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打印

余亮:2014近看朝鲜的表情

作者:余亮 来源:观察者网

论朝鲜的检查——2014近看朝鲜的表情之一

引子

  炎炎六月到来,东北亚又将热浪滚滚,这回不是因为竞射火箭,而是新闻说朝鲜自驾游即将开通。人们都在好奇,去朝鲜怎么自驾?不是专制国家么,不是老大哥时刻盯着你么。我也好奇,不过我相信一切都有解决的办法,这个信心来自于我5月的朝鲜之行。

  与此同时,关于朝鲜的各种消息、传言乃至谣言从来都没有消停过。这些天又有几则。一则是金正恩前女友现身演出,击碎之前因为涉黄演出被枪毙的谣言。当然,别的谣言又来了,还是老套路——二号人物因为不满被解职,率卫队围攻金正恩官邸,然后是枪战、地道、击毙……总是这些玩意儿,反映的是谣言制造者自身卑琐的想象力,让我都觉得不好意思。怎么同胞里就有这么些人,整天没事就造低级谣言瞎忽悠还觉得自己高端大气民主自由?

  但毕竟有变化,骑车游朝鲜等消息也在翩翩飞翔。一大波关于朝鲜的消息正在靠近。等到中国车族开进朝鲜,我猜那就像喵星人闯进花丛,每踩一步,都会惹起无数蝶儿蜂儿,当然也有蝇子蚊子。这不,香港卫视当家武旦秦枫记者刚刚写了一篇严厉批评朝鲜虚伪、落后的游记。看看时间,她差不多和我同时去的,这境界果然和我不同,我后面慢慢讲。

丹东-平壤的火车

  来往丹东-平壤的火车

  去朝鲜旅游,四日散团,价格不到3000。我选择五一前后,想看看劳动节的平壤像啥样,有没有红旗招展口号响亮。

  赴朝前,有朋友好心告知:据说去过朝鲜再想去美国就难了,会被拒签。我一听就更加兴奋了。去不成美国算啥米?去,一定要去朝鲜!我家领导也特给力,一听去朝鲜就来劲。要知道,你在大部分圈子里说去朝鲜旅游,多半别人会说去朝鲜有什么意思?又穷又专制又封闭巴拉巴拉……

  但能去朝鲜的,都是有意思的人。在旅行团里遇到不少。这个我也后面再说。

现在可以说的是:去过朝鲜觉得有意思吗?我们团里老少都觉得有意思。对于部分耿耿于怀的人士,我还愿意先回答一个问题——朝鲜是否落后?当然比我们落后。但这不是关键,关键是,朝鲜没有你的心灵落后。

  好,言归正传,开始讲述我的朝鲜之旅。

  坐火车进朝鲜,听起来感觉不错。只有丹东口岸有火车线路。从北京去朝鲜只能乘飞机直飞平壤,延吉则只有公路。

  我们在傍晚到达小城丹东,从火车站到酒店的路上,一辆大卡车不顾红灯闯了过去。我们车驾驶员乐了,说:“看牌照,是个朝鲜的牌子!”卡车驾驶室里好像还是两口子,那位大哥好精干的样子……

  住进面向鸭绿江的酒店。站在窗口,原来鸭绿江这么平静,看上去还没有黄浦江宽。两三个大烟囱隔着江仿佛在互相唠嗑。我感觉游过去也不是问题,对面竟然就是另一个国家。当年志愿军从这里进入朝鲜,雄赳赳气昂昂,其实几步就过去了。

鸭绿江对面

  对岸是朝鲜,两三个大烟囱隔江唠嗑

  对岸是新义州,像是农村一样,有些稀疏的二层楼房,很陈旧,好像没啥发展愿望。这边一个超市店主带着揶揄口气对我说:“好像已经是那边最豪华建筑了。”没有任何防波设施。这一边的丹东灯红酒绿,沿河大道边有高耸如城墙的大坝。洪灾来的时候,就只能淹对岸了。另一个丹东人说那边是个厂。计划经济体系下,有厂就有家属就有生活区就有一切。果然第二天就看见了。

  第二天早上,火车开上鸭绿江大桥,我们终于进入了朝鲜国土。那一刻隋炀帝、袁世凯、彭德怀、魏巍灵魂附体,旅伴们那个兴奋啊。我则赶紧趁着最后的无线网络信号发微信传回一点照片。

  桥下土地上,一群小学生蹲在地上跟着女教师做游戏,貌似老鹰捉小鸡。老师的动作活泼严肃团结紧张,一下子就把我们带进了回忆。同伴和导游在一旁提醒,不能随便拍照,乘警过来啦。我还是不停地拍,因为我是很严肃地拍好嘛。不过这样的反复告诫让所有人紧张,以至于影响了一些人的行动感觉,处处拘谨。事实证明,不用那么紧张。

  但我干脆就从最容易让人紧张的环节说起——

窗外,车站正在进行慢条斯理的修建

  窗外,车站正在进行慢条斯理的修建

第一章:论检查

  被人检查,这大约是最令人不爽的事情。之前有各种说法,比如会被检查官呵斥,会被没收手机、会被检查手机相片。我的朋友,上外的青年才俊小李同学几个月前去过。他说检查人员主要检查有没有违禁的视频和照片,主要就是CD之类。至于你的iPad里有没有中英文电子书,他们不关心,但如果有韩文电子书,就会引起警惕。也不会查邮箱。导游小姐则特别喜欢看你iPad里的电视剧。

  这一点得到了证实。检查官问我有没有CD制品,却没有检查手机视频,压根就没打开我的手机。我有个朋友说几年前去朝鲜被没收了手机,相信说的也是亲身经历。但可以感觉出朝鲜也在变化,检查官对于新事物也在经历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

  想体会一下检查过程吗?哦对了,有不少知识青年在阅读过《1984》或者《古拉格群岛》之后,对其中那些变态的搜查描写心惊肉跳,于是草木皆兵,时刻觉得窗外有双眼睛盯着自己,时刻都在幻想体验那种被监控的恐怖对不对?好,那我就仔细说给你听。

  具体检查过程是这样的,火车入境开了几分钟就在新义州火车站停下来。窗外,车站上在进行慢条斯理的修建,砖乱灰扬,慢慢修。三三两两的工作人员和客人走过。我们这趟专列是从北京发来的,工作人员带了很多酒食货物放在卫生间里。

