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性通胀暴露"全球化"的瓶颈 作者:李明波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2007年11月, 立陶宛人在街头抗议粮食价格上涨。
全球化在过去几十年来,一直给世界经济提供了巨大的红利。在我们的脑海中都有这样一幅世界经济的画面: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克服了国内资源和市场的不足,实现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优配置。但是随着全球化的深入,瓶颈正在逐渐暴露。源于大量低成本劳动力供给的全球化红利正步入终结期。
摩根士丹利6月出台的报告表明,在190个被调查国家中,有50个正在经历高达两位数的通货膨胀,这种高通胀的复杂状况很可能意味着全球化黄金时代的结束。现在全球化第一次使通货膨胀的全球性传导成为了可能。全球经济流动性过剩、美元贬值以及国际游资投机炒作,则是引发本轮全球性通胀的根本原因。
现在全球化正日益让我们感受到这把双刃剑的威力,贸易保护主义重新开始抬头,以WTO为代表的全球多边合作陷入困境也正是这种全球化困境的反映。长期关注世界经济的专家江涌甚至担心,如果全球经济形势一直这样演变下去,全球化的潮流不排除被逆转的可能。
过去:忽略“全球化”的负面影响
过去的几十年中,全球化往往意味着大幅降低商品的价格,不管是汽车、电子产品、奢侈品,还是银行服务或者通讯的费用。伴随着人员、资本和物资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发达国家会因此获利,还会刺激更广阔的市场。
事实上,在2003年到2007年之间,世界GDP总量每年增长5个百分点,而通货膨胀率却一直保持在4%以下,这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好。历史上,21世纪的早期生活以其更自由的贸易、更便宜的劳动力价格、更便捷的通讯手段,以及更丰厚的资本造就了一幅美好、繁荣的画卷。
这种美好的画卷让人们忽视了全球化的负面影响。直到最近,消费者、决策者,甚至是金融家,似乎都一直在忽略这一点。伴随着全球化所带来的空前增长,全球范围内对劳动力、食品和能源的需求大大提升。现在,在全球化浪潮开始的35年后,整个世界几乎同时共同面临着严峻的通货膨胀的考验。全球贸易的不断发展和世界资本市场的不断扩展,造成了全球经济的繁荣,但是,它的负面影响正在世界范围内急剧扩展。
每个人似乎都感受到这一点——因为通货膨胀在最近几个月内已经袭扰了大多数国家——当人们在加油站面对高昂的油价望而生叹,在餐馆对着新换的菜单绞尽脑汁,或者在家里对着雪片般飞来的账单低声咒骂的时候,狼真的来了。对世界上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恶性通货膨胀意味着饥饿、暴乱以及政治混乱。高通胀的复杂状况在30年前的西方世界曾经出现过,可能导致全球化黄金时代的完全倾覆。
决策者已经发出预警。仅仅在半个月前,欧洲中央银行主席特里谢宣布,不断恶化的通货膨胀已经影响了欧洲的经济增长,他警告说,螺旋上升的通胀的第二轮影响已经显现出来。
面对这种情况,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对国会报告指出,降低通胀到可接受的水平已经是政府当前工作的头等要务。亚洲开发银行七月份的报告敦促决策者不应该再像数十年来一样关注增长,而应该重点关注控制通胀,防止出现更糟糕的情况——经济滞胀。
现在:50个国家通胀达2位数
摩根士丹利6月出台的报告表明,“在190个被调查国家中,已经有50个正在经历高达两位数的通货膨胀”,包括绝大多数新兴市场。有数据表明,目前地球人口的一半正经历高达两位数的通胀。
今天的通胀几乎完全集中在日用品领域,这是与1970年代的通胀一个根本性的差别。过去,比如说,在美国,食品和石油价格只占通胀总数的30%左右。核心产品的通胀——这类产品并不包括食品和石油——呈现出螺旋形的结构。显然,现在核心产品的价格相对是稳定的(起码,在比较富裕的国家是这样)。
在传统观念中,像食品和石油等产品的通胀是不值得担心的,因为从长期来看,这些东西的价格最终将回归到平均水平。现在,食品和石油价格出现了严重上扬。新兴的经济大国,比如说印度和俄罗斯,这些国家的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缓慢,石油供应紧张,因此,对这些产品产生了长期性需求。美国银行的首席欧洲经济学家霍格尔·施米丁称这种趋势导致“全球通胀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严峻。”现在,全球范围内的通胀率为6%,看起来,这个数字很难回落到2007年的4%的水平。而在此之前,本世纪的通胀率一直保持在3.5%以下。
很多公司开始思考,它们的整个商业运营模式是否能与全球范围内通胀的大环境相匹配。许多航空公司和汽车厂商不再进行大的商业运作。餐饮连锁店开始遭遇严冬;随着咖啡价格的上涨,越来越少的人愿意在咖啡厅逗留,致使著名的星巴克在第一季度也遭遇了亏损。保洁公司刚刚宣布,考虑到全球供应的紧张,公司将调整运营计划,由广泛分布的全球市场开始收缩,更向消费者集中,以降低航运成本。
未来:情形还不明朗
