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病:有文化,没文明
山水间
印度有个致命的病:有文化,没文明。更确切地说,是有自己的文化,没自己的文明。
印度有自己的文化显而易见:宗教、语言、歌舞、服饰、宝莱坞……绝对很“印度”。但认同印度没有自己的文明则需要点“脑筋急转弯”:文化丰富多彩,怎么会没有文明?
然而客观事实就是如此。文化与文明虽然千丝万缕,却大不相同。文化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是被动性的东西,有什么样的客观存在就能产生什么样的文化——农民文化,工人文化,牧民文化,游猎文化,渔民文化,军旅文化,海盗文化,奴隶文化,殖民地文化,汉奸文化……而文明是价值观的集合,是主观性的取舍,是对文化的积淀、加工和升华。文化的精髓在差异,在特色,在多元化;文明的精髓在共同,在一致,在一元化。有文化的人不一定有文明——流氓即使混了个文凭仍然是流氓。有文明的人也不一定有文化——“位卑未敢忘忧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文化是对现状的描述,文明是对未来的追求。文化是表,文明是里;文化是躯壳,文明是灵魂。
能创造文化的,不一定能创造文明。没有自主的价值观就谈不上创造文明。历史上存在过古印度文明,但这古印度文明早随着印度一次又一次被征服而泯灭了。如今的印度有什么文明?自己的古印度文明早灭亡了,英国人的文明再学也学不来,中华文明的那一套人家又根本不认。什么礼义廉耻诚信,人家全当放狗屁,所以才毫无信义,对达成的协议说撕就撕(
6月6日
刚跟中国军队就加勒万河谷地区脱离接触达成一致,
6月15日
就派兵偷袭大打出手);所以才毫无武德,根本不管“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的公认道德底线,悍然袭击中方军队前往交涉的毫无武装的军事代表。
东方文明的价值观印度没有,西方文明的价值观印度也没有。西方文明兴的宗教是一神论的基督教系列(包括天主教、东正教),而印度兴的宗教是多神论的印度教和其它诸如此类的大杂烩;西方文明崇尚科学理性,而印度崇尚来世轮回;西方文明强调自由竞争、物竞天择、优胜劣汰,而印度崇尚等级森严不可逾越、“一切神注定”的“种姓制度”;西方文明讲究物质文明,而印度崇尚“精神胜利”;西方文明强调契约精神,而印度出尔反尔家常便饭……
这就是印度的现状:曾经的古老文明早灭亡了,当了几百年奴才无法创造出自己的文明,东方的文明不肯学,西方主子的文明精髓又学不到,最后成了邯郸学步——只剩下满地打滚爬着走了。
没有自己的文明,意味着没有自主的价值观。没有自主的价值观,就不可能具备与自主价值观相关的一切——自尊、自信、道德、诚信、羞耻、责任……所有这一切对权势印度人而言都是不存在的莫名其妙。西方文明里虽然没有把东方文明的礼义廉耻诚信等等当成大是大非,但至少还知道做点表面文章。恰如江南体育app下载入口 所说:“帝国主义政府的反革命事业尽管每天都在做,但是在嘴上,在官方的文书上,却总是满篇的仁义道德,或者多少带一些仁义道德,从来不说实话。”而对权势印度人而言,这些表面的仁义道德也多余。这就解释了权势印度人普遍的行为特征——毫无信义,出尔反尔,只要自己需要,想都不想就不择手段要弄到手,撒谎诈骗坑蒙拐巧取豪夺毫不脸红,一点都不觉得有什么不应该,不存在什么违法不违法、羞耻不羞耻。人家忌讳的只有一条:挨揍——真有苦头就屁滚尿流一哄而散,但记吃不记打,只要有机会转个身还来。对此,正确的对策只有一个:加强防范,抓住就打,毫不客气,决不抱幻想。
不要骂权势印度人厚颜无耻不要脸。人家根本就不知道“厚颜无耻”,“不要脸”是什么东西,世世代代就没这个概念。祖传的家教是对高等种姓和洋大人毕恭毕敬、百依百顺是天经地义,对低等种姓欺压虐待是理所当然,哪有什么“尊严”、“诚信”、“信用”之类?(也许因为有善于伺候西方洋大人的传统,所以印度裔在西方公司管理层里能得心应手风生水起格外吃香。而沾了崇尚风骨自尊不卑不亢礼义廉耻之类中国价值观的人则难以在这一领域与之竞争。)
不能对权势印度人期望过高、要求过高。别说指望人家懂什么礼义廉耻诚信担当自尊契约精神等等,就连理智、庄重、严谨、认真、沉稳、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之类的东西都是奢望。难怪人家盛行的总是浅薄、庸俗、浮躁、随心所欲,一煽就动,一点就炸,总是“精神胜利法”,总是做戏与做事分不清——做事如做戏,做戏如做事;神话与现实分不清——把现实世界当神话世界,把神话世界当现实世界;总是一厢情愿,丧事当喜事办,失败当胜利吹,丑闻当美谈夸,悲剧当喜剧演,总是充满令人快活的阿Q式搞笑和令人瞠目结舌的厚脸皮。