  我们将在这里停留两个小时。两个小时专门用来检查,听起来像是很忙,其实大部分时间都在聊天,等待工作人员挨个检查。领头的官员当然严肃些,其他人则不一定。没朝鲜人看见的时候我就拍照。团里的小伙伴小陈来自广东,抓着一个单反,那么显眼,却一直善意劝告我要低调。他表情和声音都无比低调。想想这副场景:举着个硕大的单反说要低调、要低调。

  小陈备了两张相机存储卡,检查的时候就拔掉卡。他固然想得周到,但我觉得导游提醒的是:不要随便去拍摄军人。这没啥特殊的。你在美国盯着一个执勤军警拍照,人家也会不高兴(想想中国人多次被美国警察殴打的事情吧)。这事可能只是个礼貌的问题。之后的经历证明了我的看法。

  检查官终于到了我们的卧铺间。是个大叔,很和善,如果脱下军装,和韩剧里的大叔也没啥区别。他坐下来,挨个叫我们。他把手伸进我的包摸摸,问我有没有CD。我说:“没有,但是有个iPad。”就拿出来给他看,他却摇摇手。然后就over了。检查我家领导的时候,领导突然找不到手机了。大叔却从她包里找出来递给她,一边叹气摇头,意思是你这个马大哈。我们都哈哈笑起来。笑起来就好,谁说朝鲜人不会笑?我能感觉到,在场的每个人都很愿意和朝鲜的朋友们一起开怀大笑。我们曾经在胜利的时刻一起开怀大笑过。

朝鲜小站

  朝鲜小站

  另一个检查官拿着探测器,也没怎么认真用。女士是由女军官检查的。后来旅行结束的时候又重复了一遍检查。这个就没必要了,都出去了还检查啥呀,怕带朝鲜的黑材料出去么?回程时候,男检查官过来,我家领导主动迎接检查,结果男军官一看是个女的,赶紧让开,还故作生气和羞涩。场景比较欢乐。

  回程时候,发现列车员还是去程的那个长相非常严肃的家伙,但现在双方非常热情地打招呼,就像见到老朋友一样!但检查军官比较严肃,经过我们铺位,问检查过没有。同行的唐阿姨卖萌,眨着眼睛忽悠人家说:“检查过了!”朝鲜军官忍住笑,做了个要打她的动作。一会儿另一个检查员走过来,问检查过没有。王大叔说:“没有,你们查吧。”检查员却对检察官说:“我不查。”嘿嘿笑着跑了。检查官摇摇头,只好自己来检查。

  按规矩,检查的时候要在单子上登记手机型号(怎么感觉像做市场调查呢),去的时候我没登记,只是出示了一下手机。现在军官问我手机型号,我说:“我这是‘山寨’机,听说过没有?山——寨,没有牌子。”大家又笑了。他把我手机拿在手上,正反两面看看,确实没有logo。他摇摇头也就算了。没有人被检查手机里面的内容。

  但这个军官却和英国人JAY纠缠了很久。他俩坐在那里,窗边。我们在周围聊天,不时同情且看热闹地看看JAY。看上去是在审查。军官不时眨一下左眼,表情不自然,但也不严厉,而是很装。JAY戴着礼帽,慢条斯理回答。军官用英文问他的国家,问他钱币上的英国女王头像是什么人。我的感觉,军官是在抓住机会练英文,也乘机了解一下外面的世界。

  总的来说,朝鲜的检查比较原始。相比于中美的机场安检、北京地铁的人物分检,朝鲜这样原始的检查其实管控效能一般,但是它会让人感觉比较严重。因为是人对人的检查,不像所谓现代化安检,机器一扫描就过去了,没有被翻包那种隐私被侵犯的感觉。但其实在扫描机器里隐私更加一览无余,美国的X光透视安检已经可以看穿乘客的衣服。

  另外,机场那种人对人的检查很标准,没有盘问环节。朝鲜这种则随机性比较大,会受比如检查官的性格影响。假如军官来了兴致,大概也会盘问我吧。我倒是等着他盘问呢,可以乘机聊聊天嘛。

坐在火车上等待检查,顺便看看窗外景色

  坐在火车上等待检查,顺便看看窗外景色

  回国后,在网上读到一篇女大学生朝鲜旅行日记。女大学生抓着单反相机,处处担惊受怕,还真地因为乱拍照被朝鲜人制止并检查相机。以至于在观景台被导游拍了一下肩膀都胆战心惊。在我看来,你放松,对方也放松。你紧张,对方也紧张。你要是紧张地像麻雀,两眼闪躲,心里念着:老大哥来了啊老大哥来了。那对方也就会变成你所希望的那个老大哥了。

  福柯在《规训与惩罚》里谈古典式惩罚与现代式惩罚的不同。古典式更强调礼仪和宣示作用,所以会有示众和当众处刑。现代式则理性而严密,按照人口管理的统计学和流程学来运作,可能惩罚更严重更冷酷,但是按部就班,你感觉不到而已。比如美国已经是世界上入狱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但你依然觉得这国家文明和睦。朝鲜对入境者的检查,就有一定的古典式风格在里面,宣示作用明显。

  古典式意味着非标准化,也意味着机会。我就期待被盘问,这样就有机会交流。自由青年不是爱引用林肯的话嘛,林肯好像说过,“给我三分钟交谈机会,我就能把一个敌人变成朋友。”需要勇气的时候不能软呵。

  关于列车上的检查,也许有人会笑朝鲜人傻,竟然不了解现在视频都在移动设备上了,还在检查CD。但想想我们七、八十年代的状况就很容易理解朝鲜官方的策略。在有线电视和网络没有普及的情况下,CD光盘是最重要也最有冲击力的传播方式,是各种文化渗透最有效的路径。三十年前,一盒走私邓丽君卡带就轻松击溃了大陆多少年的心理和情感防线(当然,我们是主动开放迎接邓丽君)。从政府角度来说,他们选择检查CD当然是最有效办法。

