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性经济萧条还将延续10年以上
余斌
推荐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放大了危机影响的深度和广度,此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深度和广度都较上世纪3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要大。尽管西方发达国家采取了干预措施,但是正如当年美国罗斯福总统上台采取干预措施后,美国经济仍然复苏乏力并于1937~1938年再次陷入危机一样,这场危机所导致的经济萧条仍然不会因为舍本逐末的干预而很快复苏。
实际上,上世纪那场大危机以后,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的1941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才超过大萧条前的1929年。这期间,除了罗斯福的新政外,还发生了其他有助于经济复苏的事件:一是,前苏联正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高潮时期,大量进口英美等国生产的机器设备和工业消费品,吸引西方国家过剩的资本,引进技术和专业技术人员,有力地缓解了英美等国的生产过剩。二是,大量“过剩”商品被主动销毁,大量的玉米、小麦、棉花、牛奶等产品,或被当作燃料,或被倾入河流、大海。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的爆发,使得对美国商品如美国航空制造产品的需求大增。四是,大范围的技术进步带动了产业需求并提高了利润,比如航空技术、重油分解工艺和食品保鲜技术的发展,以及调频收音机、有声电影和彩色电影的出现等等,一些新颖时尚、魅力十足的商品以更低的成本连续不断地生产出来,如玻璃纸、合成橡胶、尼龙、合金钢、粉状醋酸纤维素、合成树脂、合成光电管、电视、纳光灯、无线电话、电子管风琴、以及磺胺类药物等等。
与上个世纪30年代相比,现如今,一是,前苏联这样处于工业发展期的大型经济体不存在了。尽管许多西方国家指望中国像前苏联那样对他们的过剩商品实行大采购,但是,一来,他们想卖给中国的只是一些中国不需要或不太需要的东西,而已经具有一定工业基础的中国想要的高层次的东西他们却不愿意卖。二来,如今中国内需已然乏力,尚待扩大,既无心也无力大肆采购西方国家的过剩商品。二是,经济全球化导致垄断进一步加强,大宗商品的定价权控制在发达国家的大企业手中,既然垄断企业无需通过销毁大量商品来维持商品价格,那么,商品过剩也就只能靠市场在时间的长河中慢慢消化。三是,核武器时代的世界大战已不大可能。局部战争只会是“鹬蚌相争,渔夫得利”的结果,大国之间轻易打不起来,而欧美国家尚没有从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脱身,不可能也不愿意主动发动新的战争。而小国之间的局部战争对于世界大国的经济复苏帮助不大。四是,电脑及互联网等新技术革命的成果已经广泛应用,新的大规模和大范围的技术进步尚未现端倪。新能源和环保技术只不过是在旧有的生产领域进行发展,即使这些技术广泛采取,也会是一边带动新的经济增长,一边破坏原有的经济,从而也不可能使其在数年内的运用来带动世界经济的复苏。五是,美国人以往的透支消费已经透支了未来的购买力,加大了经济危机消化过剩商品的难度。同时,由于矫枉过正,美国和英国的消费者他们有意或无意地拒绝过去30年的消费模式,已经不再情愿去积极地消费,消费者被鼓励着开始储蓄,并偿还他们的债务,而过去多年经济的增长几乎完全依赖于他们的消费活动。
更为重要的是,此次西方发达国家救市采取的是舍本逐末的方式,一是发放了大量的货币,从而存在通货膨胀的隐患,而一旦通货膨胀发生,西方发达国家难免又要治理所谓经济过热的危机。二是,没有消除引发此次危机的金融衍生产品等巨额“有毒”金融资产,从而存在再次爆发大规模金融危机的风险。三是,一些国家出台购物补贴政策,如以旧车换新车可以补贴一定资金等,这个措施并没有解决导致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的根本问题,只不过是将这一阶段的汽车生产过剩推迟到了下一个阶段而已,反而为经济复苏增加了障碍,延长了经济复苏的进程。四是,一些国家企图刺激股市和楼市的上涨来走出萧条,但是,这种方式在催生新的经济泡沫同时,并没有有效地扩大消费和消除生产过剩,反而为新的泡沫破灭引发新的经济危机而推波助澜。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美国的经济危机和经济衰退仍在向纵深发展,欧洲也不乐观。自从西方发达国家开展救市行为以来,“每当我们似乎看到繁荣时期行将到来的种种预兆,这些预兆又消失了。”[1]美欧国家及一些国际组织关于世界经济已经企稳的推断一再被证明是不成立的。就在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一年后,人们以为危机已经结束时,迪拜2009年11月26日宣布,将重组其最大的企业实体迪拜世界,并将把迪拜世界债务偿还暂停6个月。消息令全球金融市场气氛逆转,引发风险资产市场资金快速出逃。[2]迪拜债务危机警示世界性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尚未结束,在全球随时可能再现。
实际上,由于美国是这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发源地,而且美国又对世界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在美国经济企稳复苏之前,尤其是美国人民的消费能力企稳复苏之前,世界性经济萧条仍将持续。但是,由于美国的养老基金在此次危机中损失惨重,美国家庭能够恢复的购买能力也非常有限,美国的市场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难以复苏,更谈不上增长。因此,其他国家也难以在未来一段时间里持续通过保持或扩大向美国的出口来带动经济增长和复苏。此次世界经济的复苏很可能要比上世纪30年代经历更长的时间。而任何表面上的经济复苏数据都抵不过学术逻辑的铁面无情,我们没有任何理由盲目乐观。
--------------------------------------------------------------------------------
[1] 《资本论》第1卷,中文2版,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35页。
[2] 《迪拜债务危机》,http://baike.baidu.com/view/3033179.htm?fr=ala0_1_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