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在我们的眼前轰然巨变
2008年09月22日 第一财经日报
张庭宾
历史正在我们的眼前轰然巨变。
——道琼斯股市癫狂。美国政府才接管两房——房利美和房地美,噩耗接踵而至。14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宣布准备申请破产。而深陷危机的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也被迫同意被美国银行并购。道琼斯股票3天跌7.1%。9月18日,美国紧急救市,宣布取消金融股做空;9月19日,美联储将以最优惠利率向银行和储蓄机构提供无追索权贷款,以便于这些金融机构购买ABCP(有资产担保的商业票据)以充实流动性。道琼斯两天狂涨7.26%。令人目不暇接的是,9月20日,美国又部署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救市措施,这个动用5000亿~10000亿美元的特别紧急计划尚需国会批准。
——黄金价格大逆转。17日,在美联储会议放弃加息后,曾一度被严厉打压的黄金价格一日逆转。从780美元/盎司一口气涨到了917美元,上涨137美元,涨幅17.56%,收于873美元,已从技术线上冲破了下行通道,并树立了一次性上涨100美元的样板。需要指出的是,在9月12日到9月17日的几天里,包括石油在内的国际大宗商品都对美元贬值,唯独黄金一枝独秀对美元上涨。
——中国果断救市,A股全线涨停。中国终于下定救市决心,9月18日傍晚,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宣布印花税单边征收;中央汇金公司表示,将在二级市场自主购入工、中、建三行股票,并由即日起开始相关操作;国资委表示,支持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回购股份。19日,A股全线涨停。
前两个惊人变化,在国际金融史上均前所未有。而后者对于中国股市也前所未见。人们在惊魂未定之时,难免追问何以至此,接下来事态会怎样继续发展?
对于美元愈演愈烈的债务危机,笔者从2005年底撰《2006危与机:美国悬念与中国速度》一文开始反复预警;2007年7月30日,再以《我们将见证一个动荡的金融时代 高度警惕人民币成为美元牺牲品》一文判断:这场已经吹了30多年的“超级美元大泡泡”的破裂已经难免。中国应未雨绸缪,以最大决心和最快速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进而刺激国内需求,尽可能降低这场大动荡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今年1月2日,再发《我们是否要拥抱一场全球金融危机》一文分析:这是一个典型的倒金字塔结构,随着金融衍生市场的不断加速发展,美元金融泡沫之楼越盖越高,越往上层,其规模越大。与此同时,它的地基却越来越脆弱,由美金到纸美元,再分裂为美元、欧元,到近两年四分五裂的货币冰面。“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倒金字塔式的建筑越建越高,而它的地基越来越脆弱,因此大厦将倾——由美元危机引发的现有全球金融秩序的倒塌和重构已在所难免。”
现实正一步步印证上述判断。先是贝尔斯登,再是房利美、房地美,再到雷曼、美林和摩根士丹利,尽管美联储和美国政府拯救手笔越来越大,美元债务危机却一浪高过一浪。如果说这是一场美元金融秩序保卫战的话,那么债务危机已经攻陷了它的多道外围防线,现在已经攻到了其最后的主阵地——美国国家的财政信誉。美国财政已经背起了贝尔斯登、美林,背起了“两房”,接下来还会背起更多的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债务。那么,只要美国财政扛起来,似乎一切就转危为安了。
这里有一个最大的盲点——国家财政也是有信用的。2004~2007年,美国财政赤字仅4年就达1.11万亿美元,截至2006年,美国财政总赤字达到了8.5万亿美元。自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国为救市,又至少增加了上万亿美元的财政债务。2006年3月,美国总审计长沃尔加(David Walker)曾警告,若不改变预算赤字长年累积的局面,财政危机爆发是迟早的事。
因此,下一个问题是,美国会爆发财政危机吗?按逻辑来说,美元的债务危机包括三个方面:国民个人的债务危机,企业(主要是金融机构)的债务危机,和国家财政债务危机。国家将个人和金融企业的债务危机扛起来,只是让三个危机合在一起,并不能消化它。
真正能够消化它的是减少财政和贸易双赤字。这要靠降低国民福利,提高国民储蓄率,增加企业盈利能力,从伊拉克撤军等方法实现,但它们远水不解燃眉之急。而削减国民福利更是犯了美国大选的大忌。
此外就非正道了。一是进一步控制石油,以支撑美元。但现在俄罗斯、伊朗和委内瑞拉已组成了石油抗美联盟,美国对全球石油的控制力不升反降。如果发动对伊朗的战争,胜负难料不说,更是首先增加巨额财政赤字。二是向新兴市场转嫁危机,用泡沫幻灭在即的美元置换新兴市场的实业资产。然而,新兴国家已经看到了美元被滥发后的危机,不可能以经济和金融主权作为美国度过危机的垫脚石。
最后的方法只能是,美国自己印刷更多的纸币来解决纸币滥印造成的危机,这是一个奇怪的悖论,实为饮鸩止渴。全世界的投资者和各债权国将越来越明白美元的不可救药,他们会加速失去对美元的信任。
对美元的各债权国来说,是陪着美元的“泰坦尼克号”沉没,还是壮士断臂,将损失降到最小程度?抑或建立区域性的货币合作体系,发挥区域强势货币的作用?或者踏上黄金归来的红地毯?无论如何,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强势历史已经在我们的眼前轰然巨变,它已不再是一个讨论话题,而成为迫在眉睫的现实抉择。
对中国A股救市而言,当下应一鼓作气打破下跌通道,重建上涨通道,避免挤牙膏式的救市,再错失自我拯救的又一次机遇。(文章观点仅供参考,投资者据此决策风险自负,联系邮箱ztb6666@to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