  下一次与检查有关的重要故事发生在下榻的酒店——我两次越过卫兵走出“禁区”,走进平壤市区,甚至不小心走到了火车站。关于这次夜袭平壤的故事,我后面再说。

  检查完毕,火车又开动了。对面来了一辆“军列”,全是军人。但怎么都是娃娃兵?一车子稚气的面孔。同伴说,可能是军训吧。我们冲他们挥手,他们一起欢笑着热烈向我们挥手。

论平壤的表象——2014近观朝鲜表情之二

论平壤的表象——2014近观朝鲜表情之二

  在当下高大上朝鲜游记里往往有一个标准表述:朝鲜的一切都是演戏。比如香港卫视记者秦枫的文章开宗明义:“朝鲜,冷战留下的‘奇葩’国家,有着做戏本能的统治者的国家。”更是宣判“朝鲜就是现实世界中的《一九八四》,朝鲜政权鼓吹的,正如《一九八四》的描述一样,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我的朋友小李不顾同学反对去朝鲜,回来之后也陷入与同学的辩论中(请参见李沅的游记)。他同学们的观点基本和之前提到的女大学生游记一样——“可我们走进的到底是个大剧场,切忌入戏太深。”

  青年才俊们还没有去过朝鲜,就已经入戏了。最懂出戏的张爱玲说过:“生活的戏剧化是不健康的。像我们这样生长在都市文化中的人,总是先看见海的图画,后看见海;先读到爱情小说,后知道爱。”在我看来,我们这些生长在公知文化中的知识青年,总是先满脑子1984,然后满世界去找1984。我甚至有些怀疑他们已经离不开1984。一切都是戏,一切都是表象,好吧,考虑到很多文艺青年都喜欢叔本华,我也干脆借他老人家的牌子来论一下朝鲜的“表象”好不好?

  朝鲜旅游路线固定、项目雷同。大部分游记对初始印象的描述都八九不离十——淳朴美丽的导游、简单美味的饭食、类似中国七十年代的服饰、反差强烈的建筑之类。接下来,随着格(bi)调(ge)不同、眼光不同,有的写成质朴简单的游记,也有一大堆以“揭穿”朝鲜虚伪为宗旨的游记。带着平常心和带着批判心去朝鲜收获当然不一样。以我这双一向擅长批判的眼睛,在朝鲜又会看到什么?

万寿台,戏台?

  下午近5点我们终于出了火车站。上了大巴,一见到迎接我们的金导游,我家领导脱口赞叹:“好漂亮!”金导游穿着鲜艳的传统服装,脸庞瘦削,脚下是一双高跟鞋(二寸跟那种)。

  朝鲜导游的汉语都很好。以下省略金导的欢迎词五百字,涉及政治的部分我会在续篇谈(看来没有十篇八篇连载不完了,想看连载的请点赞)。

  大巴直接去万寿台。万寿台好风景,金日成主席和金正日元帅父子俩的超级大铜像有点喜感,颇具以前《人民画报》里那种写生漫画风格。二人举手远眺,笑看三千里江山。对面果然养眼,平壤一览无余,远近建筑好像亭台阁榭,高丽王朝今在此。向友邦领袖献花自愿,二十元一束。知礼节是中国人的好传统,我和团里十来个人献花并按照朝鲜习惯一鞠躬。

余亮朝鲜游记:两位美丽朝鲜导游在照片里,我也在照片里

  两位美丽朝鲜导游在照片里,我也在照片里

余亮朝鲜游记:万寿台前的风光

  万寿台前的风光

  一对身着传统服装的朝鲜新郎、新娘正在给铜像献花。导游说平壤的新人在婚礼之后都会来给领袖铜像献花。这时,一队飒爽女子整齐地穿越广场,一色黑白正装短裙、高跟鞋,高挑美丽。她们经过的时候欢快地给新人鼓掌喝彩,脚不停留走下山去。我们惊为天人,问导游,说是附近的工作人员之类。

一对朝鲜新人向领袖铜像献花

  一对朝鲜新人向领袖铜像献花

  我们大学生写游记,标题叫做《平壤掩饰下的朝鲜》,说:“传说中‘假结婚’更是不厌其烦地上演”,这些新人都是演员,要不然为什么“傍晚了还结婚?”这么一说,好像在路边自愿打扫卫生的红领巾少年也是演员,那美丽的女子队伍看来也是演员了。朝鲜真要为每一群游客动用这么多演员,那是服务有多周到啊,女大学生该多付钱才对。先我一步去朝鲜的小李是在冬天的中午到达万寿台,也看到了新人献花,一大家子人在一起合影。只要简单算一算就知道,三百万人口的平壤一年有一万对新人结婚也不算多(两千五百万人口的上海2011年有11万对新人登记婚姻),365天平均每天有几十对新人来鲜花,随时遇到很正常。

  不过这场被“1984”笼罩的认知战争会一直持续下去。树立巨大的领袖铜像是不是个人崇拜?我认为是的,阅读朝鲜的官方文件比如我续篇会谈到的《金正日谈主体思想》,都能感受到他们对领袖的重视。这里先不详述,只提醒一点,我们外人的观感会添加很多我们自己的情绪。在朝鲜,对已故领袖铜像鲜花,可能就像我们国家的善男信女给观音烧香一样,已经成为融入日常生活的一种轻松的信仰。不过我们的公知如何谈论别人,从来只关乎自己的心中垒块,并不能提供关于朝鲜的实际认识。

  离开万寿台之前的一刻,我的目光无法离开坐在一旁长凳上的那位朝鲜婆婆,身旁放着垃圾袋。极简朴又特别和善快乐,笑呵呵看着我们。

余亮朝鲜游记:朝鲜婆婆

  朝鲜婆婆

大街上

  从万寿台去羊角岛酒店,一路好奇地透过车窗看街道,看行人,看他们的服装,看他们质朴又现代的脸庞。说朝鲜像我们的1970年代不尽准确。朝鲜市民的衣着多种多样,不过大部分人穿正装,尤其是男人。女人衣着花色多些,接近中国的县城时尚(但如果你小看中国的县城,那就是你的错了),尤其爱穿高跟鞋挎皮包。马路上车不太多,比较悠闲。那些公交车就仿佛是从我们童年的《看图说话》里驶出来一样,红白油漆久经风雨却擦得很干净。大约是为了节能,常常两部公交车连起来开,火车一样逶迤。

余亮朝鲜游记:平壤的公交车

  平壤的公交车

  导游开始介绍大街名字,什么千里马大街、胜利大街,还问:朝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被美帝国主义战争分裂你们都了解吧。哈哈,我们太了解了。然后主要是介绍女交警。金导说:“因为我们平壤的女交警又漂亮又能干,所以平壤没有交通事故!”“故”字说的很顽皮,让我放下这是夜郎自大的怀疑。平壤车少,行人又守规矩,还真是没啥交通事故。大家一路抢拍女交警。金导说:“拍到脸,奖励,拍到屁股,罚款!”大家哈哈笑。金导后来还有不少幽默段子,续篇再说(有读者抱怨:续篇续篇,还要多少续篇?!)。

