的反对党,在总数945席的国会席位中占有126个,在今年稍早的地方选举中,不仅在20个城市中一举夺下19城,还赢得罗马市长选举。而此党及其盟友一直在鼓吹就退出欧元区问题进行全民公投,一旦当选,将推动意大利的脱欧进程,也会导致欧洲其他国家的脱欧情绪高涨。

2008年以来,世界资本主义陷入了深刻的危机,发达国家的经济政策——低利率与货币扩张,如果从财富分配的角度而言,就是一场掠夺穷人补贴富人的游戏,因为能够以高杠杆负债的,基本都是有钱人。

如果从更长的时间周期来看,持续30多年的全球化浪潮已经在国与国之间和每个国家内部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财富分裂,使得占人口总数90%以上的中下阶层不仅没有享受到全球化带来的红利,反而因为贫富分化,实际生活水准在持续下降,并引发了尖锐的社会矛盾,所以,反全球化的呼声越来越高。

与此同时,难民危机也是触发欧洲极右翼力量崛起的导火索,以反对移民、反伊斯兰、反欧洲一体化为主旨的(极)右翼政党正在登上欧洲的政治舞台:法国极右翼党派国民阵线领导人勒庞已经在民调中遥遥领先,也极有可能赢得明年的法国大选,勒庞主张重启法国法郎,并曾表示当选后将举行法国退欧公投。

勒 庞

今年从英国公投到美国大选,无一不是民粹主义胜利,意大利公投失败则是主要西方国家中“反建制势力”的第三次大胜。许多人担心随着明年意大利、法国、德国、荷兰等国大选的开启,将会掀起一股“脱欧潮”,欧洲格局或发生巨变,最终甚至可能导致欧元区解体,欧元消失。

这一切会发生吗?

由于西方社会的顶层精英集团牢牢地控制整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加上各种分权制衡的制度设计,所以这种通过大选、公投或示威等方式表达出来的底层的不满,注定不会取得任何显著的成果,政治、经济秩序也很难发生对底层有利的根本性的转变。

公投、大选、集会示威,这些手段除了成为底层的发泄怒火的渠道,让公投和大选中失利的政客或政党成为底层的出气筒外,并不会带来根本性的变化。事实上,这也是公投和大选存在的意义——政党或政客的下台,为社会底层提供出气筒和替罪羊,避免社会底层把满腔的怒气和斗争的矛头直指现存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而诱发革命。

如果明年五星运动党上台,意大利真能脱欧吗?

目前意大利宪法规定,是否退出欧盟,不能通过公投决定,如果要想退欧,还得先把宪法改掉,而这次修改宪法的公投失败,意味着要修改宪法,还得走之前的老路:要让意大利参议院和众议院同时2/3通过才可以,不能同时2/3通过就要像这次一样再搞个修宪公投,等这个修宪公投再通过了,才可能继续下一步的退欧流程,可能还得很多年。而且,别忘了,因为这次修宪公投没有通过,所以参众两院还是可以随时通过对政府投不信任票来解散政府。

所以有人把西方政治体制中的政府首脑、议会和最高法院比喻为三个串联的开关,要想点亮灯泡(通过一个法案),必须三个开关同时打开,只要有一个没有打开,灯泡就不亮。因此,促成一件变革很难,让一项变革搁浅很容易,顶层精英集团完全有能力在现有的政治体制下,阻止任何激进的政治、经济变革。

因此,公投失败后,意大利退出欧元区,甚至引发欧元崩溃消失的概率并不大,至少在短期内不会发生。

四、资本的终结

如果飞出的每一只天鹅都是黑色的,那就说明天已经彻底黑了。

十几年前,根本没人听说过“量化宽松”、“零利率”,甚至连“负利率”都是新鲜事,但如今,这些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央行须臾不可或缺的选项。然而几近疯狂的货币政策,却一直无法令世界经济真正复苏。我们正在经历的,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深刻和最绝望的经济危机。

