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打印

知青文学的责任——兼评电视剧《知青》

作者:程约汉 来源:红歌会网

知青文学的责任

——兼评电视剧《知青》

程约汉

  知青文学,不是靠一些吃过苦受过伤害来可怜巴巴换取后人一掬同情的泪水,而是展示在新中国艰苦的建设与创业的岁月里,一代中学生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用青春与热血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变化的进程中,所闪耀出来的理想主义,集体主义和英雄主义的光芒,是社会主义共和国靠得住的力量,而让社会致以庄重的敬礼。

  一、关于“知青的主角并不是知青,是时代”

  文学有“时代观念”,即什么时代、时代的特点等内容。

  梁晓声先生创作的电视剧《知青》,客观性较强,如实地再现“老三届”在边疆农村生活的时代,即1968年至1980年,属于新中国建设与创业进程中的一段。著名的俄国作家契诃夫说:“按生活的本来面目描写生活”。法国作家左拉也说过:“只要事实,值得称赞的或值得贬黜的事实。”《知青》不失为一部现实主义的巨著,同之前中国知青文学标杆作品《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一样,可强烈感受到一种真实力量、时代力量的冲击。五百多万“老三届”、广大兵团干部战士和农村干部社员,以及他们在建设新中国进程所如火如茶进行一系列的变革事件,所表现出来的艰苦奋斗的牺牲精神、相濡以沫的友谊和共同分享劳动果实的情境,在时下流行的影视作品中“久违了”,而横空出世的四十五集电视剧《知青》通过质朴青涩的画面再现那个时代,非常可贵。可是一些杂音纷然四起,对热播的《知青》进行诋毁:“过于粉饰”、“左”,这是一起典型的虚妄观念冤枉大好人的事例,可见“反左”反到一场混战混杀局面近乎颠狂了。历史告诉我们,在革命与建设进程中,都会出现“右”与“左”的思想倾向,一种倾向往往掩盖另一种倾向,也都戕害过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不可避免地表现那个时代的真实全貌,本来是无可指摘的,更何况梁晓声已经很刻意很卖劲地在《知青》中揭露“左”的影响,一些人竞然捣背脊骨扣他一顶政治帽子,不过这也好,让梁晓声尝尝“右”之厉害,要想达标获奖仍需努力。请看,堂堂作家也忙不迭专门自我表白,一场剧本编辑亲自上阵杀过来杀过去声音隳突的社会剧在《知青》播映时加演,真让人有点哭笑不得。

  作家巴尔扎克说:“法国社会将要作历史家,我只能当它的书记”,“从来小说家就是自己同时代人的秘书”。他的巍然壮观《人间喜剧》,深受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的欣赏与赞美。无庸忌讳,我们向来对坚持现实主义创作的知青作家抱有许多敬意,建议梁晓声大可不必在意。你反左的倾向,早已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那些叽叽喳喳和派派系系一点看不出,听不懂,如此愚顽连悲哀尚不及,哪里有必要去将倾向“特别把它指点出来”,岂不犯作家的一忌。

  由此我们不禁端肃回忆冷静思考:“老三届”到边疆农村的日子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当年的社会生活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

  梁晓声曾说:“我们的青年,对清朝那点事如数家珍,对明朝的那点事如数家珍,我们也会穿梭(穿越),我们对国外也如数家珍,就这一段(“文革”十年)不知道。”又郑重其事地说:“这部戏的主角并不是知青,主角是时代”,“那个时期只有知青在经受苦难吗?农民不同样在经受吗?今天的农民还在那儿吗?如果苦难不放在时代背景下来说,呈现它便没有意义。”

  “老三届”束装遄发的1968年,已经是新中国诞生的第19个年头了,当时的城乡究竟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在陈述这个话题之前非常必要弄清旧中国的社会现实生活是什么样子。旧中国前夕,国民党总裁蒋介石在一次讲演中声色俱历地痛斥:“老实说,在古今中外任何革命党都没有像我们今天这样颓唐腐败;也没有像我们今天这样的没有精神,没有纪律,更没有是非标准,这样的党早就应该被消灭被淘汰了。”时任的执政党如此腐败无能,中国斯时的状况就可想而知了。当时的中国除了几个畸形繁华的城市外,平原和山地散居土墙瓦顶组成的村镇,农民是跰手胝足在炎日下或风雨中,风调雨顺的年景,冒出几分生气;每遇灾害或内乱,靠天吃饭的农民在饥寒交迫中挣扎,佃散田荒,官绅富家大量兼併土地。尤其是蒋介石集团又掳走大批的黄金银元,扔给新中国的是一个积贫积弱的烂摊子。农村和边疆的广阔地域,自然灾害十年一大遇,瘟疫五年一大遇,这是不争的事实。新中国的成立,仅仅提供制度的保障,城乡面貌的改变和民众生活的改善必须靠双手劳动,需经受系列的苦难,其中的因果道理还需要费口舌吗?“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粮食、棉花和橡胶三大战略物资,当时十分紧缺,而且产地就在静僻窎远的国防前线——北大荒、新疆、云南,战云漠漠,磅薄郁积。先行一步的数百万解放军指战员和支边青年,开天辟地获得初步成果,正如七连指导员说的,“北大荒生产粮食1亿斤。”渡过三年自然灾害最困难岁月的陕西、山东、哈尔滨、云南等又打响新一波改造山河的战役。治理的海河,联结长江、大运河和里下河的江都枢纽,闻名于世的“人造天河”的河南红旗渠,以及遍及各省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无不催生一个个百万亩粮田。袁隆平的杂交水稻、马铃薯退化和危害千年的蝗灾等世纪性难题攻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的新技术应用,以及各省人民公社拖拉机站和农科网络的启动,标志着东方农业大国闪烁着现代化曙光。从1958年的第一套电视发送设备的试制成功,1959年的第一台每秒运算1万次的快速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试制成功,到1965年人工合成世界上第一次结晶胰岛素,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1968年第一艘万吨巨轮“东风”号建成等,等等奇迹都是“老三届”的父母一辈多年流血流汗亲手创造。无怪乎美国多数学者及时承认:“中国可列入经济最迅速发展的国家,如美国、瑞典和日本之列,甚至超过这几个国家。”“几乎每一个来访者所看到的中国社会中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不管城市还是农村,中国人已经成功地保证实际收入有一个最低的限度,人民看起来是能吃饱穿暖的。由于极少看到极奢侈和极高的生活享受,这种印象就更为深刻了。”对新中国的变化“老三届”知青其实也有所感受,比如在1966年全国大串联,走到哪吃到哪,有没有哪个地方挨饿受冻、横尸街头?山南海北的角落,自己有无生命之忧?有哪个乡镇不在学大寨努力生产?革命现代京剧《海港》中唱的“新社会生老病死有依靠,共产党江南体育app下载入口 恩情比天高”,就是当时社会的生动真实的写照。虽然取得胜利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卓越成绩,中国社会发生可喜的变化,但是贫穷落后尚无根本性的改变。虽然平原、坝区和水温土软的半山区,在1966年“三五”计划的指导下,电气化、机械化、条田梯地的改造等翻开新的篇章,但是在条件差的市县仍有一些犬牙交错的“三靠队”,即“吃饭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尤其在偏穷老区,或自然条件恶劣的山区,干部群众风来雨去,步履艰难。刘胡兰、雷锋、焦裕禄、吕玉兰等榜样的激励,虽然提高民众的精神境界,但小生产者落后习惯的克服,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树立还有长长的距离。“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全国人民学习解放军”,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但任务十分艰巨。所以,许多地方不可避免地出现铭刻心际的场景:“让我们荡起双浆……”的中学生们,忽然告别父母与城市,看惯了大楼、市衢和广场的眼睛瞥见迎面的陋村土屋,走惯了平坦车路和公园花径的双脚踩在泥泞土路上,不少知青神情愕然,心滋戚忧。