高速中拍摄,把平壤女交警给拍成平面体了

  高速中拍摄,把平壤女交警给拍成平面体了

  街上行人疏朗,时而看见军人提着公文包走过。之后两天,也常常看见军人在路边义务劳动。在一处公共建筑外面,遇到一群少先队员在护理花坛。几个少年围着下水井,打开井盖,一个男生很自得地做出难度动作,从下水井里提水出来。没人能不喜欢这样的少年。

朝鲜少先队员

余亮朝鲜游记:少先队员

  少先队员

先放一张路上女士的照片,续篇会集中整理朝鲜女人的高跟鞋照片

  先放一张路上女士的照片,续篇会集中整理朝鲜女人的高跟鞋照片~~

大饭店

  酒店在羊角岛上,羊角岛在穿越平壤市区的大同江江心。羊角岛酒店很漂亮,一楼大厅天花板45度倾斜下来,吊灯灿烂,地砖照人,游客如织。很多西方人宾至如归的样子,有点电影《大饭店》的感觉。晚饭菜谱和小李同志汇报的一样。鸡鸭鱼肉都有,花样不多材料好,大同江啤酒好喝!吃完上楼,电梯关门太快,有点电影《谁陷害了兔子罗杰》里的感觉。 大同江两岸 房间在21楼,可以眺望夜的平壤。平壤普通高楼多,摩天大楼少,定格在1990年代。没有商务楼,高楼都是居民楼。站在窗口,空气清冽。夜幕下的平壤也算得上灯火阑珊,有红有蓝有霓虹灯。但是整体光线昏暗。河对岸马路上的路灯一闪一闪。远近大楼上开的灯都比较少,不像中国的大楼晚上灯火通明。整个平壤的灯光水平就是中国二十世纪末大县城的水平。空气中隐约传来工厂里的机器轰鸣声音。这一刻,我觉得自己是在爷爷家——1990年代的皖南县城。我在茶厂的山上看山下县城里远近灯光星星点点。耳畔仿佛响起《自新大陆》交响乐。对于某个窗子后面的朝鲜少年来说,这一刻未免不是心中充满青春的忧郁和对未来的憧憬。

从酒店眺望夜平壤

  从酒店眺望夜平壤

  秦枫记者说了,“革命样板城市平壤缺水断电”。这个基本属实,导游的房间就是限电的。朝鲜的能源匮乏,物质不丰富。我们游客在酒店感受不到朝鲜普通居民的物质匮乏,但设施老化还是能感觉到。我们房间淋浴的拔销坏了,水管的外保护层也破损了。不过朝鲜人很注重保养,想想白天看到的公交车、马路、花坛,简直是一尘不染。搞得我一闭上眼,就能看见一个红领巾拿着抹布在那里擦啊擦啊擦。

  反过来说,夜晚的灯光够用就好;公交车虽旧,比轿车环保节能。这一切倒是蛮符合环保分子的理想。我实在不明白,既然环保已经成为中国有志青年的政治正确和必备格调,既然那么多环保青年每年3月末都会要死要活非要地球熄灯一小时,那不就应该来朝鲜吗?天天都可以熄灯一小时。但为啥面对朝鲜的时候又非要鄙夷人家落后呢?

1984、1984、好多1984

  满脑子一九八四、奴役之路的人,看到的景象自然不一样。他们都有一双透视眼。

  关于朝鲜的街景,女大学生游记的描述挺准确:在凯旋门,“导游给我们一刻钟时间下车拍照,活动区域也仅限于马路这边的小空地。第一次近距离观望平壤市民,大家激动不已。不少带着红领巾的学生放学路过,蹦蹦跳跳地很开心;推着自行车的‘下班一族’穿着统一的灰暗套装,神色平静,偶有几个手提公文包行走快速的男子;不远处的草坪旁几个少先队员拿着扫帚认真地清扫;路旁的电车拥挤得有种北京公交的恍惚;而更多的人则是悠闲地坐在马路牙子上,到处观望;附近的金日成体育馆和青年公园又增添了些生活气息。”可惜接下来写的是:“一派安宁祥和冲击着外来者眼球,此时这平静海面下的惊涛险浪被忘却,这是真的又何尝不好?”啊,惊涛险浪,不发现你,少女的心就不能平静!险浪是什么呢?原来是行人中夹杂的军人比较多——“可我们走进的到底是个大剧场,切忌入戏太深。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军人零星的分布在四周,可能还有不少便衣就坐在我们对面的马路牙子上。Emily对着一个普通模样的男子拍照立马被狠狠地回指,接着他又指向导游,示意‘违规’。Emily抓到的正好是他生气指人的一幕,可是在导游的检查下还是未能幸免。”

  我得说,大学生啊,街头那些军人还用仔细观察才能发现么?人家堂堂正正穿着军装呢。再这么“仔细观察”下去,大概就会发现平壤的马路上其实还有很多灰尘吧。敌情意识太浓厚了,难道是来自奥威尔笔下“一九八四”的国度?即便不谈政治,你就是在中国随便冲着一个人拍照试试看?当心被人家扣一头热干面啊!不信请点这个新闻)

  军人是朝鲜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作为一个“先军”国家,军人比例高,但没有仗好打,平时也得办公、参与各种生产和义务劳动。街上随处可见军人提着水桶、铲子等工具在修缮公用设施。朝鲜人习以为常。军民一家对我也很好理解,但现在少不更事的深宅大学生很难体会。大惊小怪已经成为部分自由青年的标准情绪了吧。

  话说回来,别说女大学生疑神疑鬼,就是我们自己也多少受公知意识形态宣传的影响。入境火车上,看见窗外大片的土地,同伴们就开始责怪,说这么多土地怎么不好好种呀,还要别人支援粮食。我也有同感。可是一会儿看着地图就知道,我们的火车恰好行驶在朝鲜半岛边缘,而占朝鲜总国土面积仅仅20%的可耕作土地就集中在边缘。半岛内部满是山地。第二天去开城,我们沿途看到的那些近二十年来新开荒的河边土地,土质很差,泥土里夹杂着无数碎石块。

