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光养晦”哲学的一个活标本
——评《日本是朝鲜火箭发射事件最大赢家》
2009年5月8日 《报刊文摘》头版刊载《新民周刊》第14期署名文章《日本是朝鲜火箭发射事件最大赢家》,该文称,“在这一场闹得轰轰烈烈的“导弹危机”中,只有日本成了最大赢家,即它利用此次危机又向军事大国化和正常国家化目标迈进了一步。”
文章从朝鲜发射前的强烈反映到事后向安理会提出制裁朝鲜,又历数了从 发射“劳动1号”中程导弹起的 “朝鲜半岛的各种危机”,结论为一句话:是朝鲜的屡次试验给日本突破“和平宪法”扩张武装力量提供了口实。
标题就奇怪:朝鲜“发射火箭”, 怎么日本成“最大赢家”了呢?全世界近二百个国家,能发射卫星的国家屈指可数,蕞尔小国,又没有实行“市场经济先进生产力”,坚守着“普遍贫穷社会主义”,居然能把人造卫星送上天,怎么看都是件值得自豪的事。发射者不是“赢家”,难道是“最大输家”,美国是次大赢家,我们中国是“双赢”?莫非,朝鲜只有韬光养晦什么先进武器都不搞,或者像伊拉克一样连首相府都给美国核查,或者“做三百年殖民地现代化”,才能成为“最大赢家”?
历史也真会巧合,也是这个《新民周刊》,1935年时因为同一话题引发过一场震惊中外的“新生事件”。 事件起因是该刊发表了一篇题为《闲话皇帝》的小文,日本人说是对大日本天皇不敬,发出强烈外交抗议。蒋委员长治下的国府一见“友邦惊诧” 一下慌了手脚文,生怕被人家“利用”,立马从快从严依法惩治妨碍邦交肇事者:封闭刊物审判主编,将著名爱国人士杜重远先生判处有期徒刑。这是发生在74年前的事,彼时国民也许因为中了过激主义的毒太深的缘故,并未与国府在政治上保持一致,“新生事件”激起了上海各界民众的强烈义愤,他们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反日示威游行,声援《新生》,把上海乃至全国人民的抗日斗争推向了新的高潮。一时间形成了“《新生》周刊话皇帝,满街争说杜重远”的场面,杜重远和《新生》也因之名垂青史。
如今74年过去了,同是关于日本的话题,想不到同一个《新生》竟然发出这样的文章,可为浩叹!
“日本利用朝鲜半岛上的各种危机,一个接一个地轻松突破了‘和平宪法‘中有关防卫政策的限制。”
话闪烁其辞,字面上是“日本利用”,潜台词则是“朝鲜给日本提供了借口”,因为全文并无半点抨击日本之意。
这是典型的强盗霸权逻辑和奴才哲学。
只许我疯狂扩充军备、搞核武导弹,你要搞就是“流氓国家”,我想打谁就打谁,你敢敢说个不字就是“反人类”!
落后就得挨打,韬光养晦与世界接轨吧,可不能给人家提供什么被“利用”的借口!
是这样么?
一,先看历史殷鉴。
远的不说,二战以来,难道法西斯侵略势力的扩张,都是别人提供可“利用”口实刺激的结果吗?
希特勒的扩张倒确是“利用”过,但不是“马奇诺防线”,而是英法的绥靖政策——这是张伯伦和达拉第们为世界史贡献的可耻失败的辉煌记录。
中国“蒋委员长”的对日方略更是小心翼翼诚恐诚惶,生怕发生什么可被“利用”的事刺激了大日本国,“攘外必先安内”从未动摇。“新生事件”是文的,武的呢,那段历史被精英们严严遮蔽人们慢慢忘却了。
因为据说是一名“大日本皇军”的失踪,挑起了一场“九一八事变”, 蒋委员长严令不许抵抗,一枪未放将白山黑水拱手相送。一切等候国联仲裁,也够不刺激了,结果华北事变、松沪事变仍然步步进逼,中国的领土都不驻中国兵,华北已是“自治政府”,该不会给日本“利用”了吧,结果日本人还是挑起七七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一个士兵“失踪”、抵制日货、抗日言论、等等,都能引发一场战争——这是给不给“利用”的事吗?
