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打印

河清:“后石油时代”--美国的未雨绸缪与中国的迟钝

作者:河清 来源:江南app网址

“后石油时代”

——美国的未雨绸缪与中国的迟钝

河清


摘要:油价高涨,主因在石油期货,3.8%的定金即可购买全额货款的石油,571桶“纸石油”才对应一桶真石油。美国意识到“后石油时代”来临,不惜抢占伊拉克,并鼓励用玉米制造燃料。石油即将枯竭,反应迟钝的中国,须变向:限制小车、寻找替代能源、树立全民节能意识。


一、石油战争史和石油投机史

2008年7月初,油价突破140美元/桶达到历史最高点时,央视二套播出了一个专门揭示高油价内幕的节目,非常难得。节目电话连线了《石油战争》1的作者、德国经济学家威廉·恩道尔。后者称,当今的高油价70%是金融投机炒作的结果。
恩道尔的《石油战争》揭示了一个常常被历史表象所掩蔽的事实:整个20世纪的历史,是一部石油战争史。先是大英帝国控制全球石油,继而是英美两家争夺,最后是美国在战后试图一家独控世界石油命脉。因为石油是现代文明的基础,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基辛格有名言曰:“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所有的人;谁控制了货币,谁就控制了整个世界。”
恩道尔直接指控美国在伊拉克的所谓反恐战争,其实只是一场石油战争。伊拉克已探明的石油储备比沙特还要多。恩道尔透露,“早在9·11恐怖袭击之前,布什总统就已经把伊拉克政权的更替作为最高目标。”尤其“战争之前,伊拉克政府已经与俄罗斯、法国和中国签订了长期的石油开采合同”。美国急不可耐地发动伊拉克战争,实际上是要把俄罗斯、法国和中国石油公司排除在外。果然最近的消息是,参与开发伊拉克油田的,全是美国公司。
恩道尔引用了石油专家科林·坎贝尔的预告:“世界石油的短缺,将在2010年左右出现”。这给沉迷在石油文明里的世人拉响了一个警报: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底,或2015年的某个时间,世界上大部分的石油就可能消耗殆尽!
去年9月,我在巴黎也买到一本类似的揭露石油历史内幕的书——《石油的隐面》(La Face Cachée du Pétrole),作者是法国著名记者埃利克·罗朗(Eric Laurent)。这本书角度稍异,不仅有恩道尔《石油战争》所透露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内幕,还有罗朗作为一个资深记者几十年来对许多历史当事人的纪实采访。罗朗采访过纽伦堡战犯、德国军备工业部长阿伯特·施佩尔(A. Speer),英国战争部长、首相安托尼·艾登(A. Eden),伊朗国王巴列维,美国石油金融大亨戴维·洛克菲勒等重要人物。这些采访使历史的叙述更加生动丰富。读完《石油的隐面》,很想把这本书翻译成中文。但450页的篇幅加上杂事相扰,终未能如愿。现在《石油战争》一书译成了中文出版,让我感到非常欣慰,也让我减少了许多负罪感。