  “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革命最艰苦的地方去。”广大知识青年,无愧是那个时代的青年,他们虽然真正咀嚼到“革命最艰苦的地方去”这句歌词的滋味,经过短暂的犹豫与徘徨,重新鼓起勇气,挺直腰杆,继续前进。“祖国啊祖国,养育了我们的祖国,我们要用双手把您建设得更富强。革命的青年有远大的理想,革命的青年志在四方。”农村边疆欢迎他们到来,当地干部群众就像父母长辈关心他们,培养他们发挥更大的作用。正是并肩战斗,流汗流血,幅员辽阔的落后地区所蕴藏的巨大的物质力量开始释放,富饶像苏醒的旭日在天幕上刚刚露脸,战略物资源源不断输出,新中国的各条战线闪光点接二连三的出现,不妨也借梁晓声“如数家珍”的话,也如实道来,尽管社会资料冗长但读者朋友会感兴趣的。(附件一、附件二)

  每一代人都会享有自己的时代,更何况那是一个艰苦而光荣的时代,是我们在开国领袖们亲自领导下推动积贫积弱的东方大国华丽转身的时代,是理想主义、集体主义和英雄主义“井喷”的时代,也是一代人青春绽放出事业花朵的时代。当代许许多多名医、专家、作家、科学家、军事家乃至政治家的第一步,就是从那个时代开始迈出的。还有当时被公推为“工农兵学员”——这个词从打入另册后,沉寂至今无人声张——登上大学的殿堂,从而开始向事业的制高点不断高攀。近百万“文革”的产物工农兵学员,梁晓声也是其中一位,1974年被连队推荐读复旦大学中文系,虽然很少提及“不光彩的经历”,可以理解,但是他们中高调否定那个时代的人不应该会很多吧。“良心”一词是否适用?因此,对我们知青的时代,当遭遇侏儒们嘁嘁喳喳与派派系系,为什么不能击节赞赏,慷慨而歌呢?当别人嘲讽咀咒的时候,就应该拍案而起,抗声雄辩,没有必要娱悦别人而抹黑自己的时代。

  “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新中国早期二十年的变化,一切有良知的知青作家都应该客观反映与艺术表现。对梁晓声的作品我们推而崇之,还有一点同主次多寡分不清的电视剧《孽债》不同,对欣欣向荣社会里的污秽不感兴趣,对大众新陈代谢的分泌物也不津津乐道;分得清哪些东西是正在克服与消除的,哪些东西是需要肯定和称赞的。有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教授、广东省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竟然笔下将时代界定为:“近乎原始部落的蛮野,如兽奸,如疯人之恋;荒原上无穷无尽的种种压抑,所导致的种种鬼诡,如鬼畜,如自阉,如神秘的林中坐化……我尽情地展现现代社会中的原始与蛮荒,人性的扭曲和生命的极度舒张与贬损所引发的一系列事件。……”自以为是,作声殊怪。这种向壁虚构的唯心主义创作与呓语,似乎来自生活的例证,其实歪曲与否定时代,同真实全貌大相径庭;表面看来是社会的现实场景,实际上是时空混乱和荒唐的涂鸦。故作高深,不过是“食色性也”亵渎文学,恰恰是他们自己灵魂的自然表露,同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毫不搭界,格格不入。

  本段,我们用俄国著名的评论家卢那察尔斯基的话作小结:“艺术家应该十分诚实,而且应该从现实生活中撷取形象。凡是用臆造的形象偷偷替换生活形象的作家,都是说谎者,对党来说都是叛徒。我再说一遍,艺术家应该绝对地诚实。”

二、同社会大众审美合拍

  当文学脱离时代的激流,玩弄技巧表现个人的恩怨情仇,以及“张家长,李家短,说白道绿”;也就是说不愿为社会大众服务,同社会大众的审美相反,追逐肉欲游戏而津津乐道的时候,莱蒙托夫确实道出社会大众的心声:“你痛苦不痛苦,于我们有什么关系?”知青历史是一座富矿,我们进行创作时,应从纷繁复合的矿层中,开掘提炼出其中真的善的和美的东西,即社会大众精神生活迫切需要的养份。

  当山东电影电视剧中心的候鸿亮再次询问梁晓声时,他反问:“你们有多大决心?”候鸿亮不无高兴地反驳:“那要看你有多大野心?”同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相比,电视剧《知青》的规模与结构,具备在深度和广度都有拓展的史诗般的气势与格局。北大荒七连的干部战士与兵团知青,山东屯的支书与插队知青,陕西省延安当地的支书与插队知青,山东省沿海的村支书与二队知青,内蒙古军马场的兵团知青,哈尔滨的各界与知青父母,上海知青小黄浦等,以及在十年间发生一系列错综交织事件,而且归结至赵天亮、赵曙光哥俩和父亲的关系变化之中,既反映多省多市的全景,又塑造一批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这就为反映中国知青上山下乡的波浪壮阔运动提供广阔平台。这种大手笔大容量的结构,是《知青》成功之处。尤其可贵的是,梁晓声的现实主义创作将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时代及特点,城乡干部群众的共同经历产生共同感受作客观真实地一一展示。当年熟悉的重大事件与熟悉的人物是知青文学作品教育人感染人的基础。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驻扎在中苏边境,到处是一望无际、清香散发的金黄色,播种机、收割机在原野上鱼贯前行,“吭吭吭”的机声轰鸣耳际,然后气势镗鎝滚向远方。七连干部战士与男女知青在层层厚实的庄稼前,尽情挥镰收割,捆扎秸杆,谁都不愿示弱,一张张黝黑的面庞浮现收获喜悦之光。

  开国领袖毛泽东的大幅画相、“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标语同飘动的旗子和横标一样鲜红抢眼。骡马的嘶鸣声,拖拉机的马达声和建设者的欢声笑语,纷然四起,又四处翱翔,辽远边疆的苍凉寂寥为之一扫。新中国建设与创业的热潮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方兴未艾,势不可挡。赵曙光和冯晓兰插队的陕北延安郊县,当时的生活水平,诚如北方流行的民谣《婚宴》中所描绘——“五十年代,馍馍像锅盖,豆腐头道菜。六十年代,油饼子,干馓子,粉条肉丝加海带。七十年代,八大碗较实惠,最后上盆羊杂碎。”同其它瘠薄偏远的革命老区一样,延安郊县的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但乡亲们与知青没有在“贫”与“弱”的两座大山前认输低头,仍千方百计地努力,挖煤、打草帘、修拖拉机、掘机井,更重要的是党支部拔擢知青赵曙光,让他带领全村社员将改造落后面貌的工作进行下去,不半途而废。山东沿海的村支书在农业学大寨活动中,当机立断将二队知青田齐推举副队长,更好发挥知青们的作用。在这里更不容忽略的是,敬爱的周总理正在为大规模“三线”建设和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而倾注大量心血时候,从1970年春节回京探亲的知青口中了解到延安老区贫困落后以及知青工作中存在问题,深感难过。他立即将延安地区各县县委书记和知青办主任召集进京,面对面地说:“我是总理,我负有责任,无法向江南体育app下载入口 交待,对不起延安人民。”首都各界立即行动起来,向延安支援发展农田建设、社队企业和机械化等物资,派出大批“三同”干部。延安的党政领导向周总理表示,一定要改变落后面貌。

