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打印

威廉•恩道尔:我们所知道的世界末日

作者:恩道尔 来源:江南app网址

金融海啸来袭:我们所知道的世界末日

F.威廉•恩道尔

2008年10月4日

布什政府的金融救市计划在稍作修正之后于10月3日得到美国国会的批准,人们开始担心这意味着又一波1931年式的全球银行倒闭的浪潮拉开了帷幕。这一进程已经开始席卷美国银行界,包括过去几周房利美和房地美、抵押贷款巨头华盛顿互惠银行的国有化(或者叫强制清算),以及美国第四大储蓄银行美联银行的迅速崩溃。这表明从今年春季因迪美倒闭开始的小银行浪潮达到了高峰。

这一新法案被称为金融界的美国《爱国者法》,后者让布什政府在9•11事件后获得了破坏美国宪法保障的权力。

美国财政部将会拥有不受限制的自由裁量权,为陷入危机的抵押债券及其他债券标定价格,并加以购买。这其中甚至包括汽车贷款和学生贷款,美国财政部认为这相当重要。美国财政部可以通过自行设定的程序(目前还没有披露),从自行选择的机构以它自己认为合适的节奏购买债券。此外,保尔森的财政部会将这7000亿美元的采购计划“外包”给那些要为造成这场金融危机负责的金融机构。据报道,美国财政部正在计划由多达10名资产管理者管理在该计划中购买的资产。像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黑石公司和雷格梅森价值信托基金 这样的大机构据报道有可能会成为世界最大的资产管理项目的管理者。来自投资银行界的私营企业的高度参与将会使这一计划的政治管理更为困难,因为投资银行被视为这次危机的罪魁祸首。

美国前财政部长奥尼尔在一次采访中对保尔森的计划下了两个字的评语——“疯了”。奥尼尔指出这个新计划对结束银行业的危机毫无裨益,笔者和其他许多经济学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这个计划仅仅是用美国纳税人的钱来给保尔森在华尔街的朋友发奖金。如果由民主党控制的国会的道德腰杆能够再硬一些,公众就会因为保尔森及其他布什政府的官员在充斥丑闻的美国金融史上最严重的金融诈骗中的犯罪行为而提出控告。

正如现在的危机细节所揭露的那样,许多思想上的断层产生了混乱,并造成了这个自由放任的金融体系的崩溃。这个现行的体系随着保尔森7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完蛋了,而这个体系是1987年解除对华尔街的金融和银行业管制之后建立起来的,那一年,激进的个人主义者艾恩·兰德(俄裔美国作家)的忠实追随者和私人密友格林斯潘成为华尔街在美联储的代言人,直到2006年卸任为止。世界各国政府现在别无选择,只能开始把金融魔鬼塞回到瓶子里面的艰难历程,重新对失去控制的金融体系加以管制。掩藏在目前的信心危机背后的是英国和美国政府在解决这一基础问题上的失败。

让我们简要地回顾一下历史


图片:骷髅会标志

1931年德国的大萧条也是从一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那年5月维也纳信贷联合银行的倒闭——开始的。

维也纳信贷联合银行的倒闭则是由于巴黎作出了一项政治决定,破坏德国与奥地利的经济合作协定,具体的手段就是扯断一战后凡尔赛体系最薄弱的一环——维也纳信贷联合银行。在这一过程中,巴黎发起了一系列悲剧性的事件,导致德国的银行体系在数周之内崩溃。一战后的凡尔赛体系与1999年之后美国已经证券化的金融体系十分相似,都如同一座由扑克牌搭建起来的大厦一般,毫无基础可言。一旦一张牌垮了下来,整个国际金融的大厦都将随之倾覆。

1931年的德国,当政的是无能的布鲁宁,他觉得只有节衣缩食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试图通过维持失业率以向国际巴塞尔的国际清算银行偿付杨格计划中德国的赔款。

1931年,时任权力强大的纽约联储主席的是缺乏经验的哈里森,一个极端憎恶德国的人。哈里森是亲英的骷髅会的成员,这是耶鲁大学的一个秘密精英社团,布什父子都是其中的成员。哈里森后来还在骷髅会的兄弟、战争部长史汀生的领导下担任秘密的曼哈顿工程的协调工作,他认为德国的危机并不是德国国外的原因造成的,而是由于德国银行家试图损人利己。