有许多历史事件,《石油的隐面》与《石油战争》都给出了一致的解释。比如,英法打赢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靠了美国源源不断的石油供应;1928年苏格兰阿奇纳卡里城堡协议,形成了英美七大石油公司——“七姐妹”联合垄断世界石油;1973年的石油危机是人为假象(石油价格暴涨并非因为石油禁运,而是西方石油公司所为);美国在“9·11”之前就决定军事推翻萨达姆,等等。
《石油战争》更靠近金融的线索,揭露伦敦金融城的暗中操作,可与《货币战争》互相印证。而《石油的隐面》提供了更多历史的细节。1922年的热那亚会议导致苏德合作,《石油的隐面》揭示的情节更令人目瞪口呆。这个苏德秘密协议,被伦敦《早晨邮报》称为“强盗与破落户的联姻”:德国同意向苏联提供军事技术,装备苏联红军180个步兵团,20个炮兵师。而苏联则提供场地和劳动力,在彼得堡郊外建造专门为德军生产的工厂。在莫斯科郊外,建造一个可以年产600多架容克飞机的工厂。另外,德国利用苏联的造船厂建造250吨位的潜艇,最高产量时每八天为德国建造一艘潜艇。这些潜艇后来被德国海军大量用来击沉盟军的船只。尤其,1924-1934年的十年间,德国还为苏联培训红军高级指挥官和情报人员。大名鼎鼎的朱可夫元帅也受过德国培训!这一绕开英法监控的苏德合作,双方各取所需,一直延续到1941年,长达19年。
《石油战争》披露英国金融石油财团扶植希特勒的“希特勒计划”。英格兰银行行长蒙塔古·诺曼1931年会见纳粹党首之一阿尔弗雷德·罗森伯格(纽伦堡战犯被判绞死),给纳粹金融支持。英国控制的壳牌石油公司总裁德特丁(Deterding)也狂热亲纳粹,为希特勒提供巨额资金支持,寄望希特勒抵抗共产主义。《石油的隐面》则揭露了美国大企业对希特勒的支持:希特勒上台以后,当时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美国埃克森石油公司,就给纳粹提供制造合成汽油的四乙基铅(tetra-ethyle)专利,并和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一起,向纳粹主控的德国大企业——法本化学工业集团(IG Faben)提供技术,使匮乏石油的德国能够制造合成汽油,开动纳粹的战争机器(合成汽油占一半供应量)。1941年,埃克森石油公司遭到“叛国罪”指控,最后以罚款五万美元了事。
施佩尔称:希特勒攻打苏联就是为了夺取苏联高加索地区的油田,进而控制伊朗石油。正因为德国缺乏石油,德国才采用速战速决的“闪电战”。施佩尔坚称:如果隆美尔的机械化部队不缺燃油,战争的结局将不一样。德国是因为没有石油而输掉了二战。施佩尔出狱后看到满世界的汽车深感震惊和忧虑:如此浪费汽油,这个世界没有希望!
《石油的隐面》还揭露1986年美国通过压低沙特的石油价格,从31.7美元/桶压到10美元甚至6美元/桶,来搞垮苏联。苏联陷于阿富汗战争所需大量外汇,主要来源就是石油出口。罗朗认为,美国搞垮苏联有三个原因:资助波兰团结工会搞民主攻势;资助阿富汗的伊斯兰激进组织进行军事打击;动用石油武器进行金融绞杀。

