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打印

中国可以满不在乎吗——评希拉里访缅及其所产生的影响

作者:Zhang88 来源:江南app网址

中国可以满不在乎吗——评希拉里访缅及其所产生的影响  

Zhang88  

“希拉里使劲地挖中国的墙角”——这是12月2日《环球时报》头版大字标题,并且副题中点明说这“令世界开眼”。既然都能“令世界开眼”,那么令中国怎么样呢?  

据说,中国对此事满不在乎的。近些天来,不断有“学者”、“专家”出面发表意见,都非常肯定地说,中缅关系不会发生倒退。各大媒体也以这个基调进行了报道,似乎希拉里此访与中国无甚关联一般。其中,有代表性的言论见诸于《环球时报》11月30日的社评文章,其题曰《缅甸开放与尊重中国利益不应对立》。  

这篇文章首先对缅甸接纳希拉里的访问一事做了定性,认为此举标志着缅甸的“开放”,并说中国欢迎这样的开放之举。  

该文判断说,这是“缅甸从西方寻找发展机会”,并认定“任何国家都不会因为对外开放而成为中国的敌人”,因而“中国对缅甸向西方开放无任何心理上的抵触”,并且“中国祝愿开放后的缅甸好运气”。也就是说,中国支持缅甸政府的这一开放举措。  

这样的定性非常重要,因为这其中有两层含义不可忽视:其一,过去缅甸一直与中国关系密切,但在该文看来,这不是开放,与中国关系密切大概只能称之为“闭关锁国”吧,而只有与西方特别是美国联系起来才能叫“开放”。这很可能是迄今为止对“开放”最清晰的诠释,也让笔者开大茅塞;其二,因为中国也“开放”,现如今缅甸也“开放”,二家“同好”,所以中国“无任何心理上的抵触”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定性之后,该文又对美国方面的举措进行了评论,并据此得出结论说,中国必须得服气才行。  

该文说,“美国有力量把自己的影响力在一夜之间‘空降’回缅甸。这一点我们得服气。即使在巴基斯坦那样中国苦心经营的国家,也很难说美国的影响力就比中国的差。我们对任何国家的影响都不应被认为可以是长期主导性的”。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说,中国是没法与美国争夺对周边国家影响力的,就算是巴基斯坦也不行,不但巴基斯坦不行,从长远来看,中国对“任何国家的影响”都难做到“主导性”,这就意味将来连朝鲜将来都要不行了。对于这一点,中国“得服气”,不服气是不行的。于是,认可认同美国在缅甸的行为自然就意在其中了,用该文的话说就是,“今后的中缅关系也不需要用人为‘争夺’来塑造”,大概是说,中国是不准备同美国争夺缅甸的。  

这不指导这是不是代表官方的意见不得而知。如果有官方意见的色彩,这里面隐涵着惊人的败退;如果只是这家报纸的意见,那么这简直就是卖国。因为不要说美国人,任何人都可以从上面的表述意识到:中国在思想上已经放弃了周边任何国家,如果美国想“空降”它的战略影响,中国是准备一概“服气”并拱手相让的。虽然该文还问出“能认为中国在蒙古、中亚、东南亚等地区都输给美国了吗?”,但答案只能是“能”,因为该文已经判定“中国不具备搞‘价值观外交’的能力”。  

最后,该文终于提出了自己的要求,这就是,应该“尊重”中国的利益。  

谁应该呢?缅甸应该,用该文的话说就是“中国不会接受这样的开放同时是对中国利益动剪刀的粗鲁转身”。大概美国也应该。因为中国都服气了,不和美国争了,所谓杀人不过头点地,难道美国还会拿中国过不去吗?这不应该呀!所以文章号召,“缅甸的事情中国要做得大气”。  

当然,该文也说要反对“针对中国利益的具体触犯”,可是既然欢迎缅甸这样的开放,又对美国行为服气,中国又怎么反对得了呢?  

所以,中国也只能是“满不在乎”了。  

但是,中国真的能做到“满不在乎”吗?须知,希拉里可是前来“挖中国墙角”的啊!  