土壤里有很多石块

  土壤里有很多石块

  秦枫记者冥冥中与我们同行,一路批判朝鲜人的面貌多年没有改变。看到田间劳动的农民,她说:“农民们,衣衫并不褴褛,但是肮脏。”好吧,作为农民,无论是朝鲜还是中国,都没法拒绝别人说你脏。农民下地干活有不脏的吗?在中国南方的水田里还有蚂蟥呢,脏不脏?脏不脏,原因不在国家或者制度,而在于眼光。就算大记者回到中国,看见农民工也不见得会觉得干净。经历过革命的中国知识分子,一般都拒绝劳心者与劳力者的区隔,但这种平等心态或许在一些人身上正在流失。女大学生对朝鲜的批评如出一辙——把镜头对准小孩,照片说明是“挂着鼻涕,脸蛋干裂挂着鼻涕,脸蛋干裂的小女孩”,“模范农场没向我们展示肥沃田土,丰收硕果,而是选择了温情路线—参观幼儿园。孩子们的衣服倒是色彩亮丽,可仔细一看,很破旧,小脸不光滑,有冻红的痕迹。”我不知道大学生穿的是什么名牌,用的是什么保养护肤品,别人小脸不光滑竟然也拿来说事,再下去估计抽水马桶如果没有自动洗臀系统那也是落后了,真是从大观园里出来的。朝鲜确实比我们落后,但这不是拿来斥责别人的理由。一个上海人如果没事总去斥责河南落后,那也会显得很奇葩吧。

  这些年来坊间流传的关于朝鲜的恶意说法还少么?微博上,有天天拿朝鲜开涮骗点击的所谓朝鲜作家崔某某,有因为造谣朝鲜被罚分还不服气的文学副教授,更有能想出“狗决”这种恐怖谣言的正教授。

  看这些文章这些言论我不知道该欢乐还是该难过。此事已不关朝鲜,而关乎我们的心灵。朝鲜当然有朝鲜的问题,但很多批判、造谣朝鲜的公知们,无非是为了树立一个邪恶靶子来反衬自己的高尚。他们用自己的卑琐和谎言为大众营造了一个灵魂的一九八四。

  当然,大记者、大学生和公知们还是不一样的,她们只是太有品质而已。就像我接触过的大部分青年才俊都号称读过奥威尔的《一九八四》,秦枫也读过,女大学生应该也读过。秦枫记者因此在描述朝鲜时候找到了比喻——“朝鲜政权鼓吹的,正如《一九八四》的描述一样,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人们以为金日成死了,朝鲜会变;大饥荒了,朝鲜会变;金正日死了,朝鲜会变。可朝鲜并没变,还是老样子,有地缘利益的几个大国也未必希望朝鲜真变。但是从一些细节明显感觉到,这个政权如困兽般,只有消耗,没有补充。”

  我感到奇怪,既然批判者认为人家是在骗你,可为啥总是一眼就被你们看穿了呢?好歹装作被骗的样子啊。一个自由青年都没骗到,还叫啥骗局啊。

我倒是觉得,朝鲜人确实缺点生意头脑。要是我当朝鲜旅游部长,就专门给这些中美知识青年开辟一个新的旅游项目,叫做“识破现实版一九八四之旅”,或者“重访通往奴役之路”。要多设计一些噱头供他们来“揭露”。除了要有声势浩大穷兵黩武的阅兵式,要有电影《意志的胜利》那般的运动会,更要有精心打造的细节。比如酒店的马桶要镶金钻银十分奢华,但是坐上去之后却坍塌了,由此揭露朝鲜的豆腐渣工程。比如走在路上,突然有个市民跳出来高喊:“自由万岁!”然后立刻冲出来一群便衣把这个市民抓走。比如一个志愿打扫卫生的少先队员跟踪游客到僻静处,突然抱住游客大腿哀求:“有没有带本有关自由的书给我看?有没有一九八四?有没有自由秩序原理?我渴望启蒙,渴望摆脱专制迷信!”对,就是像冯小刚电影《私人订制》里那样,打造你的专属一九八四监狱!最好是游客也要被抓起来,正要被枪毙的时候,假扮的美国海豹突击队员从天而降将他救走!

  这类旅行者的最佳心态应该是这样——朝鲜人是不是在骗我?是不是在演戏?哇,他们果然在骗我!哇,我全都看穿了!从而体会到自己的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收费当然要贵,而且要变着花样收费,比如以朝鲜地下反抗组织的名义请他回中国后持续打款到朝鲜人秘密账户上以支持自由反抗运动,或者均款帮助脱北者在中国过幸福生活之类……现在我们的大学生和大记者几乎就是免费体验一九八四之旅,却这么不思回报,实在不通情达理。

  晚上我和领导出去闲逛。走出大门几十米,有一道强烈的探照灯光拦在面前。我们穿过光柱继续往前走,走到一座桥上。已经是深夜,三三两两的市民从桥上走过。大同江两岸灯火斑驳,虽然对于从上海来的人实在是暗淡。我突然意识到,导游不是警告我们不要离开酒店60米嘛,现在得有600米了吧,过了桥就是平壤市区了啊。传说中的警卫呢?

在桥上看羊角岛对岸的灯光

  在桥上看羊角岛对岸的灯光

  顺着桥走,遇到路边有两个小兵好像在盘查几个路人。路人好像是一家人,爸妈推着自行车,当兵的在和一个女生说话。看得出来,女生穿着比较时髦,溜了我两眼,眼神带着热切,很像1980年代中国大学生看老外的表情。这应该是在朝鲜比较前卫的女孩吧。士兵很青涩,没有声色俱厉,到有点不知所措。这种表情,我想正代表了渐变的平壤——不再那么古板,但还是不知所措。

  夜风很凉,衣服穿少了,往回走。我一边走一边想,我们是不是已经波澜不惊突破了传说中的封锁线,或者封锁线根本就不存在?!这时两个中国男子拿着相机从桥那边回来,一看就是已经出去过的。