  社会各界对知青的关心与帮助,在《知青》中也作了许多反映,如沈阳军区请山东省革委支援统购物资——海带,解决兵团知青的“雀蒙眼”问题;吕团长与任职县长的妻子,没让孩子“走后门”而到外地插队;哈尔滨铁路局在春节前后增派两列火车运送往来的知青;市区各阶层听说是“知青”,无不开“绿灯”;为属地知青特供白糖。至于知青入党、提干,上大学,参军,进厂矿,各地都普遍落实。上述一幕幕的社会现实生活,都是社会各阶层经历过来的,《知青》作了真实地反映,自然而然就得到社会多数人的会意和欢迎。我们所以肯定梁晓声的作品,其原因在于斯,所谓同社会大众的感知合拍也,而不是背道而驰。

  《知青》成功之处,又如再现边境前线一个连队的图景与精神风貌。七连,是全国生产建设兵团的一个缩影,一个代表,一个典型。七连有什么特点呢?“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连长在第一集里就开宗明义:“屁话!别说这些破烂东西,就是金银财宝也不会有人动!”在秋收大忙中,“知青排收工,农业排、机务排接着干!”散发恐怖气息的沼泽,零下几十度的酷寒,纵声狂号的狼群,不期而至的大烟泡,将富饶的北大荒严峻无情的一面坦露得淋漓尽致,而七连的干部战士和知青在顽强的斗争中变得像一家人,患乐与共。昨天蒲柳之质,明天铿锵玫瑰。一时的干戈,化为长久的玉帛。相互关心,无诈无虞。青春期兴兴头头的男女知青,有过热情,有过纯真,有过豪气;也有过冒失,有过踉跄,有过隔阂。七连干部,无论嗔目急喝的连长,还是温词善诱的指导员和女知青排长,都像知青的父母辈,批评之后有关心,教育之后有培养,入党、提干、上学,民主公正,既便是左袒也中规中矩。简朴干净的宿舍,困粮中谦让和有酒就喝的家风,解冻的冰块蔚成川流不息的江面,春草复盖起伏的山岗,鸟跃其间关关作声的白桦林,瞬间就定格于他们的青春记忆中,以至终生难忘。在日夕相处中,知青情结、第二故乡情结孕育……。

  城市中学生投身大浪滔天的时代滚滚激流中,酸辣苦甜咸难以避免,却都是人生的宝贵财富;蹈危履险难以躲让,却不尽是痛楚,而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愉悦境界;不是浅薄者所言一场悲剧,而是真正共产党人率领亿万工农忘我奋斗的气壮山河的正剧。《知青》的情节发展同那个时代合拍,剧中人物同广大干部群众的感受是相似的。国防要塞的大规模上马,战略物资粮食、棉花和橡胶,从边疆的土路、公路、铁路、航线源源不断运往祖国的四面八方,中国的腰杆在七十年代的国内国际空前绝后的强硬起来,为四十年代旧中国望尘莫及,这种腾升发皇之气的新中国社会图景既是大家共同奋斗的目标,也是大家引以为自豪的资本。

  《知青》成功之处,再如叙述几多的爱情故事完全符合时代的特点,同社会大众审美观合拍——健康、向上、纯真,没有男女苟且,无需浓装艳抹。兵团的赵天亮与周萍、孙勇与孙曼铃、孙敬文与内蒙女知青,延安插队的赵曙光与冯晓兰、武红兵与李君婷,以及老革命站长与山东屯女支书,他们或两情相悦,比较顺利;或因祸得福,带传奇性;或一波三折,甚至到分飞之燕的地步;或相互敬慕,含而不露;无不有共同蕴意:互相勉励,并肩同行。四十五集的电视连续剧,正因为这些爱情故事的穿插,或者说一部新中国建设与创业史纬之于男女之情,足以使全剧增光,无数词藻篇章生色。没有指天誓日,相互忠诚不二;没有任诞放荡的床上戏,一回眸、一握手、一轻吻,情真意切,端庄操守。当年的少男少女之情,同火热的斗争生活相关相生,新中国的伟大事业也提升他们同缔心结的价值。

  电视剧《知青》中,我们认为最感人最精彩的是那些符合时代特点的,是那些都社会大众审美合拍情节、人物和细节,而最遗憾最败笔的恰恰是雕凿痕迹浓重的章节。比如为刻意揭露左的影响,设置兵团没留资本家女儿周萍的情节,由于背离黑龙江、包括新疆建设兵团尽管处于对敌斗争一触即发的国防前线,仍有比例地吸纳家庭出身差的知青这一历史事实,也背离周总理在1965年同新疆石河子同家庭出身差的知青关于“重在表现”谈话的时代背景,所以在观看之中觉得别扭,越艺术夸张越感虚假性。又如农村始终在倡导发展集体经济,个体农民要处理好同集体的关系,主要从集体经济中分享蛋糕。因此,延安农村不准发展集体经济的情节,既不符合历史事实,也违背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明显漫画化。作为久负时誉的知青作家是不应该发生的,致使揭露“左”思潮政治危害的目的已多少落空了。

三、红二代的良心——在较深层次上的开拓

  应该承认,知青上山下乡历史已过去三十多年了,知青文学已归于历史题材类,说不恭敬一点乃老故事而已,如果为写知青生活而写知青生活,翻动尘封牒椟,对已经变化很大的社会现实生活没有一点启示意义,对社会大众精神没有一点引领作用,那么知青文学真应该冷落屈辱“全身而退”了。

  知青文学,不仅从历史渊源,作战略决策的领袖们,及新中国建设与创业的主体内容,而且从身上流淌红色血脉的知青的牺牲精神以及如数家珍的成就,应归于红色历史范畴。正如此而遭遇一些人,包括知青写手冀图妖魔化为“血泪史”、“孽债史”,歪曲知青形象,而且兴头大得很呢。知青文学,不是仅仅将知青的生活、人物、事件联串起来就大告功成,而是需要经过伦理和政治的思索与开掘,是经过符合工农大多数人的伦理和政治的思索与开掘,符合新中国的建设与创业的崇高目标,这个历史题材才会产生回肠荡气、振奋人心的艺术力量。因此,从较深层上挖掘开拓,对今天的社会现实生活和社会大众的精神发挥什么作用、怎样发挥作用的课题,已经摆在知青文学的作家面前,刻不容缓地需要解决的了。梁晓声已经先走一步,如对高干子弟侯门爵女,即红二代良心的意义揭示,深刻并具有价值。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知青》第30集,冯晓兰的父亲兵团副司令员被“解放了”,部队决定让她参军到西藏,相距千里,路途遥遥。这天分袂,村里朝夕相处的乡亲与知青依依送别。公社革委会副主任率民兵前来阻挠,被围上来的乡亲与知青反对,没有得逞。乘上吉普车的冯晓兰出了村一段,忽然看见站在高岗上挥手的春梅,就跳下车,回身向村子边跑边挥双手告别,突然大哭着屈膝跪地,一下、二下、三下伏身叩拜。……

  类似此景此情,在当时的许多知青身上是发生过的。

  《中国财经报》社长兼主编,是山西插队知青,干部子弟。他对梁晓声说过一件真事:有一名高干子弟终于可以返回北京了,十余年来他一直住在一户农民家里,房东大爷和大娘送了他一程又一程,硬往他兜里塞鸡蛋,非让他带回北京一篮子大枣。……夕阳西下时分,已走出了很远的他不禁地再一次回望,但见大爷和大娘的身影仍站在一处崖边,之间隔着一道道沟堑。那一时刻,那一名高干子弟,不禁地双膝跪下,痛苦失声……。梁晓声听了,“印象太深太深了,以至我又对别人讲过多次,并写入我的新作品《知青》中。”

  “那一名高干子弟”,坡底村的冯晓兰为什么也会在同乡亲告别时双膝跪地,失声大哭呢?原因何在呢?