二、石油即将枯竭,美国未雨绸缪

《石油的隐面》透露,2001年1月29日,美国副总统切尼就设立了一个名为“国家能源政策发展”(NEPD)的秘密组织,活动高度保密。后来还是泄露了一些资料和三张地图。其中一张地图详细标注伊拉克新发现的油田,附有一份已经与伊拉克签订石油开发合同的俄、法、中石油公司的名单。这些文件制定于2001年3月。这表明,在“9·11”发生的六个月之前,美国就在打伊拉克石油的主意。
《石油的隐面》专门有一章论述“沙特阿拉伯的石油衰落”,认为沙特的石油储备被大大高估,产量已过峰值。尤其沙特最大的油田哈瓦尔(Ghawar)油田,曾被称为地球上最富沃的油田,产量占沙特的60%,但近年已显示枯竭迹象,不得不靠注海水(每天注700万桶海水)来压出石油。有专家估算,2004年夏哈瓦尔油田采取的石油含水量占55%!
切尼、布什们早已清楚沙特石油的衰落,想用伊拉克来取代沙特,尤其想独占伊拉克石油。罗朗也看到:美国占领伊拉克就是为了“将俄罗斯、法国和中国等与伊拉克签订了石油开采合同的外国石油公司排除在外”。

三、投机推动高油价

关于石油的金融投机,罗朗专门有一章“石油与投机者”,揭示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内幕,活现了一位位石油投机奸商的嘴脸。
罗朗告诉世人:
1. 石油期货投机用3.8%的定金就可以购买全额货款的石油,可谓四两拨千斤,石油投机商用很少一点钱便可以操控巨额石油交易。
2. 571桶“纸石油”才对应一桶真石油,每年的石油交易量与当年石油产量完全不成比例,存在巨额的“虚拟交易”,油价自然高涨。
3. 一艘油轮从波斯湾启航最终抵达目的港的90天时间里,可以被倒卖不止50次!可见石油投机的猖獗。
目前的石油价格高涨,并非如美国官方努力让人们相信的那样,是供不应求的供求关系所致,是中国等新兴国家的需求所致,而主要是由石油金融投机所推动。
但着眼于未来,“后石油时代”确实为期不远。《石油的隐面》与《石油战争》一样,都预告了石油枯竭的时代将很快到来。当今世界每天消耗石油8000万桶,每年消耗300亿桶,相当于每年消耗一个大油田!而世界发现石油储藏量的峰值(Pic)是1965年。2000年仅发现13个小油田,2001年发现2个,2003年竟然没有发现任何一个。之后,整个地球被寻了个底朝天,也没有什么有价值的发现。即便又发现一个300亿桶蕴藏量的大油田,也仅仅能供这个世界一年的消费!
同时,勘探石油的成本也日益猛涨。现在要用四桶石油才能发现一桶石油。这一现实已经给一些大石油公司带来困境,比如2004年壳牌石油公司承认虚报业绩“坠入地狱”。之后,石油公司忙着合并。用罗朗的说法就是,“这些公司的领导人发现,石油变得越来越稀缺了。所以他们更愿意减少勘探方面的投资,转去进行油价投机”。石油公司都转行搞石油价格投机,无怪乎这石油价格便坐了直升飞机!
石油行业连同汽车行业,已经是一个夕阳产业!

四、中国的短视

美国的领导精英早就意识到“后石油时代”已经来临,不惜露出强盗本色,抢占伊拉克。同时不顾世界人民死活,鼓励用玉米制造燃料。只有中国人对“后石油时代”毫无察觉,继续兴高采烈地制造汽车,购买汽车。
我曾在1990年底完稿的《现代与后现代》一书的“题外话”中警告:“中国发展私人小汽车是不可饶恕的战略错误”,也警告石油时代非常短暂。但中国“精英”只会模仿美国模式,以为小汽车是“现代文明”的标志。其实,私人小汽车是现代文明最浪费、最能带来环境危害的消费品。当今中国城市的空气污染,世界范围的温室效应、地球升温和气候异常,都跟大量使用私人小汽车有关。小汽车使用若干年之后,又变成固体垃圾。
1990年至今,不足20年,中国的私人小汽车已相当普及。同时,中国也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中国不仅空气污染日益严重,还要消费大量用血汗和资源换来的外汇去购买石油,而且石油价格和石油进口都受制于人,这给中国的经济安全带来了空前的隐患。
“后石油时代”已悄然来临。中国该怎么办?首先,政府应当从现在开始,强行限制私人小汽车的产销,由此大幅度降低石油消耗,降低中国的石油进口风险(美国不仅在伊拉克,在苏丹达尔富尔,还在中国准备建输油管道的缅甸挑起事端,全方位卡中国石油进口的脖子)。同时,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2。第二,寻求替代能源,尤其要树立全民节约能源的意识,全面准备应对“后石油时代”的到来。当然,同时要确保必需的石油供应,不能受制于人。
恩道尔借《石油战争》中文版序言,道出了他所寄予中国的厚望:“以一种不同于美国的方式,在世界事务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是当今中国的历史使命。”中国当不辱使命。

(作者: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原载:《绿叶》杂志


1(德)威廉·恩道尔:《石油战争》,中译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版。

2美国原先也有极其发达的铁路网,后来因为大石油公司要追求石油和汽车工业的暴利而拆除,被高速公路网取代。



//www.pegstown.com/wzzx/xxhq/qq/2013-05-02/9623.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