二,再看近年教训。
作者指责朝鲜有一段总括性的高论:
“日本在冷战期间也曾试图增强军力、修改宪法,但总是在遭到国内和平力量和周边国家的强烈反对后搁浅。日本真正显露出军事大国化原形,则是从冷战结束后开始的。”
意思是:日本 “显露军事大国原形”是冷战结束后朝鲜搞导弹试验的结果。
这里有两个逻辑错误。
一曰以偏概全喧宾夺主。二战结束,扶植日本以对抗共产主义是美国的既定战略方针。日本的战争罪责清算不及德国,至今靖国神社阴魂不散,是美国包藏祸心姑息养奸的结果。先是单独媾和,朝鲜战争爆发后更是加大武装扶植步伐——日本的军事扩张主要是针对中苏,这是小儿科的常识,把账记到朝鲜头上,不觉好笑吗?
二曰歪曲事实自相矛盾。“冷战时期”社会主义阵营奉行“斗争哲学”,不兴“韬光养晦”,与帝国主义针锋相对。毛泽东更是顶天立地,被改革之父赫鲁晓夫称为“像好斗的公鸡”,他敢于蔑视美苏“核禁试条约”,冒天下之大不讳“搞点原子弹”,按照作者的逻辑,是每时每刻都给日本“增强军力”和美国的侵略扩张提供可“利用”的借口的,那时日本人又怎么不借口“显露军事大国原形”呢? “冷战结束”后日本反而猖狂了,这在逻辑上不是自相矛盾吗?
冷战时期日本不敢“试图增强军力” 是因为“周边国家的强烈反对”,是怎样“反对”法,作者语焉未详——周边国家靠的是发表“负责任”声明乎?“经过警方批准游行”乎?离开了朝鲜式的依靠自己,难道还有什么有效地“强烈反对”妙法吗?
三,高论颠倒黑白,掩盖真相。
毛泽东主席在领导中国人民争取独立解放的斗争中积累了极为宝贵的经验,“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思想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思想,就是其中最为辉煌部分。还是毛泽东的话经典,“在野兽面前,不可以表示丝毫的怯懦。我们要学景阳岗上的武松。在武松看来,景阳岗上的老虎,刺激它也是那样,不刺激它也是那样,总之是要吃人的。或者把老虎打死,或者被老虎吃掉,二者必居其一。”表述通俗,看似“老生常谈”,它可是关乎国家民族盛衰存亡的命脉。
帝国主义就是战争,侵略扩张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美国人支持国民党反动内战,气势汹汹了不得,扬言“三个月消灭共产党”,黑云压城城欲催,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纸老虎论,靠了这个精神武器,土包子用小米加步枪的打败了飞机加坦克的八百万国军。它告诉人们:落后未必挨打,软弱才一定挨打。抗美援朝和抗美援越,也只有毛泽东和毛泽东时代才能有这样的胆识,结果不光未给美国人“利用”,反而打出了国威,振奋了全世界被压迫人民的斗志,为中国赢得几十年建设时间,并迫使美国修改封锁围堵政策,主动上门建交。
不说别的,看如今美国人对朝鲜和伊朗人搞核那“牛二买刀”式的强横架势,遥想当年美苏联手搞“不扩散条约”,如果以韬光养晦思维视之:能有那个胆搞一下原子弹试验吗?如今的核弹、卫星和火箭那一样不是毛泽东“普遍贫穷社会主义”时代给我们留下的遗产!
从毛泽东时代的顶天立地到后来的俯首低眉,多年来,我们可算是彻底从来未给美国人提供任何可以“利用”的借口了,然而,不是照样大使馆挨炸吗?挨炸了极力约束老百姓游行,害怕“友邦惊诧”,结果不是照样撞机吗?金融危机我们一再增持美元美债诚心“负责任”“共度难关”,换来的不是人家立马增加对台军售吗?藏独问题,借用“新民”文章的逻辑,西方政要公然频频接见达赖,倒是“冷战结束后”之后开始的,毛泽东时代他们不敢越雷池一步。如果说“利用”,”他们“利用”的是我们的“韬光养晦”,是我们的“中美国思维”, 而不是毛泽东的针锋相对的“刺激”。
近日戈尔巴乔夫公开在媒体表示悔恨自己上了北约的当,当年他主动解散华约并自废武功,美国人曾许诺“北约不东扩一厘米”,如今,东扩到格鲁吉亚了,普京才改弦更张。俄国人吃够了奴才投降哲学的苦头了——还不如林黛玉:既有今日,何必当初!
能够抗衡的大国先后“韬光养晦”了,但霸权依然咄咄逼进,于是,买办奴才哲学只好迁怒于小小朝鲜了:落后只有挨打就是,你干嘛搞什么导弹卫星!日本人“显露军事大国原形”,不都是你搞的吗?
于是,韬光养晦的是非自然也就可“不争论”了。
于是,日本在钓鱼台列屿的“韬光养晦”和东海大陆架的“联合开发”,也都能够从不被“利用”找到解释了——日本人的扩张都是朝鲜惹的祸,我们可要韬光养晦不动摇呀!