  坡底村救过冯晓兰的命,韩奶奶临死前,对赵曙光下气难接上气地嘱托:“你们是知青,有知识有学问,你,你跟大伙说说,多在咱村待几年,帮帮咱们村。韩奶奶死前求求你了”,曙光握住奶奶的手说:“我发誓,我们一定听你的话!”

  在分别的头天晚上,房东家的春梅睡不着,进屋,跟正忙着收拾物品的冯晓兰说:“晓兰姐,你走了以后,会记得我们坡底村这个穷地方吗?”房东是村里的一位老党员,对赵曙光信任,对住在家里的冯晓兰不是亲人胜是亲人。春梅见她“漫不经心”的样子,直直截截地说:“你骗我!”冯晓兰听出话音不对,忙神情庄正地解释“不会忘记”,可是农村姑娘固执地喃喃而语:“一旦说有机会,那就是说恐怕没机会,这我懂,懂,”说到这里,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她呜咽地说:“可我记得,我们家住过一个北京来的女知青,叫冯晓兰,我会永远永远都想你的。”

  冯晓兰听她讲了关于村里人同知青五服不连,六亲不沾,既便过去,相处了弥觉亲稔,分别后也会忘记的一席话,郑重其事地回答:“你晓兰姐就是一个有良心的人,所以我不会忘记你们家的人,还有这儿的乡亲们。”

  冯晓兰的话发自内心深处。当父亲文革初被迫害“劳改”,造反派及高音喇叭的车子隔三差五到家门口滋拢,未经世事的冯晓兰被刺激落下病根。到了延安插队,尽管有赵曙光呵护仍不时发作,还是村里韩奶奶用针灸和好言双管齐下,精神病基本痊愈。村里的父老乡亲、大人孩子知道她,及他们是“北京——江南体育app下载入口 在的首都来的学生”,亲如一家。她继续表白心迹:“我万万没有想到这么个又破又小的村子里,不但不歧视我,还尽量保护我……我忘不了这一切,这一切。”

  梁晓声在回顾山西省插队的高干子弟同乡亲依依惜别跪地大哭场景之后,突然转话题反问——

  “那一名高干子弟,他返回北京又成为高干子弟后,会变吗?”

  梁晓声在深究这个难题时,强调“对人民的真感情”的旨义,说:“倘无对人民的真感情,”他们人文化了的从政者,人文化了的经商者,人文化了的知识分子,“我不知所谓‘人文’是什么‘文’……。”

  我们认为,提出“对人民的真感情”很好,决不是小问题,关系权力的合法性与否,只有代表“对人民的真感情——实际上是代表广大农民及工人的真感情”,政权才具有合法性。因而内容既包括对韩奶奶、春梅家、村支书,也包括延安地区、安徽省乃至全国的农民阶级;既包括坡底村,也包括陕西省、江苏省乃至全国的山乡村寨。之后,人去线断吗?面对他们而今的生存状态:“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即三农问题,以及机械化,四级农科网,旱涝保收的大寨条田,在分田单干、土地兼併中所剩无几,应该怎么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现代化等应该怎么办?有无根本解决之策?

  近十多年来,一批批知青声势浩大重返第二故乡,同父老乡亲嘘寒问暖,热心热肠解决乡亲的一些看病,子女读书和营养品;一些省市捐款捐物,抵抗自然灾害,新建希望小学,投资办厂,批新项目……其中有不少高干子弟(红二代)的身影,甚至有些活动就是他们发起,扮演主角。

  三十多年过去了,坡底村年长的乡亲,如韩奶奶、王支书也离开这个阴晴变幻的世界,坟头上草长满了。一盘散沙而顾此失彼而劳苦的翠花、春梅早年近中年,额头缕记皱纹,抬在眼前的手瘢痕可辨,“城乡差别、公私道德沦丧、贫富轩轾”像粗大绳子困缠着她们,困缠着坡底村。而人文化了的从政者,尤其是走上各级党政领导岗位的红二代,国柄在手,有没有对自己满意的答卷吗?

  老一辈革命家浴血奋斗,创立公有制、广大农民及工人当家作主的政权,具有革命的合法性,那么“继承”权力的人文化了的从政者、红二代,是沿着父母亲开辟的道路前进?还是走回头路,背叛父母亲在天之灵,丧失权力的合法性呢?

  “人君以天地之心为心,人子以父母之心,天下无不之心也。”

  韩奶奶的声音从电视剧《知青》播出那天起,一直在东方大国的上空隐隐滚动:“你们是知青,有知识,有学问。你,你跟大伙说说,多在咱村待几年,帮帮咱们村子。韩奶奶死前求求你了!”跟着是红二代、共产党人赵曙光的声音:

  “我发誓,我们一定听你的话!”

  2012年7月

  封件一 “老三届”经历的时代:世界政要评毛泽东

  在伟大领袖江南体育app下载入口 逝世的当天,联合国就降下了半旗致哀,速度之快,在联合国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从当年9月9日至18日,123个国家的政府和首脑向中国政府发来169件唁电,105个国家的首脑、政府领导人或他们的代表到我使馆吊唁,53个国家降半旗,举国致哀,其中一些国家的哀期长达10天。毛泽东的逝世震惊了全世界。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无一例外地给了毛泽东极高的评价和礼遇。

  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在联合国全体大会上作专门发言说:“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政治思想家、哲学家和诗人”,“差不多半个世纪以来,他的影响遍及整个世界”,“他实现自己理想的勇气和决心将继续鼓励今后的世世代代”。

  联合国大会主席在9月10日的专门悼念会议上致悼词说:江南体育app下载入口 “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联合国教科文执行局书记说:江南体育app下载入口 “是不仅为自己的人民而且为全世界人民向未来打开了门窗的世界性人物”。

  欧洲共同体主席奥托利的唁电称江南体育app下载入口 “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也极为深刻地影响了世界的进程”。

  英国首相卡拉汉的声明说:“中国今天在世界上的地位就是他的无以伦比的纪念”。保守党领袖,前首相希思说:“历史将说,从他的人格和成就而言,他是现代最卓绝的人物之一”。

  法国总统德斯坦的声明说;“由于毛泽东的去世,人类思想的一座灯塔熄灭了”,现代社会变化很快,很多国家元首都被人忘记了,只有少数人仍被人所知。例如法国的戴高乐将军,法国人却知道他,敬重他,那么在中国,毛泽东也是一样。另外,现代社会的国家领导人并不体现一种哲学思想。他们只是解决一些问题,诸如经济、社会、军事等等。法国人却认为毛泽东体现了一种哲学思想,并且努力地把它付诸行动。这正是我们对政治的认识。我们在1789年进行的大革命,正是为了一种哲学思想。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毛泽东思想也正是使中国走向一种哲学,即给予中国人民最大的权利和最高的地位。社会党领袖、后任总统密特朗说:“我认为毋庸累述,毛泽东是过去25年中世界上居支配地位的人物”。

  德国总理施密特的唁电说:“毛泽东主席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创造者之一”,基督教民主联盟领导人、后任总理科尔说:“毛是一位历史性人物,而且对本世纪意识形态领域有相当大的影响”,社会民主党主席勃兰特说:“对一部分人说他是希望,对于另一部分人来说他是思想上、政治上永久的挑战,两种情况都将继续存在”。