要说开眼的事情还真天天都有,不但美国的希拉里让我们大开“眼界”,中国大名鼎鼎的《环球时报》也让我们大开眼界。头一天还社评什么《缅甸开放与尊重中国利益不应对立》,表示满不在乎,紧接着就又发表社评指责《希拉里的挑拨很失风度》(见该报12月2日社评),并很失望地表示说,“这和我们印象中的那个美国落差很大”。  

我们说,这真是未免有无赖之嫌了。  

尽人皆知,希拉里访问缅甸,与其说冲着缅甸而来,还不说就是冲着中国来的。这次访问,根本不是什么缅甸改革开放,也不只是寻求美缅关系的突破性进展,更重要的是,这是美国“重返亚洲”的最新攻势,也是美国战略重点转移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对于这一点,世界上恐怕连傻瓜都知道。缅甸的国家定位因此将发生重大变化,中缅关系的性质将因此出现实质性的改变,这简直如同秃头上的虱子,是明摆着的事。在这样重大格局变化的大前提、大背景下,还喋喋不休地空谈什么“尊重”中国的利益,这不是胡扯淡又能是什么呢?表面上装出一幅爱国的模样,实际骨子里在想什么?还不是要继续“韬光养晦”、继续装“满不在乎”那一套吗?还什么“中缅关系”“自然形成”,哪一种国家关系不需要人为地努力呢?  

希拉里就是来“挖中国墙角”的。既然挖人家墙角,就要卖力,就要甩开膀子大干,这个时候,谁还会将究什么“风度”呢?既然知道人家来“挖墙角”,不赶紧修补加固自己的“墙”,而像一个旁观者那样,评价挖墙者风度如何,在一边发酸吃醋嫉妒说风凉话,难道就不担心,人家挖完墙角接着挖大墙,决不罢手,要一直挖到长城脚下吗?  

希拉里现在正撅着屁股使劲在挖,而《环球时报》则评论说,“谁更累,谁能坚持得长久一些,是不难预见的”。我们说,这很成问题。显然,撅着屁股的希拉里的确很累,站在一旁品头论足的人显然不累,但问题是,站在希拉里后面的还有奥巴马,奥巴马后面还有别人,如果他们接二连三一直不停地挖下去,究竟是挖的人先累倒还是墙先倒,这还真是很难说。  

所以,中国人,请不要那么“满不在乎”,小心一点自己的长城吧。  

附1:缅甸开放与尊重中国利益不应对立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今天访问缅甸,舆论对美国同中国争夺“在缅甸的影响力”议论颇多,中国在亚洲的墙角似乎正被美国一个个“挖掉”。  

  美国同中国做影响力的博弈是肯定的,它的很多优势中国不具备。在缅美关系几乎“断绝”很久之后,美国有力量把自己的影响力在一夜之间“空降”回缅甸。这一点我们得服气。即使在巴基斯坦那样中国苦心经营的国家,也很难说美国的影响力就比中国的差。我们对任何国家的影响都不应被认为可以是长期主导性的。  

  前几年“有些特殊的”中缅关系本来对中国就是利弊参半的,今后“更正常些的”中缅关系未必就不是。之前的中缅关系是在缅甸当代政治变迁中“自然形成”的,今后的中缅关系也不需要用人为“争夺”来塑造。  

  但中国不是毫无力量的国家,亚洲有很多小国在中美之间搞平衡,无论朝中国还是朝美国“一边倒”,都非亚洲的流行选项。缅甸的未来大概也跳不出这个逻辑。  

  现在的问题是,缅甸在密松水电站的毁约,让中国公司损失惨重,西方舆论则对此齐声叫好。在缅甸改善对西方关系时,很多中国人把密松水电站的事看成了对中国的伤害。  

  缅甸必须在缓和对美关系时,采取同样有力度的措施弥补中方损失。中国对缅甸向西方开放无任何心理上的抵触,但中国不会接受这样的开放同时是对中国利益动剪刀的粗鲁转身。  

  中国祝愿开放后的缅甸好运气。我们深知,中国一国没有能力让缅甸走上繁荣稳定的道路,其实美国也同样做不到。中国不想做缅甸从西方寻找发展机会的拦路者。对别的小国也是一样。带着这样的心态,中国在亚洲就永远谈不上“输”,任何国家都不会因为对外开放而成为中国的敌人。  

  一种观点认为,中国过去只注意了同缅甸官方搞关系,忽视了缅甸民间的态度。这还被一些人看成中国对外关系的普遍问题。中国确需在对外官民外交的平衡上想办法突破,但就缅甸来说,它以往的政治现实使得同时交好它的官民几乎不可能。事实上也的确没有一个国家对缅甸做到了这一点。  

  中国不具备搞“价值观外交”的能力,但也未必就会被美国搞的那一套压倒。能认为中国在蒙古、中亚、东南亚等地区都输给美国了吗?  