回顾起来,低通胀时代的结束完全是不可预料的。在2001年经济泡沫破灭之后,西方各国的中央银行,首先从美国开始,大幅降低了利率水平以满足市场需求。许多正在崛起的新兴经济大国,虽然长期保持对美元汇率稳定,但现在也被迫作出调整,尽管这种调整还远不能满足高速经济发展的需要。低利率的结果造成了国际热钱的大规模流动,这就埋下了现在危机的种子。
现在,通胀如何影响全球增长的情形还不明朗,但是,绝对不会是甜蜜的相会。费斯切和巴洛联合进行的开创性研究表明,通胀造成的实质性影响会在通胀率上升到5%~7%的水平上凸显出来。但现在,全球的通胀率大概在5.5%左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今年的全球经济增长大概在4%左右,比去年整整低1个百分点,这其中,很大部分原因在于通货膨胀的影响。
全球化带来的需求增长已经造就了一个新兴的富裕阶层,他们会给这次全球范围内的通货膨胀带来更多变数。对于这一点,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现在,越来越严峻的全球经济形势促使保护主义抬头。经济的发展意味着要在增长和安全之间作出痛苦的选择。执行独立的货币政策,降低人们用以购买食物和燃油上的补贴,这种补贴不仅扭曲了正常的市场供求,而且还进一步加剧了通胀。一些公共财政陷入困境、存在政策失误且日用品供应不足的国家,比如说土耳其、南非和印度,可能将遭到更严峻的考验,甚至可能会引起国内动荡。
另外一些国家,可能只是面临一段不稳定的增长时期。所有国家都必须小心谨慎地避免政策错误,正是这个原因,导致上个世纪70年代欧洲出现严重的困难。一个小贴士是:忘记格林斯潘那些放松银根的建议,而去重读保罗·沃尔克的那些著作。在美国,更加趋向于保守主义将使联邦政府有能力对抗两位数的通货膨胀。在事情变得不可控制之前纠正通胀的发展。所以,什么是所需的就是经济领导人需要反复考虑并作出决策的问题。
专家视角
明年全球通胀会更严重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的主任江涌研究员,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的时候表示,新一轮的全球范围通胀危机相当严重,起码两年之内难以缓解。
广州日报:您如何看待这一次全球范围的通货膨胀?
江涌:全球范围的滞胀已经是相当严重了。这一次的通胀不仅出现在新兴市场国家,也出现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欧洲央行最新的数据表明,欧洲经济已经进入了负增长,日本经济下滑也非常厉害。通胀上升速度非常快,已经是最近十几年来的最高位。在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这些新兴市场国家,他们原本是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力量之一,但是现在也遇到了同样的麻烦。可以说,现在的世界经济面临着日益明显的威胁,通胀已经成为全球的普遍现象。
广州日报:您认为现在的世界经济存在哪些严重问题?
江涌:我认为有五大环环相扣的危机正在压垮世界经济。这五大危机分别是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引发的通胀危机;大范围的企业倒闭引发的经营危机;萧条危机;治理危机。这五大危机环环相扣,已经给世界经济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令人担心的是,我们现在还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办法来解决目前存在的危机。
广州日报:这一轮的全球通胀危机会持续多长的时间?
江涌:现在的全球经济形势很不乐观。通胀危机具体会持续多长时间很难预测,但可以肯定的是危机还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起码两年之内不会得到缓解。前不久,格林斯潘说美国次贷危机的效应要到明年上半年才会完全释放出来,届时消费者的信心和投资者的信心都会受到更大的重创,短时间内难以恢复。这也意味着明年的世界经济还会更危险。现在我们几乎看不到一个积极因素来遏制全球通胀。所以我认为,这次的全球通胀会持续一个比较长的时间。
广州日报:这一轮的全球通胀危机和以往有什么不同?
江涌:今天的通货膨胀与20世纪70年代因为石油价格暴涨而导致的全球性通货膨胀,在形成的机理上有很大的不同。在20世纪70年代,全球性通货膨胀发生的机理是石油涨价在先,美元贬值在后。但是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事实是美元主动贬值在先,世界石油与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涨在后。可以说,20世纪70年代的价格冲击是外生的,是由于阿拉伯国家统一提高油价造成的,而今天的价格冲击则具有内生性,是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造成的。
世纪之交的时候,世界经济还曾经出现过通货紧缩的状况。但是现在这种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全球化和互联网科技曾经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红利,但是现在这种红利大大降级。
广州日报:风起云涌的全球化大潮是不是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通胀在全球范围的蔓延?