  比利时首相廷德曼斯说:“甚至成为大家都不得不予重视的超级大国的领袖而感到自豪”。

  荷兰首相登厄伊尔的唁电说:“历史将称颂他为当代最杰出的人物之一”。

  卢森堡大公的唁电中说:“江南体育app下载入口 的去世失去了一位人类伟大的思想家”。

  瑞士联邦主席格内吉的唁电中说:“他是一位举世无双的人物”。

  瑞典首相帕尔梅说:“毛泽东的作用不仅限于中国。他关于改造我们生存条件的人的意志力量的思想对全界都将产生了影响”。

  挪威首相努尔德利声明说,“他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获得主导地位”。

  丹麦首相耶恩斯的唁电说:“毛泽东的逝世也使世界失去本世纪最伟大和最重要的政治家之一”,其外交大臣在追悼大会讲话中说:

  “江南体育app下载入口 是世界历史上成就最大的领导人之一”。

  意大利总统利昂纳的唁电说:“他在世界人民的历史上留有最深刻的印象”,社会党主席南尼说:“江南体育app下载入口 的逝世震动了整个人类”。

  希腊总理卡拉曼利斯说:“江南体育app下载入口 也改变了世界上力量对比。现在还难以预言,他的行动对人类的未来将产生的后果”。

  西班牙国王卡洛斯说:“由于他的去世失去了本世纪一位最杰出的人物。”

  葡萄牙总理苏亚雷斯说:“他无愧于全世界的信仰”。

  美国总统福特9日当天的唁电说:“在任何时代成为历史伟人的是很少的,江南体育app下载入口 是其中的一位”。“他的著作给人类文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福特又发表声明说:“他对历史的影响将远远超出中国的国界”。国务卿基辛格说:“江南体育app下载入口 是改变世界事态进程的一位历史人物”。毛泽东的存在本身就是意志的巨大作用的见证。没有任何外在的装修物可以解释毛泽东所焕发的力量感。我的孩子们谈到流行唱片艺术家身上的一种“颤流”,我得承认自己对此完全感觉不到。但是毛泽东却的确发出力量、权力和意志的颤流。

  加拿大总理特鲁多的声明说:“我认为毛泽东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领袖之一”。

  日本首相三木武夫说:“江南体育app下载入口 作为世界的大政治家在历史上留下了巨大的业绩”,副首相、后来的首相福田纠夫说:“无论做多么高的评价,都是不过份的”。大藏相、后来的首相大平正芳说:“江南体育app下载入口 是一位胸怀宽广如海洋的大人物,对今后的中国人以及世界产生的巨大影响,坦率地讲是难以估量的”。

  新西兰总督布伦德尔的唁电中说:“现在和未来世世代代的人将肯定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给江南体育app下载入口 以特殊和杰的地位”。总理马尔登的唁电中说:“在中国乃至世界留下了牢固的记忆”。

  澳大利亚总理弗雷泽在议会发表讲话说:“江南体育app下载入口 是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为数不多的几个人之一”、工党领袖尤伦说:“他的思想决定今后所有人类社会形式的指南”。

  巴基斯坦前总理本·布托说:“像江南体育app下载入口 那样的人物,在一个世纪,也许一千年里只能产生一位,他们占领了舞台,以天才的灵感写下了历史的篇章。毫无疑问,毛泽东是巨人中的巨人。他使历史显得渺小。他的强有力的影响在全世界亿万男女的心中留下了印记。毛泽东是革命的儿子,是革命的精髓:确实是革命的旋律和传奇,是震动世界的出色的新秩序的最高缔造者。

  毛泽东没有死,他永垂不朽。他的思想将继续指导各国人民和各民族的命运,一直到太阳永远不再升起。如果仅仅是从中国的范围来衡量他的划时代的功绩,那将有损于对这位非凡人物的纪念。当然,他为中国及其八亿人民做了了不起的事情,但是毛泽东也是一位崇高的世界领袖。他对当代局势发展的贡献是没有人可以比拟的。

  今天,全世界都哀悼毛泽东的逝世,但是到明天黎明,都将起来歌唱颂扬他不朽的赞歌。我的思想和感情,像我的同胞一样,极为悲恸沉痛。这位人物的谦虚和幽默,他的光荣和伟大,他的英勇和胜利,将永垂青史。毛泽东的名字将永远是穷人和被压迫者的伟大而正义的事业的同义语,是人类反对压迫和剥削的斗争的光辉象征,是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胜利的标志——“是幻觉还是梦境?日出雾散,是梦还是醒?”我们巴基斯坦将永远怀着敬意纪念不朽的毛泽东。”

  附件二:“老三届”经历的时代:经济成就

  ——1966年

  01月28日 中国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03月04日 贵昆铁路比原计划提前9个月接轨。

  05月03日 中国第一批“红旗”高级轿车出厂。

  05月09日 第一次含有热核材料的核试验成功:考古发现并保存北京人头盖骨

  10月08日 中国制成第一批l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

  10月27日 第一枚核导弹发射试验成功

  12月23日 中国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结晶胰岛素。

  ——1967年

  01月05日 中国石油产品品种和数量自给自足,勘、采、炼技术登上世界高峰。

  01月16日 中国第一台载重150吨中型平板车造成。

  06月17日 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07月01日 成昆铁路建成通车。

  07月07日 全国夏粮丰收,比去年增长一成。

  07月26日 中国第一台100吨矿山铁路自翻车研制成功。考古发现新洞人,正式发掘在1973年。

  09月05日 中国援助赞比亚政府10亿元无息贷款修建坦赞铁路。

  10月05日 中国第一台晶体管大型数字计算机研制成功。

  10月15日 中国第一台自动化立体摄影机研制成功。

  11月29日 中国最大的无线电望远镜安装调试成功。

  ——1968年

  01月08日 中国第一艘万吨巨轮“东风”号建成。

  02月23日 中国特大型轴承制成。

  04月15日 根治淮北平原涝灾的大型水利工程——新汴河工程开工。

  09月03日 中国研制成第一批液压传动内燃机车。

  11月20日 万吨远洋巨轮“高阳”号下水。

  12月25日 富春江大型水电站建成发电。

  12月28日 中国成功进行一次新的氢弹试验,

  12月29日 南京长江大桥竣工。

  ——1969年

  02月21日 国内公债已部还清,周总理宣布中国成为世界上既没有内债也没有外债的强大的独立的社会主义国家。

  04月02日 第一艘万吨油轮“大庆27号”下水。

  05月05日 中国研制成具有独物疗效的抗菌素——“庆大霉素”。

  06月13日 决定在上海、天津、大连6个船厂新建8个万吨级船台。

  07月08日 十年时间建成河南红旗渠。

  09月13日 丹江变电工程提前完成。

  09月23日 第一次地下核试验成功;

  09月25日 药品大幅度降价,比年初降低37%,比1950年降低80%。

  09月26日 无偿援助越南5.56亿元。

  09月30日 北京燕山炼油厂全部建成投产。

  09月30日 中国第一台十二万五千千瓦双水内冷气轮发电机组建成,标志着中国电机制造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10月03日 中国第一台5000马力液力传动内燃机车诞生。

  10月04日 中国第一座旋转氧气转炉投入生产。

  ——1970年

  04月24日 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4月月24日21时35分(北京时间),东方红1号卫星由长征1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开始了中国进军太空的万里长征。

  06月01日 各地新建一大批化肥厂,

  07月17日 农村中小型水电站装机容量相当于过去的20年的两倍。

  08月 中国“运十”大飞机项目正式启动,目标国际航空一流水平。

  10月16日 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新疆哈密矿务局露天煤矿投产,

  10月17日 中国援助朝鲜13.14亿元。

  12月25日 葛洲坝一期工程开工。

  12月26日 第一艘核潜艇研制成功。

  1970年对外贸易总额达45.8亿美元。

  ——1971年

  02月15日 毛泽东批准《关于进口成套化纤、化肥技术设备的报告》,4亿美元引进我国急需的化纤新技术成套设备4套、化肥设备2套,以及部分关键设备和材料。

  03月03日 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科学实验人造地球卫星。

  05月15日 开展工业学大庆。诞生了中国第一台集成电路数控机床。

  06月27日 第一艘两万吨货轮“长风”号下水。

  08月21日 毛泽东、周恩来批准从国外进口一米七大型钢板轧机。

  08月22日 中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首次以核动力驶向试验海区,进行航行试验。从此中国海军作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海军跳入了世界核海军的行列。