  羊角岛上有个绿灯通明的地方,走过去一看原来是……留着给大家以后自己去探索吧,那里的守卫可是比较警惕哦。

  再次路过探照灯,隐约看见灯后面二十米处小房子里有哨兵的身影。我想,明晚我要自己再来试试。

那些士兵那些少年——2014近观朝鲜表情之三

那些士兵那些少年——2014近观朝鲜表情之三

上一篇讲平壤天气晴朗,但字里行间颇多公知阴云,以至于不少读者吐槽我花太多笔墨在公知和《1984》身上,影响观感。大家所言极是,接下来我就专心写朝鲜见闻。

  很多朋友想看我夜晚溜出酒店逛平壤的故事。非常抱歉,本章依然不是夜袭平壤。我先把夜袭之前白天的事情说完。

金导的政治

  第二天一早出发去开城,车程有两个多小时。一路经过清川江等地,想到这里曾是我军浴血奋战的地方,不由心生崇敬。那些山头如今一片青葱,何曾见当年炸弹如雨、山崩地裂、舍生忘死景象。但还是能看到战争的影子。王大叔从体育系统退休后,带着唐阿姨游山玩水,见识多广。一路提醒我注意朝鲜的高速公路,有很多路段没有护栏,显然可以用作临时军用飞机跑道。

  路上没事,那就听导游说话。金导拿着话筒说了一路,发自肺腑。

  金导说:你们中国的游客,来了朝鲜之后,异口同声说朝鲜比想象中要好,是不是?大家都说是。然后金导先说饥荒,说从1995年到2000年,朝鲜粮食减产、工矿企业倒闭,我们朝鲜人吃不饱穿不好,非常困难。这6年被朝鲜称作“艰难的行军”时期。(苏东体系瓦解的恶果直到1995年才在朝鲜爆发。在那之前,朝鲜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1990年代初达到高峰,甚至超过中国。在1988年南韩通过汉城奥运会彰显国力之后,朝鲜在1989年拿出办奥运的劲头大办“第十三届世界青年和学生联欢节”,盛极一时,国势却从此走弱。华约时代,朝鲜在经互会体系里扮演重要位置,凭借机械制品可以与苏联交换大量粮食。苏联解体后,朝鲜工业品失去市场,同时自身工业体系不完备,农业不发达,经济模式的缺陷开始暴露,更因为与美韩的对立导致情况进一步恶化。我不是朝鲜问题专家,这方面不做赘述,可以参考他人作品。关于朝鲜的饥荒和国际粮食援助,时常见诸新闻。不过饥荒导致的后果并没有准确报道。可以想象,朝鲜本国会缩小这个数字,西方媒体则尽量夸大这个数字。)

  金导说现在情况已经好了,当然还没好到80年代的水平(他们的全盛期比我们同时期强)。但是我们朝鲜人在困难时期还是做出很多成绩,从1998年开始,朝鲜发射了三颗卫星。1998年成功发射“光明星一号”。金导说那时候世界上只有10个国家能发射卫星。(朝鲜的卫星到底有没有成功留在太空,我也不知道。)

  金导说虽然我们现在发展程度不如发达国家,但是我们朝鲜人过着平等的生活,每个人都有工作,有住房,教育医疗都由国家承担。别的国家有贫富差距,朝鲜没有,所以朝鲜人的社会压力很小。金导说,听说你们那里买一套房子要几十万人民币,好多啊!我们团一起叫起来:几十万哪够,北京一套房子得几百万!我感觉金导很会说话,懂得用平等主义来从别国的丰盛主义面前赢得尊严。

  有人问朝鲜有没有失业。金导说朝鲜没有失业没有下岗,朝鲜没有“打工”这个词。所有人都有一份工资。嗯嗯,这些我们都知道。金导说朝鲜鼓励生育,生了三胞胎不管在哪里,会用专机接到平壤。金日成主席说双胞胎三胞胎是国家兴旺的迹象。金主席会送礼物,女孩送金戒指,男孩送纯银小军刀。平壤妇产医院是一座现代化医院。“现代化”,朝鲜人和我们一样,对这个词念兹在兹。

  金导说朝鲜人很少离婚。也有离婚的,经过国家裁判可以离婚。但是我们朝鲜人对离婚者看法不太好,因为一个男人如果一个家都搞不好,还怎么搞好工作?

  金导说朝鲜农村现在交够国家计划的粮食,剩下的就是自己的,这样才能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这是要开始联产承包的节奏吗?)自留地里的粮食是自己的,允许农民自己养殖家畜。

  金导和大家聊起朝鲜战争。说那时候中国建国才一年,也很困难,就来支援朝鲜,一起打败美帝国主义。每座山头都有中国烈士的鲜血。她提起从黄继光到罗盛教等所有志愿军英雄的名字,提到了毛岸英,说我们这次没法去看毛岸英的墓,因为在当时的前线,离平壤很远。我们朝鲜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在朝鲜最艰苦的时期,中国人民用鲜血支援朝鲜人,在此我对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这个,大家当然听得很高兴,不过受之不起)。中国是对朝鲜最友善的国家。我们对中国人民取得的成就感到由衷高兴。中朝友谊根深蒂固,中朝两国是唇齿相依的关系,中朝友谊想白头山森林万古长青,像鸭绿江水长流不息。(我感觉金导这个表态比朝鲜政府调子还要高啊~~)我希望大家回到中国之后为加强朝中关系大力宣传朝鲜情况,不是好好宣传,而是如实宣传朝鲜情况,让更多游客来朝鲜旅游,亲身体验朝鲜,可以吧?(大家喊:可以!)我们朝鲜人不分男女老少都会唱中国人民志愿军之歌。大家说唱一个,金导就带着大家一起唱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我和不少同伴都不记得歌词,金导全记得。“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这歌词本是一个连队指导员记录总结的战士出征誓词。

  说实话我不太拿得准,金导的表态和歌唱是朝鲜国家规定的面对中国人的必须态度呢,还是旅游部门所安排的对中国游客的示好。我只能肯定,中国人和朝鲜人交流起来比较容易,谈历史能说得上话,一路上欢声笑语,在座的英国人Jay就只能默默听着了。即便是商业性示好,也是有历史基础的。

  我只是觉得,朝鲜人应该走出过去(二十多年前)曾阔过的历史约束,开创新的时代。

  在休息区,厕所只有水桶,没有自来水。门口摆开一字摊子卖商品,竟然见到了苹果,十元一个。有人买了,王大叔说值啊,这可是朝鲜的苹果,一般朝鲜人还吃不到。

板门店之魂

  开城的楼房真是旧,相当于中国80年代县城的水平。和新义州差不多,用王大叔的话讲,盖楼盖得还不如我们农村建筑队。当然,朝鲜也没有把这些落后建筑都遮蔽起来,自尊心有,坦然之心也有。

