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打印

张庭宾:美元单一货币统治将瓦解 重回金本位

作者:张庭宾 来源:江南app网址

张庭宾:美元单一货币统治将瓦解 重回金本位


2009年08月24日


  美元会加速衰落乃至崩溃吗?未来世界金本位会回归吗?

  自2004年11月以来,笔者即认为随着欧元崛起挑战美元,世界经济和金融将发生一系列重大变化,其核心是美元统治的衰落。金融危机的爆发是美元加速衰落的标志。

  随着美国为救市加速印钞,国债猛增,其与GDP的比例如果超过100%的高度警戒线,美元危机将由表面阶段——金融危机,进入核心崩溃——货币危机阶段,即美元对黄金和大宗商品的价格大跌,对股票价格下跌,美元的实际购买力急剧缩水。
  过去,笔者对于美国金融危机的判断,还主要是从美元、欧元、黄金和石油四种既得利益势力博弈的角度推演的。最近,通过对货币演化史和货币本质的更透彻地研究,笔者发现了金本位和美元本位的根本区别。

  金本位的本质是天权民权胜于国家(或寡头)特权。黄金是上天发行的货币,是人类将五花八门的天然货币经几千年自然选择淘汰后的最后选择。它的本质是一种天然资源货币,也是一种对所有使用者最公正公平的价值观和规则,因为它所体现的一样公正、一律平等的价值观,对所有人特别是强势特权的约束都是一样的,因此常不被强势特权者所喜。

  在人类货币史上,摆脱了黄金和白银等天然货币制约的纸币——比如中国明朝曾经使用了80多年的大明通信宝钞——它们从未逃脱崩溃的命运,道理并不复杂,由于特权不再受到黄金“天道”的制约,纸币的滥印势在必然,难免导致自己的瓦解和合法性的消失。

  摆脱了黄金制约的纸币对全人类的统治,迄今只有一次,这就是现在的美元。美元为什么能够实现这个奇观呢?是因为通过两次世界大战让所有老牌强国都一败涂地,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赢家,这使得美国一个国家的特权得以凌驾于其它所有国家主权之上,成为一种超级特权。

  1913年,国际金融寡头集团通过美联储控制了这个国家的超级特权。当这种超级权力形成,它就不仅有足够的权力压制各国的国家货币主权,也有足够的力量囚禁黄金——1945年,全世界存量黄金的75%被“囚禁”在美国。

  也就是说,从1945年开始,世界经济其实已经进入了一个美国独霸天下的单极世界,来自于前苏联的挑战也从未在经济领域构成竞争。

  然后,就像历史上所有的超级权力、超级大国衰败一样,它们都是被自己的贪婪和放纵打败的。对于货币而言,就是对货币注水,在金、银、铜的时代就是掺假降低含金量,在纸币的时代是更方便的滥印。

  纸币的滥印以及随之到来的通货膨胀,必然鼓励人们投机,打击人们对真实财富的创造,即热衷于财富再分配——将别人口袋里的钱装进自己口袋的投机泛滥,这必然导致虚拟金融业的极度膨胀,侵蚀和瓦解这个国家真实的竞争力。

  那些力挺美元秩序的人,往往活在昔日的记忆中,会反复强调美国的强大,过去、现在、未来永远强大。其实今日的美国已经远不是1945年的美国,它现在已经蜕变为一个新的多极世界中相对较强的一极。

  1945年的时候,美国的GDP是全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的66%,钢铁产量占比61%,汽车为84%,粮食产量占全球的33%,黄金储备占全世界的75%。任何他国都难以望其项背。但是,今天,美国GDP已经下降到了23.44%,欧盟已经超过它了;钢铁产量下降到了7.2%;汽车业连最后三大汽车商都难保;官方黄金储备比重更是大降到4.9%。

  在本世纪初,美国的金融业特别强大,但今天它已经支离破碎,华尔街也在失去光环。现在美国在全球各国中,唯一领先仍然较大的是军事,但是这种优势已经不再是单边绝对优势。

  因此,美元衰落的背后是美国的衰落,即一个多极世界正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到来,多元货币崛起,美元单一货币统治瓦解,顺理成章。

  当多元纸币相互竞争之时,如果缺乏裁判,就会形成恶性竞争,大家会竞相滥印纸币,以邻为壑,会引发各国此起彼伏的通货膨胀和社会动荡,进而演化为政体危机,最后甚至可能引发世界大战,二战之前的数年历史已经证明过一次这个逻辑。

  在这种情况下,各强势纸币最后都会被迫呼唤一个共同的裁判和价值标志,它最可能的就是黄金。

  为什么不会是特别提款权SDR的一揽子纸币组合呢?为什么不是一揽子商品呢?为什么不是钻石、黄金、白银和铜的组合呢?因为它们都太复杂,各个国家都要争夺对自己有利的纸币或者是商品份额,达成一个多元权重组合的妥协,成功的概率无限接近零。在这个超级复杂的大博弈中,最可能成功的是最简单的方案,即金本位。

  不过未来的金本位不会是1945年时的金本位,它会是与现代因特网工具和现代金融市场高度融合的新形态,笔者将在下一篇专栏中进行阐述。(本文只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投资者决策风险自负)

【作者:张庭宾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www.pegstown.com/wzzx/xxhq/qq/2013-05-02/15640.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