  09月27日 中国无偿援助越南36.14亿元。外援金额70亿元,是建国来最多的一年。

  10月25日 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投赞成票共76个国家。毛泽东主席幽默地说:“是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不去就脱离群众了。”

  11月07日 周恩来批准国家计委再次提出的《关于进口成套化工设备的请示报告》,进口6亿美元的23套化工设备。并将总额33亿美元的另一进口方案合并考虑,采取一个更大规模的引进计划。

  11月18日 全国建成1800多座小水泥厂。

  11月18日 在西部地区进行了一次新的核试验。

  12月07日 全国年度水利建设50亿立方米,增加农田3000万亩。

  研制成功青蒿素,后获美国最高的医学奖。

  —— 1972年

  01月13日 从国外引进化肥、化纤成套设备8套,以后又提出引进43亿美元成套设备和单机的方案(即四、三方案)。

  01月28日 解放军落实“五·七”指示,发展农副业生产,许多部队做到肉菜自给。

  02月21日 美国总统在尼克松访华,江南体育app下载入口 会见尼克松后,双方同意互相发展贸易。

  02月28日 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即《上海公报》),中美关系从此走向正常化。

  05月13日 中国电子工业进一步发展,1971年收音机产量相当于1965年的4倍。

  07月 长沙马王堆汉墓发现报告公布。这是中国考古学的伟大成绩。

  08月21日 从联邦德国、日本进口一米七轧机,建在武汉钢铁公司。

  09月 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在北京开幕,历时4个多月。

  09月10日 40万知识青年到农村和边疆安家落户。

  10月13日 连接中南和西南地区的重要干线湘黔铁路通车。

  11月26日 援助越南抗美26.57亿元。

  12月26日 中国第一辆载重300吨的大平板车问世。

  ——1973年

  01月05日 国家计委提出进口43亿美元国外设备的方案。包括:13套大化肥、4套大化纤、3套石油化工、10个烷基苯工厂、43套综合采煤机组、3个大电站,武钢一米七轧机,及透平压缩机、燃气轮机、工业轮机工厂等项目。

  02月13日 新华社会报道,1972年是解放以来电力发电站装机最多的一年。

  04月10日 决定建设邯邢钢铁、煤炭基地。

  04月15日 春季广交会开幕,与中国发展贸易的国家和地区达140多个。

  05月04日 中国日本共同投资施工建设中日海底电缆。

  06月28日 中国成功进行了一次氢弹试验。

  06月29日 江南体育app下载入口 接见美国银行家洛克菲勒时说:通过两国银行来推动两国贸易的发展,这是一个有效的渠道。

  07月16日 成立计划生育领导小组。

  08月01日 新华社报道,夏粮丰收,这是建国以来第二个大丰收年。

  08月05日 全国环保会议召开,制定《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

  08月16日 新华社报道,中国水田农业机械化取得新进展。

  08月26日 新华社报道,中国电子工业迅速发展。

  08月27日 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09月03日 中国第一台天文测时、测纬光电等高仪研制成功。

  09月12日 新华社报道,全国钻井进尺和建设投产的油井生产能力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

  09月30日 新华社消息,中国化肥产量比1965年增加一倍以上。

  10月15日 秋季广交会开幕,与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展贸易往来。

  10月25日 西藏发现几十种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和非金属矿产。

  11月01日 几十座大中型水电站建成投产,小型水电站5万多个,遍及全国。

  11月08日 西藏军区在海拔3800米高寒地区大规模种植冬小麦丰收。这是西藏历史上农业发展的重要变革。

  12月22日 5年来,800多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12月26日 同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增加到150多个,其中50多个国家同中国签订了贸易协议。1973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达109.76亿美元(当时的币值)。

  ——1974

  01月22日 国务院提出在今后三五年内,从国外进口一批大型化学肥料、化学纤维和连续式钢板轧机等设备。

  01月30日 国务院批示防止沿海水域污染。

  02月17日 新华社报道,胜利油田去年创年钻井进尺150105米的全国石油钻井最高纪录。

  02月19日 新华社会报道,中国农村掀起农田基本建设新高潮。

  02月24日 汉江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期工程建成。

  03月23日 中国西南交通干线成昆铁路建成。

  03月29日 首次发现兵马俑

  03月30日 地热发电站在河北怀涞建成。

  04月02日 中国第一艘二万五千吨级的浮船坞“黄山号”建成。

  04月31日 中国第一台医用电子感应加速器研制成功。

  05月15日 华北滨海地区又建立起一个新油田——大港油田。

  07月17日 中国冬小麦产区推广优良品种,占全国小麦播种面积的80%以上。

  08月09日 伞式太阳炉研制成功。

  09月12日 中国第一个5万吨级码头建成。

  09月15日 黄河青铜峡水利枢纽建成。

  09月30日 大型油田——胜利油田建成。

  10月03日 中国最大竖井钻井研制成功。

  10月23日 中国地方小煤矿去年产量去1965年增长两倍多,占全年28%。

  10月26日 无偿援助越南11.17亿元物资。

  12月19日 三门峡水电站建成。

  12月27日 大庆至秦皇岛输油管道建成。

  1973年至1974年 利用国际货币动荡时机,适时购进600吨黄金,增加了我国的黄金储备。

  1974年对外贸易总额达145.7亿美元(当时的币值)。

  ——1975年

  07月14日 四川省开发天然气取得新成就。

  02月03日 景山发电厂首次应用电子计算机控制10万千瓦燃煤气轮发电机组成功。

  02月04日 中国最大的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建成。

  05月30日 中国第一次发现古生界地层油田。

  07月05日 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建成。

  07月08日 秦皇岛至北京输油管道建成。

  07月19日 中国化肥产量显著提高,上半年增产的化肥可增产粮食100多亿斤和3000多万担棉花。

  08月19日 国务院决定2亿美元进口。

  08月19日 无偿援助柬埔寨6亿元物资。

  08月30日 新华社报道,最近三、四年来,每年有一大批电站建成投入生产。

  09月01日 新华社报道,中国今年早稻丰收,单产、总产创历史最高水平。

  09月03日 新华社报道,截止到1974年底,中国小水电发电量占总量的三分之一。

  09月14日 新华社报道,一亿只广播喇叭连接千村万户。

  10月07日 由科学家袁隆平等培育的籼型杂交水稻通过鉴定,经过推广后一般提高产量20%,为世界粮食增产作出了重大贡献。

  10月27日 中国成功进行一次核试验。

  11月17日 中国原盐丰收,创历史最好水平。

  11月26日 中国成功发射返回式地球卫星。

  12月24日 焦枝铁路通车。

  12月30日 新华社报道,中国农业连续13年全面丰收。

  1975年下半年,连续发射成功了3颗人造卫星,被人们称之为“三星高照”。

  ——1976年

  01月21日 又一艘万吨级浮船坞“华山号”研制成功。

  03月13日 大型火力发电厂——莱芜电厂投入生产。

  04月21日 京沪杭载波电缆投产。

  04月24日 6011米超深井打成。

  05月01日 从事海洋地质调查工作的人数比1965年增加7.5倍,调查工作发展到黄海、东海和南海。

  05月12日 邮电职工建成全国微波通信干线。

  06月06日 第一座现代化10万吨深水油港大连新港建成。

  06月29日 上海黄浦江上第一座公路、铁路双层铁轨建成通车。

  07月06日 人工培植的小黑麦在中国西南、西北、华北推广。

  07月06日 滇藏公路建成通车。

  07月22日,新华社报道,全国夏粮总产量创历史新水平。

  07月23日 沿海铁路干线津沪复线工程提前接轨。

  08月07日 北京至山海关铁路修复。

  08月23日 第一艘五万吨级远洋油轮“西湖号”在大连下水。

  10月05日 现代化化纤联合企业——福建维尼纶厂建成。

  11月16日 新华社报道,全国80%以上的县建立水泥厂,产量比1965年增长4.1倍。

  12月11日 高速大型通知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年底,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共117个,比1965年的53个猛增64个国家,取得“我们的朋友遍天下”的伟大胜利。

