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遭遇二奶噩运(2010-02-26 11:25:41)
刘仰
一个远在美国的朋友,最近打来几次电话,少不了说到当前在美国闹得极凶的丰田汽车召回事件。因为,这位朋友不久前换了辆新车,恰好是丰田。新车换了不久,丰田汽车召回事件便汹汹而来,几乎占据美国所有媒体的头条,据说,丰田召回的汽车总量已近1000万辆。严格说起来,我的这位朋友也对丰田召回的统计数据做出了贡献,因为,她也加入了“被召回”的行列。
这位朋友工作较忙,没时间多管闲事。她对我说,她也没觉得自己的那辆丰田车有什么不妥,开得挺好。但是,在全美国强大的舆论宣传下,周围的亲戚朋友都被舆论牵着鼻子走,她懒得去收拾自己的丰田车,反倒成为众人眼中的异类,可见美国舆论宣传力度之大,效果之深,它捏住了丰田的命门,揪住美国人最本能的神经,自上而下,向丰田发起了最猛烈的进攻。最终,我的这位朋友也不得不“被召回”了。为了召回期间弥补没车使用的问题,丰田方面还向她支付了一定的租车费。那个被炒得最凶的刹车垫板终于换好了。结果,这几天,第二轮宣传高潮再次掀起。据说是一位美国教授说,丰田的电路有问题,于是,全美国的舆论又从垫板转到了电路,连丰田总裁到美国参加听证会,也不得不回答这个问题。我的这位朋友再次成为“被劝告”的对象,媒体和周围的人,不断在她耳边唠叨:“电路、电路、电路”。她说她已经烦了。确实,一个教授随便说句话就能掀起巨大波澜,过几天,再出来一个什么人,说丰田的哪个芯片有问题,再过几天,又出个什么人,说丰田另一个零件有问题,媒体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拥而上,是否真实根本不在乎,反正美国需要搞垮丰田,媒体就出力配合呗,这真是一场丰田难以抗拒的噩运。
我不是想为丰田叫冤,我也不用日本车。但是,丰田召回的时间的确挺有意思。按理说,汽车召回事件经常发生,不光是丰田,美国品牌的汽车也时常被召回,据说在美国每年都有不少召回事件。但是,从来没有一次汽车召回事件被放大、渲染到如此登峰造极的地步。随着事态的进展,我们看到了美国的官商勾结。所谓官商勾结就是被揭露出,美国交通部曾经与丰田“私了”,这份文件不知被哪个神通广大的人公布出来,号称减少了召回的数量,为丰田节约了一个亿美金。还进一步揭发说,美国交通部的官员,离开政府岗位后,进入了丰田公司。事实上,美国这种事情多如牛毛。比方说美国的几大农业企业,它们的高管与美国农业部之间,“旋转门”极为频繁,从公司到政府,再从政府到公司,几进几出都很正常,丰田与交通部那些“个别”事情,与美国农业部门、能源部门相比,根本不算什么。只是丰田倒霉,在这个时间点上,被人抓了个正着。
揪出丰田与美国的官商勾结,事实上是另一个官商勾结,那就是美国政府需要挽救自己的汽车公司。金融危机之后,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差点倒闭,美国政府花了好几百亿,也没让美国几大汽车公司有多少起色,而压在美国汽车头上的,丰田毫无疑问是最大的一块石头,于是,丰田只有“被”倒霉了。本来一个挺正常的召回,恰好在这个时候发生,立即被大加利用,放大无数倍。美国的官商勾结呈现出家花排挤野花、原配打击二奶的架势,在丰田二奶疲于招架的时候,美国“原配”汽车趁机攻城略地,收复失地。美国政府、媒体对此也摆正了态度,政治正确性上升,丰田从官商勾结的得利者变成官商勾结的牺牲品。这也没办法,二奶虽然妖艳,毕竟不如原配那样名正言顺,有法律保护。就好比肯尼迪、克林顿沾花惹草,杰奎琳、希拉里的地位永远难以动摇。当年的莱温斯基,就是今天的丰田。
在丰田召回事件中,还有一些其他的声音。比方说,美国近几年一直在想办法制裁伊朗或收拾伊朗,而不知好歹的丰田,居然同伊朗勾勾搭搭,在美国人看来,这就是“见利忘义”啊,就是劈腿,就是脚踏两条船,就是吃里扒外啊。再比方说,丰田占据美国汽车市场最大的份额,召回事件中,也听到了一些美国人没管住嘴巴,忍不住说出了保护主义的论调。本来,媒体都心照不宣地把焦点集中在质量问题上,保护主义是一个不用多提,利用质量问题自然就能顺水推舟的事情,但是,有些美国人还是得意忘形,直奔保护主义主题了。丰田就算明白这个“项庄舞剑”的游戏,又有什么办法?谁让这个召回出现的不是时候?所以,丰田道不道歉、如何道歉、道歉是否诚恳,完全都没意义。美国就是要从丰田手中抢回美国汽车市场份额,能抢多少是多少,人老珠黄的原配夫人,公平竞争搞不过风姿绰约的二奶丰田,只好利用和放大召回事件。所以,丰田的遭遇是必然的。外向型经济如果是美国“外”到别人家里,那可以;如果是别人“外”到美国的后花园,说不定哪天就被美国抓住一个小细节,“被”召回、被收拾了。这是丰田的命,也是日本的命,这个国家在美国面前,永远抬不起头,永远只有听话的份,永远只能是美国的二奶、小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