在谣言漫天、人心惶惶的几周中,纽约银行家托拉斯(讽刺的是,它现在是德意志银行的一部分)宣布将会削减给予德意志银行的信用额度,并在1931年7月前取出所有在柏林的大银行中的存款。哈里森坚持要求德国国家银行大幅提高利率以保持稳定,但这让事情变得更糟了,因为紧接着就发生了一场席卷德国经济的信贷危机。

英格兰银行行长诺曼对德国国家银行行长卢瑟的态度更为友好,认为他的朋友沙特更适合处理这次危机。1931年7月13日,德国的一家大银行,达纳特银行宣布倒闭。这引发了德国银行的存款大面积出逃。布鲁宁政府将达纳特银行与资本化程度较弱的德累斯顿银行合并,并给予数额巨大的国家担保,以试图稳定局势。可惜事与愿违。

纽约联储主席哈里森个人相信,这仅仅是德国自己的问题,他对德国国家银行行长卢瑟发号施令,要求他根据历史经验来应对危机。紧接着,德国国家银行的黄金储备就流向了国外。

剩下的就都是历史了,是20世纪规模最大、破坏性最强的悲惨战争史,这一切都是上述事件的后果。当时,尽管美国自身正经历着股市崩盘和大萧条,美国的银行界精英却翘首期盼“美国世纪”的曙光。

美国世纪的衰退

现在是2008年,已经过去了77年,一位德国财长站在联邦议院前宣告“美国世纪”的终结。今天,德国政府宣布鼓励德累斯顿银行同德国商业银行合并。现在,曾在合并浪潮中兼并了纽约银行家托拉斯的德意志银行看起来要比华尔街的那些投资银行对手要牢靠得多。一些已有超过150年历史的银行,比如声名显赫的雷曼兄弟,在几天之内就灰飞烟灭。现在,美国的金融霸权当着我们面开始衰落。

2008年3月,华尔街有五大投资银行,这些银行为资产抵押债券、公司债券、公司股票等事宜背书。他们不是像花旗银行和美国银行这样的储蓄银行,他们闻名遐迩是因为他们是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美林、高盛、雷曼兄弟和贝尔斯登。

在大萧条时,根据美国国会的一项法案——1933年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银行的存贷款业务与背书和股票与债券的买卖业务被分开了,后者被称为投资银行业务。这项法案通过时,美国的银行体系正在1929年华尔街股市泡沫大爆发之后的分崩离析当中。

《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是美国国会一项极有先见之明的行动,它终结了纽约金融界在动荡的20年代中那些无法无天、大肆投机的行为。它成立了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为个人银行存款提供固定数额的担保,从而恢复了消费者的信心,结束了银行存款的恐慌性流失。

1999年11月,在花费数百万美元游说美国国会之后,纽约的银行和华尔街的投资银行与保险公司取得了一个令人震惊的胜利。美国国会投票废除了1933年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克林顿总统自豪地与花旗集团主席韦尔一道签字撤销了这项法案。

提出撤销动议的是来自得克萨斯州的参议院格拉姆,他是金融市场极端自由的积极鼓吹者,主张放开政府对金融的任何监管。美国的各大银行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一个试图撤销《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1987年,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处提交了一份报告,主张保留《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而刚刚离开JP摩根来到美联储上任的新主席格林斯潘在对国会发表的头以及演讲中就提出要撤销《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

该法案的撤销使得花旗银行(当时美国最大的银行)这样的商业银行为资产抵押债券和债务抵押债券背书并从事交易,还能够设立所谓结构化的投资工具来买卖这些债券。简单地说,1999年《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的撤销产生了一场证券化革命,格林斯潘公开对此表示赞扬,称其为“金融领域的一场革命”。这场革命今天正在挥霍着它的年轻时代。

证券化进程是现在金融海啸的核心所在,这场金融海啸正在摧毁美国的信用体系。花旗集团在1999年撤销《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前一年,花旗集团与旅行者保险公司合并,钻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中允许暂时免税的漏洞。格林斯潘则对这次合并给予了私人祝福。