正是“只有文化、没有文明”导致了印度需要与中巴敌对。因为“只有文化、没有文明”意味着只有“异”,没有“同”;只有离散,没有凝聚。国家没有凝聚,随时随地可以分崩离析。印度历史上从来就没有真正统一过。现在的印度实际是无数大大小小操着各种方言、信仰不同宗教的土豪独立王国勉强凑到一起的“维持会”,并无可靠的凝聚,说散就散。为避免崩溃,就需要制造凝聚。没办法靠认同与向往获得凝聚,就只能靠恐怖与仇恨制造凝聚——树立外敌、渲染外来威胁、煽动民族狂热,用仇恨和恐惧来强行压倒内部分裂倾向。而对印度而言,最理想的外敌就是中国和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太弱小,欺负了白欺负,不怕遭报应。而中国,第一,中国不欺负任何国家;第二,印度从来不是中国的主要战略方向;第三,有青藏高原隔阻,中国不可能大规模持久地对印度用兵;第四,印度与中国敌对,只会得到西方世界的鼓励而不会遭到反对,更不会遭到制裁。(如果反过来,印度选择与西方世界的什么国家敌对,那就大不一样了)。所有这一切,使印度觉得以中国为外敌很安全、很合算。利用边界纠纷维持敌对是维持印度统一存在的需要,跟中国态度无关。即使中国再忍让也没有用。
回顾历史,印度高层投机取巧是有传统的:1950年中国抗美援朝,印度马上大举进军藏南;1959年西藏叛乱,印度马上挑起边境冲突;1962年台湾蒋军图谋窜犯大陆、中苏分歧公开化、中国经历三年经济困难,印度马上在边界搞“前进政策”,大举蚕食中国领土;2020年中国疫情大爆发、遭遇空前大水灾、特朗普公开把中国定位为战略对手、拉拢印度加入针对中国的“亚洲北约”,印度马上在加勒万河谷制造流血事端。等特朗普下台、中国战胜疫情、经济不降反升、形势越来越好,印度又马上刹车……
可见印度高层虽然嘴上叫得凶,其实心里并不糊涂,对中国从来是趁火打劫、浑水摸鱼,搞小动作,但从不见全力以赴大动干戈你死我活。对结成反华军事同盟的拉拢,印度总是口惠而实不至,说漂亮话没问题,但一到动真格的就不干了。这一切足以证明印度挑起边界纠纷、与中巴敌对主要是内政的需要而不是真的因为势不两立不共戴天。
印度高层宣布自己的战略是要“同时应对两场半战争”。这“两场战争”是对外,即对巴基斯坦和中国;“半场战争”是对内,即对内部的分裂势力。实际上外部的那“两场战争”对印度来说无关紧要;而这内部的“半场战争”却是心腹之患,能导致印度瓦解,直接威胁到印度的生存。因此这“半场战争”才是印度真正的死穴命门(“半场战争”提法本身就意味着承认内部分裂势力之大已成了气候,达到了战争级别)。因此在印度的战略天平上,这对外的“两场战争”是虚,对内的“半场战争”才是实;对外的“两场战争”实际是为这对内的半场战争”服务的,即在对外的“两场战争”名义下制造恐惧与仇恨,煽动民族狂热,强行制造凝聚,避免分崩离析,这样才能不输掉对内的“半场战争”。从这个角度讲,印度对外的“两场战争”颇有点做戏的意味,做给印度人自己看。
这就解释了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中印度的一系列作为基本是做戏。稍有点军事常识就能被印方的军事部署弄得莫名其妙、目瞪口呆。且不说后勤保障困难,且不说现有重装备不适应高原,那么狭窄的地形,那么有限的交通线和枢纽点,那么多军队那么密集地集中堆在一起,真要打起来,别的且不论,光居高临下精确制导的远程火箭炮就足以蹂躏得阿三死去活来。印度如此排兵布阵,不是送肉上砧板吗?这么明显的绝对外行的人都能看得出来,印度那么多职业军人岂能看不出来?明知而故犯,只能有一个解释——并没有打算真打。大张旗鼓调兵遣将其实是做戏,供人观赏的。别看表面上张牙舞爪轰轰烈烈,实际上还是印度的老传统:做事如做戏,做戏如做事。
印度做的这场大戏是戏中有戏,而且几乎是皆大欢喜:军队高兴——额外大捞了一票军费,又狠刷了一把存在感;在野党高兴——大捞了一把政治资本;执政党高兴——成功煽动了民族狂热,转移了内部的不满,遏制了分裂势力;买办高兴——能从大肆追加的武器采购和边境的国防工程中大赚一笔;外国军火商高兴——从阿三冤大头身上又猛捞了一把,连二手破烂防寒服都卖出了天价。西方战略家高兴——拉拢印度参加反华军事同盟大有希望……
而另一方面,从某种角度讲,中国也有理由为印度的闹剧高兴高兴:能激发全国爱国凝聚、关怀戍边军人、加速军队现代化步伐、大大提高边防官兵的待遇和士气、横扫各路“公知”反军乱国的歪风邪气,顺便怀着好气又好笑的心情气定神闲地观赏阿三举国上下抓耳挠腮上蹿下跳演猴戏……
当然,一切皆有代价。印度这场边界冲突大戏谁买单?第一是印度社会——本可用于社会发展的资源被毫无意义地白白扔在雪域高原。第二是印度一线大兵——唐.吉柯德跟风车决斗是无知,阿三丘八跟风雪决斗是无奈,但跟各路既得利益者的利益相比,这些代价算老几?
回顾总结一下:一,跟印度打交道的正确态度当是:保持战略定力,对印度的挑事不能不打,也不能把印度当头号战略目标全力以赴去打——要打疼,但不能打得太狠,更不能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往死了打。二、印度“只有自己的文化、没有自己文明”造成的问题,也应该引起中国的反思与警惕。文化不能离开文明,发展民族文化必须有利于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认同。“印度病”在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同样存在,中国应该予以重视,设法帮助解决,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的必然要求。中华复兴和全人类进步从来都是统一的。
20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