江涌: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弊端正在逐渐暴露。源于大量低成本劳动力供给的全球化红利正步入终结期,高增长和低通胀不能再兼得。
现在全球化确实加速了通胀在全球范围的蔓延。经济全球化第一次使通货膨胀的全球性传导成为了可能。而全球经济流动性过剩、美元贬值以及国际游资投机炒作,则是引发本轮全球性通胀的根本原因。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通货膨胀全球联动性增强、传导渠道增多,主要表现为:通过贸易领域传导,除少数国家因宏观经济政策失误导致国内通货膨胀上升外,大多数国家的通货膨胀呈现出了输入型特点,进口产品价格的上涨成为带动国内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
广州日报:以前大家都认为全球化大潮是不可逆转的潮流,您如何看待全球化?
江涌:全球化到底是不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潮流,现在不好说了。如果在大的冲击下,比如美元崩溃,前所未有的恐慌会在全球范围的经济领域蔓延。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全球化的潮流完全有可能被逆转。事实上,现在反全球化的声浪越来越高。
时下的反全球化“寒流”有一个最突出的特征,那就是发达国家成为反全球化“逆流”的主角。在多边贸易谈判中,欧盟和美国的农业保护主义成为最主要的障碍。
目前全球多边合作已经陷入困境,如WTO的多哈回合多边贸易谈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都遇到了很大的挑战。相反一些双边合作和区域合作前景更乐观一些。如果全球经济形势一直这样演变下去,全球化的神话完全可能被打破。 现象
通胀:
全球共同的难题
俄罗斯:
老百姓又开始储备粮食了
俄罗斯中央银行第一副行长阿列克谢·乌柳卡耶夫称,根据7月份情况预计,俄罗斯今年全年通货膨胀率可能为14.7%~14.8%。在俄罗斯,消费者已经开始大量储备食物。在前苏联时代他们也曾面临这样的困境,不过那时候他们的问题是物资严重短缺。现在俄罗斯人又开始储备了足够几个月使用的面粉、通心粉和食用油,唯恐现在15%的通胀率会造成食品价格飙升。
美国:
中产阶级吃不起牛扒了
美国劳工部8月14日公布了最新的消费价格指数(CPI)报告,数据显示,7月CPI同比增幅为5.6%,创下17年来的新高。调查显示,大部分美国的中产阶级都认为日子今不如昔。半数被访者预计,由于生活成本因经济通胀变高,今后一年内还将要更加节衣缩食,减少更多开支。经济衰退加上百物腾贵,美国人由吃牛扒改至花生酱。
印度:
400万卡车司机大罢工
印度政府8月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2日,印度的通货膨胀率攀升至12.4%,创出13年来新高。印度总理经济顾问委员会分析认为,商品价格上涨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委员会呼吁全社会采取“协同一致”的措施,争取在明年3月把通胀率控制在8%~9%。
6月底在印度爆发了全国范围的抗议活动,人们借克什米尔骚乱之机纷纷表达对土地使用、食物、燃料和就业机会等不满,多个地区局势紧张。7月初,约有400万印度卡车司机罢工以抗议日益上涨的油价。不断攀升的世界原油价格迫使印度政府提高油价。
分析
全球性通胀原因: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从过去几十年世界经济的发展规律看,世界经济在增长放缓时往往伴随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下跌。但当前的情况与这一规律背道而驰。目前美国、欧洲经济增长明显放缓,世界经济增速下降,但国际原油和原材料等大宗商品价格却涨势不减,与世界经济走势逆向而动。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全球化导致的国际分工格局的变化。近年来新兴发展中国家称为世界制造业产品的主要提供者,对国际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迅速上升。换言之,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是此次出现全球性通货膨胀的原因。
定价权主要在美国
美国的过渡消费经济以及美元的特殊地位,使美国经济不断向全球超量提供流动性供给,进而引起美元持续贬值。对普遍内需不足、国内消费不足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外资大量流入和贸易顺差的增加,便导致外汇储备大量增加、流动性供给与通胀压力增大。
尤其是2003年以来,美国房地产信用泡沫催生大量不良次级抵押贷款,导致次贷危机爆发,并向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金融系统蔓延。为挽救经济、帮助本国金融机构尽早从次贷危机中挽回损失,美国不仅刻意放任美元贬值,同时还数次向金融机构慷慨输血,并持续降息。另一方面,国际投机资本为回避风险,大量进入国际资源能源和大宗商品市场,与美元贬值、市场供需等方面的因素交互作用,推动初级产品价格上涨,使新兴发展中国家通胀压力陡然上升。而美国、欧盟基本对投机资本的炒作持回避、观望态度,也有帮助本国金融机构从中渔利、挽回次贷危机损失的考虑。
对能源资源与农产品等初级商品价格的过度投机,除了给全球带来急剧的通胀压力之外,还很有可能成为继次贷危机之后危害全球经济的新泡沫、新隐患。
国际油价和粮价定价权主要在美国。最近数十年来,由于美国、欧盟对农产品提供巨额补贴,已使许多国家在农业方面的投资无利可图,世界粮仓已从北非、东南亚转移至欧美发达国家。只要美国的通胀压力还可以忍受,资金链不出问题,就不能指望美国会积极采取行动、遏制粮油价格上涨,投机资金的炒作就不会停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