原文附后:
日本是朝鲜火箭发射事件最大赢家
联合国安理会最近就朝鲜发射火箭问题,通过了一份主席声明。声明“谴责”了朝鲜4月5日进行的火箭发射行为,安理会同意调整1718号决议的第8项条款,在24日前向制裁委员会提交调整制裁的内容。
安理会主席声明的发表,使一场围绕如何制裁朝鲜的国际争论总算有了一个小结。在这一场闹得轰轰烈烈的“导弹危机”中,只有日本成了最大赢家,即它利用此次危机又向军事大国化和正常国家化目标迈进了一步。
朝鲜决定这一次发射后,日本高层一直发表强硬言论。日本内阁会议甚至于3月27日向军方下达了可击毁坠入日本领海、领空的“导弹”的命令。朝鲜这一次发射前,日本在海上部署了具备导弹拦截能力的宙斯盾级驱逐舰,在朝鲜“导弹”可能坠落的地方部署了爱国者导弹,摆出不惜一战的态势。在朝鲜发射火箭过程中,日本非常自然地向全世界炫耀了自己的导弹探测和追踪能力,证明其已成功完成了导弹防御系统(MD)的构筑。
此次发射后,日本迅速要求联合国安理会举行紧急会议,忙得不亦乐乎。安理会接连举行6国(美国、英国、法国、中国、俄罗斯+日本)闭门会议,日本俨然像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日本还和美国争相寻找朝鲜坠落的火箭,希望以此证明发射的是导弹,以便按照其意志敲打朝鲜。日本此举意在向全世界展示自己不仅是经济大国,也是一个有责任心的政治大国,应该早日坐上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位子。据分析,主席声明发表后,安理会将会根据现有条款制裁朝鲜,并将于近期选定禁止运输的物品名单和冻结资产等措施,这意味着日本的立场得到了充分反映。
虽说出于安全上的考虑,日本需要应对朝鲜的这次发射,但其动员力度、广度和速度均超出了一般程度。它显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日本保守势力有意夸大朝鲜导弹威胁,煽动民众恐慌情绪,以刺激国民对构筑MD、发展尖端武器系统和修改和平宪法等的支持,进而顺理成章地走军事大国化道路。现任领导人也有意借朝鲜“导弹危机”证明自己的领导力,引导国民的关注点。据报道,麻生太郎的支持率比前一个月大幅上升了10%。
实际上,回顾一下历史就会发现,在朝鲜半岛周边国家中,唯独日本一直在利用朝鲜“导弹危机”,步步为营地实现着自身利益。
日本在冷战期间也曾试图增强军力、修改宪法,但总是在遭到国内和平力量和周边国家的强烈反对后搁浅。日本真正显露出军事大国化原形,则是从冷战结束后开始的。这一方面是因应美国的外部要求,另一方面,则是日本保守势力从内部推动的结果。有人说:“日本右翼保守政权想哭而哭不出来的时候,朝鲜正好打了他们一个耳光。”此话一点也不夸张。
日本利用朝鲜半岛上的各种危机,一个接一个地轻松突破了“和平宪法”中有关防卫政策的限制。1993年初,朝鲜核问题正式演变成一场美朝严峻对峙的核危机。同年5月,朝鲜试射据称可覆盖日本领土一半以上的“劳动1号”中程导弹。日本抓住朝鲜核危机之机,小心翼翼地提出了参与美国主导的导弹防御计划研究。
1998年8月31日,朝鲜发射的自称“光明星1号”的大浦洞1号导弹,在飞跃日本领空后坠入太平洋。尽管发射失败,但日本仍对朝鲜的导弹能力甚感震惊。朝鲜发射大浦洞1号之后,日本趁机摆脱对美国情报系统的过度依赖,独自发射了两颗间谍卫星。而且,在大浦洞发射4个月后,日本便正式决定参与MD共同研究。
2006年7月,朝鲜发射大浦洞2号导弹和试验核武器。导弹发射后第4天,时任日本外相的麻生太郎在一次演讲中称:“不能不感谢金正日。”因为,朝鲜的导弹对日本国民来说是恐惧的对象,但对执政党和保守右翼势力来说,则不啻是一条喜讯。朝鲜“导弹危机”给予日本在联合国堂而皇之提出朝鲜问题提供了正当理由,同时也给了其强化军事力量的名分。一些军事安全领域的日本官员公然提出可对朝鲜的导弹基地进行先发制人的精确打击,另一些人则提出了核武装论。
日本右倾化、军事大国化积累下来的军事和外交影响力,通过此次“导弹危机”再次给各国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