  在有过阿尔巴尼亚和越南反目的教训后,中国一直避免营造特殊化的国家友谊。对中国来说,缅甸从未“阿尔巴尼亚化”。即使今天的朝鲜,其与美国的对抗也是出于它自身利益,而非为了迎合中国的战略需要。中国今天的国力,以及外交的自保特点,决定了我们同友好国家的关系大体就是这样。  

  不过高期望,就不会有失望。缅甸的事情中国要做得大气,包括欢迎它的对外开放,也坚决反对它针对中国利益的具体触犯。我们用不着过分顾及自己想象中的那个“形象”。中国最重要的形象是不能让别国对我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逐渐增加战略自信是最难也是最重要的。对周围的一些平衡游戏,我们应当多一些满不在乎。我们切不可用自己的过度敏感,反而让一些国家把搞平衡变成调控中国对其态度的魔棒  

附2:希拉里的挑拨很失风度  

希拉里·克林顿在前往缅甸的路上说了一席话:“发展中国家要做一个聪明的受援国”,“警惕那些只对挖掘你们的资源更感兴趣的援助国,它们不会想着去构建你们的能力”,“它们提供的某些资金也许有助于填补短期预算缺口,但我们已经一而再,再而三地看到,这些权宜之计不会产生可持续的结果。”  

世界媒体无一例外地认为,希拉里这番话是冲中国来的。作为美国的国务卿,她有点口不择言了。美国以往的霸气和自信没有了踪影,国务卿开始靠说“坏话”诋毁中国。这和我们印象中的那个美国落差很大。希拉里在破掉美国的神话,现出它小肚鸡肠的真身。  

中国的对外援助不能说没有缺点,但至少比美国的外援纯粹,援助就是援助。美国外援通常以军事援助为主,附加严苛的政治条件,很少触及受援国的民生。换句话说,美国的外援通常就是它的政治武器。“构建受援国的能力”,这种话恰恰美国没资格说。  

美国的援助还经常变卦,受援国的行为稍让美国不满,援助就可能中断。希拉里所说的“不可持续”也很像在说美国自己。  

相比之下,中国的外援大多投向受援国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并且围绕民生展开,广泛涉及工业、交通、农业开发、医疗、教育等。它们既是输血,也是对造血功能的培育。根本原因是,中国对外援助以尊重受援国的意愿为前提,美国援助则是“胡萝卜加大棒”里面的“胡萝卜”。  

希拉里的这种挑拨恰恰像是在把受援国都当成傻子,而非把它们都当成“聪明的”。她或许以为“巧实力外交”威力无边,她只要动动嘴,就可以代替美国为巩固影响力必须付出的真金白银。  

希拉里这番话在大国外交中,缺风度的程度几乎相当于 “爆粗口”,以及“羡慕嫉妒恨”的大吵大叫。自她担任国务卿以来,她已经不止一次这样针对中国失态。  

希拉里或许是在努力填补美国现实手段之不足。美国的财政赤字已是天文数字,贸易竞争也很乏力,被迫到处借钱。它现在增加一美元的外援,就意味着多一块钱赤字的压力。仅从预算能力来看,它作为超级大国的一些特权肯定要打折扣。  

在这种情况下,希拉里正把她的“巧实力外交”做到极致。但这意味着美国要越来越踮起脚来,像耍杂技一样忽悠亚洲。美国的亚洲外交在失去由内向外的厚重和一言九鼎,它现在靠长袖善舞试图稳住亚洲各国的心。  

不会有哪个发展中国家会认为美国的援助比中国的援助“更诚心”,美国如果增加对亚洲、非洲的援助,各国会巴不得。但美国想因此把中国“排挤走”,这完全不可能。如果美国对亚非的援助光说不练,口惠而实不至,那么它今天对中国的声誉抹了多少黑,用不了多久这些脏东西都会一点不少地转贴到它自己的脸上。  

希拉里应当清楚,中国今天所做的一切很少有什么是专门针对美国设计的,而美国重回亚洲尽是些专门针对中国的动作。中国在自然行事,美国在刻意求之,谁更累,谁能坚持得长久一些,是不难预见的。  



//www.pegstown.com/wzzx/xxhq/qq/2013-05-02/18507.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