格拉姆是撤销《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的动议的支持者,这个动议以他的名字命名,他后来成为麦凯恩的首席经济顾问。格拉姆还成为了一家规模庞大的瑞士银行——瑞银集团投资银行的副主席,这家银行在现在的金融危机里闯的祸一点也不小。

2000年,格拉姆作为参议员,与其他四人一起支持通过《商品期货现代化法案》,动议的一个条款后来被安然公司利用,在能源市场上大肆投机,不受监管,这成为了安然丑闻的关键原因,安然公司因此倒闭,这个条款也从此被称作“安然漏洞”。我在5月的一篇文章中提到过,《商品期货现代化法案》允许投资银行高盛(它正好是现任美国财长保尔森的老东家)在今年夏天操纵油价达到每桶147美元,这绝对算得上是一笔横财。

保尔森的利益冲突令人侧目

自从2007年8月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财长保尔森的行动就奔着一个明显的目标而去——保住他在华尔街和银行界的老朋友的可耻收益。他所采取的步骤明显表现出了利益冲突。从1999年撤销《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之后到2006年出任美国财长为止,保尔森一直担任高盛的主席,他在格林斯潘发起的正常证券化新革命中,是卷得最深的华尔街人士之一。

据伦敦金融城熟悉高盛的人士透露,在保尔森的领导下,高盛通过不断推出新产品来推动证券化革命。一位伦敦的银行家在一份没有公开报道的评论中表示,“保尔森确实应该为现在证券化的烂摊子负责,但是没人敢点明这一点,因为高盛的影响力太大了,就像过去的圣殿骑士一样。”任命保尔森来领导这个负责收拾由于华尔街的贪婪和愚蠢而造成的烂摊子,等于让黄鼠狼来把守鸡舍的大门。

保尔森告诉大家他的兴趣在哪里。按照法律,他是一个叫做总统金融市场工作小组的主席,这个应对金融危机的政府管理小组还包括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主席以及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的主席。这就是为什么从去年8月开始,来自华尔街的高盛的前银行家保尔森始终是那个宣布新的紧急措施的人。

比如两周之前,保尔森宣布美国政府将会前所未有的出资850亿美元对一家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确实,AIG是世界最大的保险公司,在全球金融市场中有着庞大的投资。

AIG的前主席格林伯格是基辛格的好朋友,他还是纽约联储的前任主管,由精英组成的纽约对外关系理事会和大卫•洛克菲勒精心挑选的三边委员会的副主席,洛克菲勒大学的荣誉理事。他曾担任美国国际集团的主席超过40年。2005年3月,他在美国国际集团的生涯结束了,因为篡改账户所招致的批评,以及纽约州总检察官施皮泽所要发起的法律行动,美国国际集团的董事会迫使他辞去了主席和CEO的职务。

9月中旬,在雷曼兄弟公司戏剧性的倒闭和房利美和房地美得到拯救这两件大事之间,保尔森作为美国政府的代表宣布,美国财政部将会令人震惊地出资850亿美元挽救美国国际集团。此前一天,保尔森刚刚宣布美国政府将不会出资,坐视有150年历史的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破产。为什么美国政府要帮助美国国际集团,而不帮助雷曼兄弟?

目前透露出来的消息表明,保尔森主持在纽约联邦储备委员会召开了一次会议,讨论允许美国国际集团破产的风险问题。出席会议的活跃的华尔街银行家只有一位——布兰克费恩,他是保尔森的老东家高盛的主席。

布兰克费恩后来声称,他出席这次决定命运的会议不是为了保护自己公司的利益,而是要“保护整个金融体系”。他的声明值得怀疑,因为后来有消息称布兰克费恩的高盛是美国国际集团最大的交易伙伴,一旦美国国际集团破产,高盛将损失200亿美元。如果高盛和美国国际集团一起完蛋,据报道保尔森财长将会损失他所持有的7亿美元的高盛股票期权,如果这是真的,那就值得认真玩味了。