  一个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基本建成

  老三届时期正处于中国工业和科技发展的关键时期,它在建立我国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当时江南体育app下载入口 的“工业学大庆运动”、“抓革命促生产”、“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等一系列指示下,党中央和各级党委、革委会对工业生产抓得是很紧的,都是将其作为反对霸权主义和修正主义的一项硬任务坚决完成的。虽然在个别年份由于派性和无政府主义的干扰,出现过生产和产量下降的情况,但从十多年总体上看工业发展仍是迅速的。

  首先,以石油、煤炭、电力为主的能源、动力工业为例。仅1967年至1976年的十年期间国家的投资就超过了500亿元。在石油工业中,不仅扩建了大庆油田,而且新建了胜利油田、大港油田、任丘油田,辽河油田、中原油田、江汉长庆油田等。原油产量以每年平均递增18.6%的速度增长,1978年产量突破了1亿吨,原油加工量比1965年增加5倍多。其发展之快是首当其冲的。在煤炭工业中,新建了山西高阳煤矿、山东兖州煤矿、’河南平顶山煤矿、四川宝顶山煤矿、新疆哈密露天煤矿等一系列新的大型企业。由于石油、煤

  炭工业的迅速发展,一大批新的化工,化肥企业也在当时建水起来。如兖州煤矿新建了鲁南大化肥厂等。在电力工业中,仅全国新建的大型发电站就有:刘家峡水电站、丹江口水电站、龚咀水电站、黄龙滩水电站、碧口水电站、八盘峡水电站以及唐山陡河发电厂、山东莱芜火力发电厂等。中国首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开始建造。各地兴建的中小型发电站就更多,每年都有大批投建,到1975年仅小型水电站全国就有5万多座,1978年达9万多座。十年间中国能源产量年均增长率达到9.2%。这大大高于改革之后的八、九十年代。

  人们知道,到2007年,全国石油产量才1.87亿吨,29年时间才比1978年增长了79%,远远低于从1949—1978年增幅的866.08倍!可以说,如果没有江南体育app下载入口 晚年十年时期石油、煤炭、电力等许多大型工业基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我国八、九十年代的整个能源应将是大问题,与此相关的化工、化肥、化纤等许多工业门类也不会发展起来。同时,十年时期建材工业也有迅速发展,如各县都建立了水泥厂,1978年全国小水泥厂达到3400个,还有许多在建中,每年以几百家的速度投产。

  适应当时国防建设和备战的需要,六、七十年代党中央采取了以内地“三线建设”为重点的方针。从1965年到七十年代中期,国家在“三线建设”中投资达2050亿元,建立起了攀枝花钢铁基地、十堰第二汽车基地、六盘水工业基地、酒泉和西昌航天中心等一大批钢铁、有色金属、机械制造、飞机、汽车、航天、电子工业等新的工业基地,使国家的基础工业和国防工业状况大大改变。全国有许多著名的大企业,如湖北二汽、贵州铝厂、邯郸大型水泥厂、德阳第二重型机械厂、江油特殊钢厂、成都无缝钢管厂、山东莱芜钢铁厂、山东拖拉机厂、推土机厂等也都是那时创建的。至于各地建设的大型骨干企业就更多了。到七十年代末期仅“三线”地区的工业固定资产就由原来的292亿元增加到1543亿元,增长4.28倍约占当时全国的三分之一。工业总产值由258亿元,增加到1270亿,增长了3.92倍。这极大地促进了中西部经济、科技和教育的发展,对于改善工业布局,克服过于集中于东部沿海大城市的状况,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人们看到,改革开放以后一改原来的指导方针,使中西部大批人才和资金“孔雀东南飞”,造成地区差别和社会矛盾迅速扩大。可想而知,如无过去“三线”建设时期的基础,目前中西部的经济发展还会更加落后。

  新兴工业,如电子工业,到1979年全国建立了2000多个电子企业,职工队伍达到100多万人。全国建设了四十多家集成电器工厂。自1965年以来,23年间电子工业产值年均增长20.3%。并拥有相当规模的生产和研究装备。初步形成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部门。人们知道,目前中国己作为一个电子产品的生产大国出现在世界,电视、电脑、电话等产品和自动控制技术已广泛运用于生产、办公、普通家庭。但是应该知道。这些现代科技产品的核心技术的研发、攻关和形成工业生产能力却都是在改革前的六、七十年代实现的。例如到七十年代末,我国研制的机算机型号就达到了200多种,专业生产厂有十多家,生产计算机2300余台。电视机年产达249.2万台。早在1974年四川长虹电子企业就上了彩电生产线,开始生产彩电,到七十年代末,电视、电话等产品就开始在部分家庭里使用。

  为了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加强我国工业的薄弱环节,以满足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在1972年以后,毛泽东、周恩来批准以“四三方案”为中心的引进国外成套设备的报告。先后投资50多亿美元,引进了26个大项目,其中包括13套大化肥、4套大化纤、3套石油化工、10个烷基苯工厂;还有武钢一米七轧机,3个大电站、43套综合采煤机、1套彩色显象管成套生产技术以及透明压缩机、燃气轮机、工业气轮机工厂等。通过这些引进,建成了北京石油化工总厂、上海石油化工总厂、山东胜利石油化工总厂、辽阳石油化纤厂、北京石油化纤厂、黑龙江石化纤维联合企业、福建维尼纶厂、四川维尼纶厂以及大庆化肥厂、南京栖霞山化肥厂、辽河化肥厂、洞庭氮肥厂、四川泸州和贵州赤水天燃气化肥厂等国内一大批现代企业。并且它们都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这些都大大增强了我国化工、化肥、化纤等工业的生产能力。其中13套大化肥项目就占全国化肥总生产能力的l/5。1976年我国自己设计、制造三十吨乙烯工程(1973年动工)在北京石化总厂建成、投产。在这些大化肥项目的带动下,七十年代各地也大办化肥工业,1978年全国小氮肥厂就达1534个。这直接为八十年代的农业增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中国的汽车工业,自从五十年代建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之后,又对当时基础较好的全国四个汽车制配厂进行技术改造,在六十年代初形成了南京、上海、北京、济南四个汽车制造厂。十年时期,在建立湖北二汽、四川汽车制造厂(后为重庆)、陕西汽车制造厂等项目的带动下,全国各地的汽车工业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七十年代末遍布全国各地的汽车制造厂近200家。1980年全国的汽车产量达22·2万辆,由建国初汽车工业的空白点,跻身于世界汽车制造行列的第14位。与其同时,机床年产量达13.4万台,拖拉机产量达9.8万台,手扶拖拉机21.8万台等,这些都主要是在十年期间发展起来的。