开城

开城

  开城

  到达板门店区域,我们下车等候进入敏感区。先到讲解室听军人介绍大地图。既然说不让拍摄军人,那就别明着拍呗,拿着手机、iPad咔嚓咔嚓一路暗拍。怎么暗拍我就不在这里说了,反正又不难。翻译者是另一个团的朝鲜导游,翻译得不太好,军官忍不住笑他。

忍不住笑的朝鲜军官和导游

  忍不住笑的朝鲜军官和导游

  再次上车,沿着一条狭长通道开进板门店。走进双方谈判的会议房间,这是一件简易大房子,那些昔日的桌椅全部原样保留。大家赶紧纷纷坐到“昔时人已没”的椅子上听军官讲解。

  军官说,当时双方指挥官就是在这张桌子上签署的协议;军官说,美国人拿着联合国旗的国旗,不拿美国国旗,掩盖美国的失败;军官说,如果美国胆敢再次侵略,我们将把他们消灭……气魄倒是不小。大家都在听他说话、拍照,我站到窗口,向外看出去。窗外的院子里木槿花灿烂。这就是将军们也曾看见过的院子吧。那时还没有这些花儿,窗外是一片焦土。1953年7月26日夜晚,中朝战士在一夜间盖起了这座谈判签字大厅。那些战士们,那些憨厚的战士们,那些英勇的战士们,已经或早或晚把自己融入了脚下的泥土。

窗外的木槿花绽放

  窗外的木槿花绽放

朝鲜历史

朝鲜历史

朝鲜最好的香烟:727(停战纪念日)

  朝鲜最好的香烟:727(停战纪念日)

  朝鲜军官讲解完。大家迫不及待地站起身来,纷纷隔着谈判桌握手拍照,模仿签完停战协定的历史时刻。几位同伴都争相和团里的爱尔兰人Jay握手,一边握手一边哈哈大笑对他说:“我们赢啦!”大家都哈哈大笑,JAY也乐了。中国游客的欢笑声中透出一种放松的骄傲。既往已,胜利者的后代就应该像胜利者一样生活,坚忍自信大度,而不是充满狐疑与自鄙。对血火历史,既不必耿耿于怀,也绝不会忘记。我们赢了,没有苦大仇深,有的是大国人民的风范,有的是一种富于气魄的生活情操。这才是正常国家正常人民。现在有好多青年人,在网上看了几篇酸文人的轻浮文章,就会大言不惭斥责抗美援朝是没事找事,志愿军战士是可悲炮灰,就会诅咒历史诅咒自我。面对这样惨淡的心灵,我们是用不着和他们争辩的。

“我们赢啦!”

“我们赢啦!”

  “我们赢啦!”

  然后是参观陈列馆。虽然军官在介绍历史时候明确说明中朝两国军队并肩战斗击败美帝,但志愿军的照片确实少了点。国内有不少人为此不满,指责对方忘恩负义。这种情绪可以理解,不过我们同样要理解,那些指责声最大的人往往是本来就不喜欢共和国所做一切的那种人。就算陈列馆里满是志愿军的照片,他们也一样是要咒骂的。对这些“后悔史学家”来说,整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是一个错误。所以和他们争论这些问题毫无意义。

  对通情达理的正常人来说,志愿军照片的多少是可以理解的。一国突出自己成就乃是人之常情,何况是一个小国,自尊心更强。朝鲜并没有抹杀中国志愿军的功绩(如果中国的公知们还承认这是功绩的话)。只要中朝友谊纪念塔还高高耸立在平壤市中心,这功绩就不会被磨灭。而在妙香山朝鲜国家礼品陈列馆,我甚至看到彭德怀背着手和金日成在前线谈话的巨幅照片。(关于朝鲜战争,默默耕耘的青年学者陈郢客撰写的长篇网文值得一看,这里不做赘述。)

  我们走上观景楼,看下方那几个横跨南北国境线的例行议事板房。我们团的几个汉子给站岗的朝鲜士兵递烟,于是一起默默抽起烟来。没有言语,有的是一份眼神里的默契。这几个汉子,一个当过兵,一个是丹东的绘画艺术家,一个是做生意的。离开的时候他们想和讲解军官合影,就托金导给军官塞了一包好烟。我们看见军官收下,就说,人家也收礼嘛。但军官还是拒绝合影。大家说,白送了。但王大叔走在最后,他说,那军官立刻把烟分给士兵们抽了。大家都说赞。

开城的百姓们

  去开城市区吃饭,好像1980年代我的家乡,就是马路上还有小人书摊的时代。下车进饭店的时候,我们穿过自行车道,经过的市民立刻停下来让我们先过。骑自行车的妇女跳下车来,脸上带着羞赧的笑容看着我们。随团的中国导游小吴说:你们赶紧走,不然朝鲜人会一起停在那里让你们先过。

开城的百姓们

  午饭很养眼,每人面前十个小银盒装的份食,从泡菜到叉烧肉。相当幸福。我们桌4个人又自掏腰包,要了260元一只的开城人参鸡。糯米加开城人参熬的鸡汤,不过没有想象的鲜美。(说是4人份,如果要品尝,我建议10个人买一份尝尝味道就可以了。)

开城人参鸡

  下午去古都开城的古代大学成均馆参观。开城人结婚喜欢跑这里合影。这里还是个小型博物馆,展品不多,比起“大韩”博物馆里把四大发明都说成韩国的,成均馆里的历史讲述还是非常自然节制的。

朝鲜表情

最美丽的演出

  从开城回到平壤,赶上了平生难遇的风景——平壤少年宫演出。此时是下午五点,大队长已经在等我们了。这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少年宫(我见过的少年宫不多~),在各个大厅里,朝鲜少年在学习书法、音乐、舞蹈等等。走进大礼堂的时候,演出已经开始。少年们亮丽的歌声充满空气。