而更要命的是,改革开放后连续多年高增长、2008年全球遍地哀鸿时仍能一枝独秀的中国经济,这一次也不再能置身事外。面对越来越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在穷尽多种措施仍无法奏效之后,中国也只好踏上了货币大放水的不归路。

看来,这一次真的不一样。

如果站在一个更高更广的历史视角来审视当前全球大危机,就不得不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著名论断——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马克思

马克思发现,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用公式来表示就是c+v+m。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一切目的就是追逐剩余价值(也就是利润),于是,整个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消费即总需求小于c+v+m,而总供给却等于c+v+m,从而必然导致生产过剩,而且剩余价值越多,作为剩余价值载体的剩余商品也就越多,生产过剩也就越严重。

资本主义先进的一面是解放了生产力,但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身不但驾驭不了解放出来的生产力,反而成为生产力进一步解放的桎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外在表现也正是生产过剩。

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一方面是物质的极大丰富,另一方面却在生产着贫困,并且这种贫困竟然是由生产过剩本身产生的——贫困不是源于生产不足,而是源于生产过剩,这是一个极其深刻的洞见。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一般人都是通过就业取得收入的,但由于生产过剩,失业就成了一个挥之不去的梦魇,不但制造绝对贫困(无收入),也制造相对贫困(收入相对减少)。所以马克思说:“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的消费。”在马克思的时代,贫富分化主要发生在资本家和工人之间,到今天,已经发展到1%和99%的对峙了。

因为生产力的高度发达,300万美国农民可以生产出养活20亿人口的食物,美国拥有世界最发达的农业、工业、科技、军事、教育、文化,但美国民众却背负着全球最沉重的债务,许多人生活在贫穷之中,看不起病,交不起大学学费,感觉并不幸福。以美国生产力之高度发达,人民尚且多有痛苦,落后国家的人民若果以美国为模板,会有好日子过吗?

由于生产过剩,过剩的生产能力必然要寻求宣泄出口,从而造就了资本主义不同于以往的一切经济制度的特点——对经济增长的无限追求是资本主义制度一个最基本的特点,资本主义不增长就死、不扩张就亡的本性,使得一国的市场当然不可能容纳得下无限增长的GDP,于是资本主义必然要走向全球化,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本性就是不断扩张。

资本的增殖与癌细胞的增殖非常相像,资本主义经济,可以说就是一种“癌细胞经济”,具有疯狂增殖和无限扩张的本能。癌细胞的增值和扩张是以机体正常组织细胞的存在为前提的,如果癌细胞已经转移扩散到全身并把正常组织细胞的营养全部吸干,癌细胞自己也就活不下去了。不增长就死,不扩张就亡的资本主义经济,注定了嗜血的资本如同癌细胞向正常细胞疯狂侵蚀一样,是不计任何后果的。

由于生产过剩是由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决定的,从而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也就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可避免的危机。有人说如果全世界都实行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就要灭亡了,这正是两次世界大战和当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强行推广经济全球化以及要求发展中国家全面对外开放的原因和目的——争夺海外市场。

资本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已经经历过多次大危机,但每次都能起死回生,然而这一次却不同了。这一次,资本主义全球化已经完成,资本扩张的触须已经伸进地球的每一个有利可图的角落,经济已经增无可增,市场已经扩无可扩。全球经济都被纳入到资本的生产体系之中,不但非洲的原始部落未能幸免,连分别实行了七十年和三十年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前苏联和中国也都被卷入到资本体系之内,并且中国已成为第二大经济体,这些都使得资本已不再有“新大陆”可供拓展了。所以,资本以往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历史已经不可复制。

二十多年前,当苏联解体、苏东阵营瓦解的时候,福山高呼“历史的终结”,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历史最终不是终结于资本主义,反倒是资本主义——这个曾经如日中天的社会形态,竟然会被自身过剩的生产能力活活憋死!

资本统治一切、奴役一切的时代必将终结,这是99%对决1%的最终结果!

参考资料:《华尔街见闻》、网易财经、《法制晚报》、《资本论》。



//www.pegstown.com/wzzx/xxhq/oz/2016-12-14/41596.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