  最令人瞩目的是国防工业和航天工业。自1964年我国第一次核爆炸试验成功后,到七十年代后期,共成功进行了16次核爆炸试验,还有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第一次地下核试验成功、第一次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第一艘核潜艇研制成功、第一次回收发射的地球卫星成功等,可以说成果一颗接一颗,捷报一个接一个,勇往直前,直上云天。十几年的时间就突破了历史上的“八个第一”,成功发射了8颗人造卫星等。使中国成为继美、苏之后第三个核武和航天大国。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这是继1964年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之后,在核工业领域取得的又一个震惊世界的壮举。我国仅用了2年8个月,便以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完成了从原子弹到氢弹两个发展阶段质的跨越。

  又如中国的造船工业,自1958年建造万吨级“大跃进”号和六十年代建造“东风”号、“安源”号等远洋货船之后,到七十年代初迅速发展到建造二万五千吨的货船(1971年上海江南造船厂“长风”号下水),还有七千五百吨的客货两用船。1974年之后,自造的万吨级船舶一艘又一艘下水,速度越来越快。1974年生产的船舶吨位数和艘数就比1965年增长了近10倍。其中有能够冲破三米厚冰层的破冰船、三千吨的海洋地质综合调查船、七千六百吨的双体石油钻井船、深海上的油台船、万吨级的挖泥船以及巨型深坞船等。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逐步提高到造五万吨和十万吨级巨轮的水平。由此中国迅速迈进世界造船大国的行列。

  十年期间,在铁路、公路、航空、大桥梁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也是十分惊人的。十多年间,先后建成了成昆铁路、湘黔铁路、川黔铁路、襄渝铁路、焦枝铁路、枝柳铁路、京通铁路、阳安铁路等十多条铁路干线,还建成了包括滇藏公路、韶山至井冈山公路在内的许多贯穿各省城乡的公路干线。到1979年,全国铁路通车里程达5万多公里,有复线的8000多公里,并且开始了电气化铁路建设。内燃机车也投入使用。铁路货运量达10亿万吨。全国公路通车里程达80万多公里,全国两干多个县基本上都通了公路,大大改变了全国交通干线落后的状况。尤其显著的是,当时的铁路、公路干线建设大多是在西南地区高山峻岭的复杂地形条件中施工的,施工过程极其困难、艰苦。像成昆铁路,全程仅打凿隧道就有427个,架桥染99 1座,其工程艰难程度在世界铁路建设史上少有。工人阶级、技术人员硬是靠发扬“敢啃硬骨头”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去战胜困难,谱写了人类建设史上最豪迈的篇章。

  在交通发展的同时,中国的大桥梁建设步入新阶段。1968年世界闻名的大工程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此后,十年间又先后建成了长沙湘江大桥、山东省北镇黄河大桥、前扶松花江大桥、浙江省兰江大桥、蚌埠新淮河大桥、上海黄浦江大桥、闽青大桥、洛阳黄河大桥、田庄台辽河大桥、江苏省淮南大桥、五河淮河大桥、重庆长江大桥等,使我国大桥梁建设无论在设计施工水平,还是在建设速度上都跨入到世界先进的行列。

  其他在大港口建设、长距离输油管道建设、高压远距离输电变电工程、载波通信干线工程,卫星通信地面站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发展,施工能力和技术水平上了新台阶,成为建国以来发展速度最快的一个时期。

  从历史上看,中国在基础工业方面投入规模最大、建立企业最多、发展最快的时期,一是1958年前后时期,二是毛泽东晚年的十年时期。1958年时期所建立的企业有少数在“调整”时期下了马,但其中大部分在后来形势好转时又陆续恢复发展起来。与其不同,十年时期的工业建设却谨慎得多,稳健得多,项目建设一个成功一个,几乎找不到有任何效益不好的企业。在整个“三五”、“四五”计划期间,国家基本建设总投入达3116.42亿元,(统计到1977年)新增固定资产2157.40亿元,全部建成投产大中型项目1691个。到1979年工业企业总数达到35.5万个,(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8.4万个,集体企业27.1万个),是1965年的2.25倍,而且企业规模普遍扩大,其中大中型企业有4500个。例如全国钢铁企业就有984个,有色金属企业945个。1978年全国职工总数近一亿人(9967万人,其中全民制7693万人、集体制2274万人),比1965年增长70%以上。

  主要产品的产量:1978年钢产量达3178万吨,超过了英、法、意、德,成为继美、苏、日之后的第四位国家;石油产量达10405万吨,由过去有名的“贫油大国”而一跃成为基本上自给的世界“第八产油大国”:原煤6.18亿吨,居世界第三.位;全国发电设备容量达5712.21万千瓦,年发电量达2566.5亿千瓦时,分别是1965年的3.43倍3.78倍,居世界第七位;棉纱达238万吨,居世界第一位;化肥达869万吨,居世界第五位,等等。水泥达6524万吨.

  中国工业的门类,如果说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1958年前后、国民经济三年调整和工业学大庆运动,到六十年代中期己初步健全,那么到了七十年代末期,中国的工业体系不仅进一步健全,而且在基础、实力上大大增强。对比六十年代中期,完全是上了一个大台阶。这时各主要工业部门的设备、生产能力和产量都进入世界比较靠前的行列。在技术上接近世界的先进水平。中国工业已经发展成一个包括冶金、钢铁、原材料、燃料动力、汽车、机械制造、化工、轻纺、有机工业、电子、航天、核工业、国防工业等大型工业基地,之间相互关联而又配套的完整体系。中国从建国初连手扶拖拉机、缝纫机等都不能制造的落后农业国,发展到这时己经成为能够生产制造各种机床、拖拉机、汽车、火车、巨轮、坦克、飞机、战舰、各种精密议器、核发电站、电子计算机、电视、原子弹、氢弹、核潜艇以及发射导弹、运载火箭,卫星等等的工业大国。而且是在没有任何外国援助、合作的情况下完全由自己设计、自己制造。这大大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其关键性的步骤都是在毛泽东晚年十年时期完成的。

  按照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的标准:工业化的要求是建立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即工业生产在社会生产中占主要地位,重工业在整个工业中占显著优势;能自行设计和制造各种主要的机器设备、原材料和各种消费品;有相应的化学、动力、运输和轻工业等。那么可以说这一目标到了七十年代末就基本实现了,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建立起来。这也同1975年周恩来在第四届全国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在1980年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判断完全相符。

  人们知道,世界上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工业化的主要指标,就是看其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70%以上)。根据国家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1978年全国工业总产值达4231.0亿元,占当时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是74%,农业的比重是26%。这与1952年工、农业产值是30%-~64%的比重相比,完全是根本的改变。这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工业化时代。

  到江南体育app下载入口 晚年,中国工业不仅在国民经济总量中高达75%以上,而且门类齐全,尤其是一个掌握核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等现代工业类型的国家。即使与现代的各工业国家相比,中国许多产品的产量和技术水平也列前几位。按当时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的说法:“中国以世界上六个最大工业国之一的姿态出现了”。在国防力量和航天工业上,则跃居世界第三位。主要物质生产部门采用了大机器生产,电力、煤炭、燃油成为主要的动力源;农业上达到了半机械化程度等。从主要的经济指标上看,当时的中国当之无愧地称得上是一个工业化国家。受到第三世界拥戴,第二世界钦服,第一世界不安,中国以东方巨人的恣态开始屹立于世界!

  毫不夸张地说,毛泽东生晚年国家的局面是,既无内债又无外债,党不腐败,军不腐败,政不腐败,干不腐败,民风正,国势强。可惜,毛泽东离世不久,变了,指是为非,连毛泽东光辉的晚年也被指责成是“犯严重错误”,从而造成当代最大的认识误区和政治陷阱。

  (在此,向历史资料编辑者表示深切的谢意)



//www.pegstown.com/wzzx/djhk/wypl/2021-10-24/71943.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