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钱是金融动荡主要推动力
向松祚
最近四十年来,人类经济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国际金融的剧烈动荡,而背后的主要推动力就是大规模国际投机热钱。
国际金融动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国际储备货币增长速度远超真实经济增长速度,流动性严重泛滥,人类经济体系的通货膨胀超越以往的总和。1971年,国际储备货币总量不到200亿美元,今天已经超过6.5万亿美元,增长逾300倍;1971年至今,全球经济体系平均通货膨胀超过5%,是以往的总和。相反,发达国家真实经济增长速度却一直低于固定汇率时代。实施固定汇率和资本管制的中国,真实经济增长速度却长期维持在8%以上。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日本,经历1985~1990年资产价格惊天大泡沫和泡沫破灭周期之后,真实经济增长长期维持在1%以下。
其二、周期性的“信用扩张-信用萎缩”危机已经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常态,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纵观全球,20世纪70年代以来,平均3~4年,就会出现一次区域性或全球性的信用危机。从20世纪发生的种种危机,最鲜明的共同特征就是“信用扩张-信用萎缩”和“资产价格泡沫-泡沫破灭”周期。
其三、伴随周期性危机,是真实经济增长的急速下滑。席卷全球的美国次贷危机,可能是过去四十年最大规模的全球金融动荡,已经将人类经济拖入全面衰退的深渊,甚至有可能诱发人类历史上空前的“全球滞胀”。好多经济学者和投资者认为次贷危机是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人类经济所经历的最严重金融危机。
经济学者早就开始关注国际金融的剧烈动荡,可惜至今没有找到妥善的应对策略。多年前,伯南克就说:“过去二十年,世界主要中央银行成功控制了通货膨胀。但金融体系不稳定性显著增加,其中的重要环节就是资产价格剧烈波动。伴随资产价格破灭,真实经济活动出现剧烈下滑。”伯南克没有想到的是,次贷危机不仅导致全球经济的急速下滑,而且出现恶性通货膨胀。
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是,究竟是什么力量导致了国际金融的急剧动荡?四十多年的历史和理论研究证明,国际金融动荡的主要推动力量是国际投机热钱,根源则是美元本位制和浮动汇率体系。
全球性的“投机热钱”究竟有多少?恐怕没有谁能够给出准确数字。当然,人们不是今天才认识到国际投机资金(热钱)的危害。早在1972年,经济学大师、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托宾就曾经倡议对短期资金流动实施严格监管和惩罚,著名的“托宾税”由此诞生。“托宾税”的目的就是:“第一、确保汇率稳定并符合长期经济增长需要,防止短期预期和风险冲击汇率;第二,确保本国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独立性”。
2002年,曾经担任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斯蒂格利兹教授出版专著 《全球化及其对它的不满》,详尽剖析了投机热钱对国家金融稳定的巨大危害。他的结论是:“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对‘热钱’实现监管和征税。国际金融组织不仅不应该反对和阻挠对热钱的监管和征税,相反,它们应该行动起来,更好地监管投机 ‘热钱’。”2007年的G8峰会上,德国总理默克尔继续呼吁各国加强对对冲基金和投机热钱的监管。
2005年至今,中国经历了典型的“升值预期导致流动性过剩”、“信用膨胀-信用萎缩”、“资产价格泡沫-泡沫破灭”周期性危机,与日本1985年“广场协议”之后周期性危机有着惊人的相似。中国金融危机的基本推动力量,是人民币升值预期及其自我实现。2005年7月21日开始,大规模投机热钱进入中国资产市场,中国资产价格泡沫的严重程度,创造了世界记录。既然资产价格泡沫(涨幅)创了世界记录,破灭后的跌幅要创造世界记录也就不足为奇了。资产价格泡沫破灭对中国金融的严重负面影响才刚刚浮出水面,最困难的时候还没有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