  我一向不太喜欢歌舞朗诵类节目,从小就烦这些,觉得枯燥。读研期间,遇到学校搞集体大合唱之类活动一概不参加,嫌假(哥可是个自由主义者!)。但朝鲜的少年出乎我的意料。富有戏剧性的舞蹈一个接一个,活泼,灵动,富有幽默感。绝不是我们想象中那种汇报式的矫揉造作演出。一个机灵的小女孩顶着箩筐跳舞,灵活得像个小泥鳅,忽而箩筐掉下来,她神头鬼脸逗大家笑;一群女孩戴着腰鼓,载歌载舞像一群海鸥,或者是东方欢乐的天鹅。一群少年弹琴敲鼓。伴随的歌声或者报幕的声音,就像他们的舌头上有个小轮子,声音圆润滑溜如黄鹂。十个戴红领巾、穿蓝色校服裙装的女生合唱,神采、手势极富韵律,与悠扬的嗓音融为一体。五个少年的合唱那叫一个帅呆了。红领巾、白衬衫,蓝色高腰裤。啦啦啦,蹬蹬腿,晃晃肩,昂首挺胸,一副风流勇士气派。尤其中间那个浓眉大眼脸庞丰满的小伙子,做策马扬鞭状特别潇洒。说起来,策马扬鞭也是他们演出中一个比较常见的标志性动作。上个月金正恩传说中的前女友再次出现在舞台上,我看到她也做了这么一个动作,体现朝鲜人宣扬的千里马精神。这样精气神充沛的演出令人如同喝了天山雪水,精神振奋,一扫国内互联网上那些关于朝鲜的乌烟瘴气。(说到金正恩前女友,国内那些热衷于造谣其拍黄片被枪毙的流氓,正常人都应该意识到,那种猥琐只属于造谣者自己。跟着传播谣言的人也应该脸红。)

朝鲜少年宫表演

  给个模糊的剪影,我的山寨机拍照就是棒!~

  我留心看周围观众,有很多集体组织来观看的少先队员。我右边的是低年级小学生,样子乖乖的,规矩小心,比较符合公知们“朝鲜人被洗脑”的想象。在我后面则有一排高年级女生。就见她们几个一直在那神头鬼脸交头接耳,很像我初中时候的女同学。

小朋友们

  小朋友们

  出来之后,见到我家领导,碰头第一句话就是:“太!棒了!”异口同声。我们都对金导说,应该去中国演出。金导说每年都去北京演出。(好消息,观察者网的粉丝们不用去北京也能看到。我在平壤少年宫买了演出光盘,会在观察者网放出一部分,希望朝鲜朋友不会介意我这样做。)

  朝鲜族真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但这样的少年,这样的精气神,也就只有在这个国家的这个时刻还能看到。有点像我们国家1980年代的少年(70后,我是夸你们呢。怎么现在个个都公知腔了?),精神抖擞且质朴乐观。作为小国的孩子,还别有一番灵动。我们的少年,如今都比较“作”了,平时太宝贝,即便学习艺术的孩子,也都天生丽质难自弃的样子,以自我表现为主。不是说朝鲜少年和我们现在的少年相比有什么高下之分,都是历史发展使然,而是说可以互相参考,省乎自己。我们应该尊重这种国家间的多样性,有了多样性的文化基因,人类才可能更丰富更优秀。(小编严重提醒:以下有怪话,胆子小的快点捂上眼睛!)西方的少年固然有西方的风采,但何必都要像他们呢?比如英美部分少年已经进化到主动感染艾滋病毒以获取人生高潮体验的境界,固然也可能因此改善西方人的基因,但这种探索还是留给西方人吧。即使三八线两边,有不同的发展也是好事。朝鲜孩子不必像南韩的孩子那般从小培养整容意识,也许更能保存朝鲜人自然的风貌。

寂静地下铁

  走出少年宫,我们走进地下,体验平壤地铁——世界最深地铁。平壤地铁1973年就开始运行了。对于那时候的人来说,第一次见地铁就仿佛身临神话世界一般吧。那时的朝鲜人民该有多么骄傲!

  在北纬39度东经125.3度的100米深处,绿皮火车已经运行了50年。多少朝鲜人在地铁上经历了自己的大半生,多少他们的故事我们不知道。

潜入“海底”

  潜入“海底”

  那么深的自动扶梯缓缓进入地下,像鱼儿缓缓潜入大海深处。这样长的电梯,我在四川青城山见过。离开电梯的时候,我看了一下电梯底部,铭刻着“上海”二字。与谣言不同,朝鲜人从没有抹杀中国援助朝鲜修建地铁的事实。只是,“上海牌”电梯如今在上海已经没有了吧。沧海桑田,令人唏嘘。

“上海牌”地铁

  山寨手机的劣势体现出来了,“上海”二字拍得不清楚,请自行用PS增加亮度和锐度

  站台如宫殿,这些巨柱,这些壁画,是他们的自豪。那时代的人们战天斗地,管他有多少人说这是表演,这是挥霍,那也没错。人类就是一出盛大的表演,就是一场激情的挥霍。没有这个热情,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宫殿般的地铁站台

  宫殿般的地铁站台

  我们随意走上地铁。平壤的地铁车身比较小,外表红绿相间,奥兹国(《绿野仙踪》)来的一般,有点童话味道。乘客不算拥挤。几个红领巾和我们在一节车厢。同团的女生坐到他们旁边合影。他们满眼惊喜好奇。我们只坐一站路。下车时候,红领巾们害羞又兴奋地让我们先下车。我们说:“你们先请”。他们学我们说话:“请!请!请!”,就这样你推我让请请请,以至于一起哈哈大笑起来。哦,朝鲜的孩子们,你们还没学会猜忌,没学会势利,你们根本不知道外面那些自认为聪明的阿伦特式庸常之辈在如何诽谤你们的国家你们的人民。

地铁站里

地铁站里的小朋友

  地铁站里的小朋友

  该回到地面了。三部自动扶梯,有一部停着,一个人也没有,但也没有阻拦标志。我和领导相视问道:爬上去?爬上去!于是一起冲上电梯。旁边朝鲜人看傻了。冲了没几步,后面导游小徐喊:啊,快回来!我们就笑着下来了,旁边的朝鲜乘客也忍不住笑。我们问小徐:是不是不让爬?她说:累呀。嗨,原来是怕我们累!

  晚饭在一家饭店吃冷面、吃现烤烤鸭。在朝鲜每次都比我在韩国吃得好,可见是享受贵宾待遇。

朝鲜表情

  我们又来到朝鲜的大街上。而今天晚上,我要再次潜入到朝鲜的夜色中。



//www.pegstown.com/wzzx/xxhq/yz/2014-06-09/26175.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