这是对一个几天前打造了美国或世界金融史上最大救援计划的人的惊鸿一瞥。

受人尊敬的经济学家鲁比尼指出,在最近每一次当银行陷入危机需要采取紧急行动征求金融体系时,(对纳税人来说)最经济的办法是,像瑞典或芬兰在20世纪90年代初那样,让政府对陷入困境的银行实行国有化,接管其管理权和资产,注入公共资本对其进行资本调整,使银行能够继续运营,向一般客户贷款。在瑞典,政府连续多年持有银行的资产,大部分是房地产,知道经济好转,政府能够将资产向市场出售,私营的银行能够逐渐回购国有股。在瑞典的情况中,纳税人支付的总成本几乎为零。这个国家从来没有像保尔森提议的那样做,去购买银行的垃圾债券,让他们从证券化的罪恶和大肆投机中安然脱身。

美国众议院 9月29日拒绝的那个保尔森的计划,对向陷入困境的银行进行资本调整毫无裨益。这个资本调整需要在花费7000亿美元处理垃圾债券之外还要花费上千亿美元。

我知道的经历过20世纪90年代北欧金融危机的严肃的银行家们,都在挠着头想像保尔森的救市计划是何等的愚蠢。这种由纳税人为华尔街买单的做法是这个妥协版的救市计划失败的主要原因,这种做法被人称为“银行家的社会主义”——将失败的结果分摊给公众,而将利润留到了银行家的腰包里。在保尔森的计划里,美国财政部长——当然是保尔森本人了——将会大权独揽,无人监管,尽情挥霍7000亿美元的支票本,慷纳税人之慨尽情购买各式各样的资产抵押债券,这些债券的持有者不仅包括美联储监管JP摩根、大通、花旗和高盛等银行,还包括对冲基金、保险公司,以及保尔森觉得需要分一杯羹的任何人。而美国国会对这一点估计不会做什么改变。

“保尔森的计划是行不通的。”伦敦的Monument证券公司的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刘易斯称,“没有人知道如何为这些银行持有的垃圾债券设定一个价格,在现在的市场上,其中的许多债券的价格都会为零。”和其他许多仔细检查过瑞典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房地产崩溃时,对银行实行临时国有化的案例(称为Securum)的人一样,强调只有采取类似的措施才能在最小化纳税人损失的前提下解决目前的危机。“美国当局很清楚瑞典的模式,但是看起来在美国,国有化是个肮脏的字眼。”

但是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因素。麦凯恩试图将自己打扮成一头反对华盛顿权势关系网的“政治野牛”,从而给自己竞选美国总统造势。在保尔森的计划将要被惶恐不安的国会通过前几天,他飞往华盛顿,与几个颇具影响力的共和党参议员好友密谋,其中包括银行业委员会的高级成员、参议员谢尔比,他们试图反对保尔森的计划。在麦凯恩的支持下,上演了一出争夺政治权力的肥皂剧,美国的金融体系不堪重负,麦凯恩的总统美梦也随之破灭。

权力和贪婪是驱使华盛顿的决策制定者行动的仅有的因素。在这场混乱之中,根据美国的长远国家利益采取行动似乎已经被人遗忘。在去年11月我写的介绍金融危机背景的系列文章中,已经提到了这一点。目前发生的一切,是民众选出的政府抛弃了公众的信任和职责,转而追逐私人的金融利益。华盛顿有人能从中汲取教训吗?我们拭目以待。

不管华盛顿下一步将作出什么决定,有一点是清楚的,就是德国财长斯坦布吕克对德国联邦议院所说的(“美国世纪”的终结)。这个那个我们所熟悉的世界的终结。美国的金融霸权一去不复返。唯一重要的问题就是接下来将会出现什么局面?如何出现?

参考资料:

1 Associated Press,Two charges against AIG’s Greenberg dropped Spitzer aide says four left concerning deception are ‘heart of the case’, September 6, 2006

2 Gretchen Morgenson, Behind Insurer’s Crisis, Blind Eye to Web of Risk, The New York Times, September 28, 2008.

3 Nouriel Roubini, Is the Purchasing of $700 billion of Toxic Waste the Best Way to Recapitalize the Financial System?, September 28, 2008, http://www.rgemonitor.com



//www.pegstown.com/wzzx/xxhq/qq/2013-05-02/18129.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