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团助日本南海大包围
南海暗战:不可忽视的日本
■ 《环球财经》编委 白益民
报载,7月20日上午,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中国-东盟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高级官员会议就落实《宣言》指针案文达成一致,并就今后工作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但是,各国真的达到共识了吗?南海能就此“安定”?
目前,南海已经形成菲律宾、越南、文莱、马来西亚、印尼、中国及中国台湾六国七方争霸之势,美国、英国、俄罗斯等国家也插足其中,谋取经济利益,努力建立战略同盟,其中有合作,但幕后体现出来的却是“谍中谍”似的利用与被利用。
当我们在争论军事,研究海底蕴藏的资源时,往往忽略了另外一个隐藏极深的角色——日本。日本虽然对于南海没有过大的动作,但其绝对没有忽视南海的地位。日本本土缺乏资源,他们早已把触角伸向全世界,更何况离家不远的一块“肥肉”呢!
南海已成日本战略要地
很多人都没有听过《战胜中国》这本书,这是曾任日本三井物产战略研究所研究员的市川周先生于1997年完成的著作。这本书在日本轰动一时,并且对日本近10年来的发展影响颇大,然而在日本以外地区很难看到这本书的身影,尤其在中国。书里记录了这样一句话,“而日本最需要的是什么呢?首先是不输于圣德太子的‘鸟瞰式’的(战略)构想能力,我们也应以日本列岛上空的角度,将远东大陆以及南中国海纳入视线,对我们这个国家重新定位。”很显然,10年前日本就认准了中国南海是其战略要地。
“要地”不仅仅是指在未来有可能发生的战争中,南海将会是重要的“周转”基地,还指其对日本来说南海是他们的资源命脉,是日本海外扩张的必经之路。南海周边所在的东南亚国家都是日本开展对外经济贸易的传统重点地区,日本想走向世界必经南海之路。
日本在二战时期就曾经侵占过南海各岛礁。日本侵占南海岛礁的重要目的就是看重南海诸岛的重要战略价值。日本在很多年前就提出过“东亚共同体”,并扬言要充当 “东亚家长”,把亚洲分为三个区域,第一个区域是包括韩国和中国台湾在内的东亚海洋国家,第二个区域是大陆中国,第三个区域是南亚、中亚、蒙古等中国周边国家,日本要采取确保第一区域,影响第三区域,以包围第二个区域(中国大陆)。在确保第一区域的过程中,必须“占领”南海。
南海连接着有“世界海运咽喉要道”之称的马六甲海峡和可以直通内陆的台湾海峡。马六甲海峡——南海——台湾海峡这条航线是日本进口中东石油以及日本与东南亚国家、欧洲、西亚与非洲国家贸易往来的必经航线,堪称是支撑日本经济发展的“能源与经贸大动脉”,这条航线也是整个东亚的动脉,对中国和韩国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是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海上走廊。占据了南海就相当于占有了东亚的中心地带。
另外,南海周边国家中,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文莱等国,都与日本保持着经济贸易往来,这些地区在为日本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的同时,也充当着日本产品消费国的重要角色。
日本将重视“中国加一”
2010年10月,三菱综合研究所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的研究员关山健先生发表了一篇关于呼吁日本企业重视“中国加一”政策的文章,文章表示日本在中国投资过多且投资额逐年上升,日本经济过于依赖中国现象令人堪忧。
所谓“中国加一”是指日本企业为分散投资风险,在向中国投资的同时,也在越南、印度、泰国等其他亚洲国家投资建厂、设立发展据点的投资战略。2006年,当这种观点第一次出现时,日本对我国投资的走向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由于我国国内劳动力价格的提高,对外企优惠政策的调整等因素,日本对我国投资热情开始减退,选择“中国加一”投资模式的日企在增多,然而这种投资理念在日企中仅仅维持了一年左右。
该文章指出,日本贸易振兴机构记录的日本对我国投资金额统计结果显示,2006年日本对我国直接投资额迅速减少,较2005年减少了29.6%,而在2007年至2009年却稳步增长,并且2009年比2008年增长达到6.2%,2009年投资总额接近69亿美元。
2006年,日本对华投资热减退是因为日本企业界对中国投资环境的认识发生改变。中国劳动力价格上升,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促使日本企业在华投资更加审慎。同时,对外投资热使日本担心国内出现产业的空洞化,日本也提防在经济上被中国牵着鼻子走而处于被动。
而今天关山健再次提出“中国加一”理论的背景并不局限于经济原因。他所考虑的涵盖政治及日本外交等敏感性问题,这包括钓鱼岛事件、减少稀土出口、中国广东日本工厂罢工事件等。2008年“雷曼破产”引发的金融危机的席卷全球,在此情况下只有中国保持了较好的经济增长趋势,在日本“中国一边倒”的迹象日益高涨。关山健不断提醒到即使中国经济强劲,日本企业也要有“依赖中国”的危机意识。
我们不能肯定,关山健在2010年10月提出“中国加一”是对南海问题的准确预测或者说是前期准备,但可以确定的是日本已经加强了对越南、印尼、菲律宾、文莱等国家的投资与合作,他们已经做好“包围第二个区域”、围攻南海的准备了。在此,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关山健所在的三菱综合研究所在日本的地位和影响力。
1970 年5月8日创立的三菱综合研究所是日本一个影响巨大的营利性、综合性的智库。,当时,三菱企业集团(三菱财团)中的三个部门,即三菱经济研究所,三菱原子能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综合计算中心和技术经济情报中心联合在一起,组合建成了一家新型的智库。这家智库虽然由三菱的三个部门组建而且以“三菱”为名,但自建立之日起就是一家完全独立的公司,来自三菱企业集团的业务只占其总业务的20%,其他的业务都是集团之外的,其中的50%来自于政府、地方公共团体和特殊法人。
三菱综合研究所是一家“政策导向”型的智库,在日本国内思想库领域处于领军地位,也有着很高的国际声誉。很明显,这样一家研究所不仅服务于日本财团,也服务于日本政府,其背后也可能有着我们无法知道的更多的秘密。“中国加一”的概念在这样一家研究所再次被提出,其公众影响力及对日本企业投资方向的引导性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财团打造“海外日本”
日本通过财团在全球的布局,已逐渐掌握了全球产业的主导权,日本拥有的资源遍布全球。财团帮助这个资源匮乏的国家打造出一个“海外日本”,并建立了完整的资源供应链。“中国南海”在这条资金链中的位置是不容忽视的。南海资源丰富,早已成为日本“汲取营养”的目标。
在南海争端中的另外几个国家,如越南、印尼等都积极与日本企业合作。这其中经常出现的帝国石油、三菱石油公司、日本出光兴产株式会社、新日本石油等公司,都与日本六大财团(三菱、三井、住友、富士、三和、第一劝银)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日本财团体系中,有一种被称为综合商社的经济体。它具有流通、金融与情报三大功能。目前,日本综合商社在全球187个城市设有800多家分支机构。这也使得财团控股的公司或者子公司更容易渗透到其他国家的产业链中去,他们之间的信息交流速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与其他国家的公司的竞争中有着明显的优势。
因此,越南、印尼等国家也更加倾向于与日本公司合作,并为它们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财团的目的很明显,即通过控制能源的源头和海上交通运输来包围南海,一方面获得日本所需的利益,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阻碍中国的发展。
当日本财团把视野放在日本国家战略的平台上时,面对南海问题,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其中这一股隐性力量的存在。(连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