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的乔家大院等民居建筑因张艺谋的电影而广为人知,徽州地区的民居也因《卧虎藏龙》等影片而举世闻名,徽州民居也被称为中国明清建筑的博物馆。这些地方的民居之所以有特色、值得怀念,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明清两代,那里诞生了很多优秀的商人,形成了商人集团。他们背井离乡,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寻找商机,赚了钱之后,又不忘故土,纷纷在家乡造房修院,把家乡当成是通往世界的起点和归宿,从而使得那里的民居有了厚重的历史感。近年来,山西历史上的晋商,安徽历史上的徽商日益受到重视,像胡雪岩这样的徽商代表也屡屡成为流行读物的主题。47集电视连续剧《新安家族》讲述的是几个徽商家族之间几代恩怨的故事,值得一看。 在一些不正确的观念影响下,现代很多人常常会认为中国古代不重视商业,事实上正相反。中国古代不仅很重视商业,而且商业很发达,形成了很多商业规范,以至于今天以西方文明为主导的商界都未必达到中国古代的境界。电视连续剧《新安家族》前面部分主要讲述徽州商人汪家和许家的交往和恩怨,它蕴含了一个道理:商业竞争是正常的,但是,竞争不能超过一个底线。这个底线既是法律的底线,也是道德的底线。在公平合理的规则以及道德自律之下,商业竞争才能成为真正自由竞争,让市场经济规律发挥作用。我曾经说过,如果要给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找一个能够验证的具体实例,那么,从历史的角度说,只有中国古代的商人群体才有资格成为这一经济学理论的经典案例。《新安家族》虽然没有在这个问题上花费很多笔墨,但是,在创作者的潜意识也体现了这个中国人早已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基本原则。电视剧不在此类理论问题上多纠缠也无可厚非,因为,电视剧主要还是要讲述故事。 电视连续剧《新安家族》最重要的篇幅中,汪许两家的竞争关系之外,出现了另一个强大的商场对手,这就是以英国商人为代表的洋商。电视剧里的故事所反映的基本上都是历史事实:洋人并不按照市场规律办事,而是利用特殊地位,操纵市场,非法牟利。上海滩当年的交易市场,无不被洋人幕后操纵,毫无公平透明科研。与此同时,由于洋商对华商的严酷压榨,造成华商之间为了生存而恶斗,自相残杀、自己人欺骗自己人,这种情形只能让挑拨离间的洋商坐收渔翁之利。这种被洋商欺压的局面也加剧了汪许两家竞争关系的日益紧张。在故事的高潮,汪家代表人物程天送将华商联合起来,与英国商人展开一场茶叶大战,最终使英国商人不得不屈服。虽然比较扬眉吐气,但是,它还是在提醒我们一个严峻的现实:如果中国商人不能团结起来,洋商随时都会卷土重来,对中国的财富实施疯狂的掠夺。在《新安家族》中,为了共同对付洋商,汪许两家就算不能尽弃前嫌,也获得了一个共识:大家都是中国人,维护中国的利益,就是维护每个中国人的利益。 电视剧中的英国商人狂妄地叫喊:一切规则都是我们制定的。这既是历史,也是现实。自从洋人进入中国展开贸易以来,他们从来如此,现在依然如此。当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西方人的战争就是为了掠夺财富之后,我们有些时候未必清醒地意识到,战争之后的经济、商业,仍然是掠夺的继续。或者说,战争就是所谓和平时代的自由经济配套手段,目的只有一个:达到有利于规则制定者的掠夺目的。虽然我们在生活中可以看清钱财,但是,当我们面对洋人以金钱至上的方式,制定他们的掠夺规则时,我们应该认识到:钱财,就是中国人的生存权。不公平的国际商业规则,就是剥夺中国人的生存权。电视剧里为了在商业上战胜洋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对于今天来说,我们应意识到,要真正把中国人的生存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光靠商人还是不够的。它还需要一个国家整体的强大,从而能够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让它变得更为公平。这样一件说起来的简单的事情,《新安家族》的电视剧告诉我们,中国人在半殖民地时代已经开始努力,事实上,到了今天,这件事情依然没有做完。当今世界的经济规则仍然充斥大量的不公平。其原因就是电视剧中英国商人高傲的叫喊:一切规则都是我们制定的。中国人要改变它,依然任重道远。 电视连续剧《新安家族》还突出了一个古老的中国主题: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光商人如此,贪官污吏同样如此。但我必须强调,这是一个中国传统的观念。对于当今很多抛弃中国传统的人来,他们已经没有“善与恶”观念,只有“赚与赔”的观念。在让一切道德观念都淡化、退场之后,不择手段地赚钱,就成为西方文化主导下的必然。前几天写文章说英国拍卖的中国瓷器的事,实际上就是西方人缺乏善恶观念的结果。英国人的祖先以罪恶的方式抢到了财富,英国人的后代心安理得地享受。所谓“拍卖”规则,依然是他们在没有善恶观念的情况下,用盈亏观念制定的国际规则。如今,他们仍然以先进、文明的装扮,要求我们接受他们的国际规则。这也是西方文化力图消除中国传统道德的一个深层原因:不要善恶、不要道德,只要赚钱。然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观念在中国是如此强大,甚至连不识字老百姓都能明白。我相信,西方的落后文明迟早会进化到懂得“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中国文明的阶段。因此,虽然电视剧里对于洋商等没有表现出“善恶报应”的结局,但是,“不是不报,时机未到”。善恶报应未必是我们要复仇,而是天理的正义。虽然我不信神,但我相信“善恶报应”是绝对的,这是永不更改的天理。 电视连续剧《新安家族》中的汪家和许家,原先都是办钱庄的。钱庄是中国古老贸易制度的产物。《新安家族》的时代背景体现了清朝晚期洋务运动的大潮流,这是贸易向现代实业发展的一个阶段。因此,钱庄也渐渐向银行发展。这里有一个奇怪的发展轨迹:当初中国人的贸易发达,西方人的实业发达,于是,历史书告诉我们要发展实业。而到如今,西方都开始不搞实业了,把实业扔给中国,自己更多只搞贸易,这一变化耐人寻味,这里不再展开叙述。观看《新安家族》,我们可以笼统地接受“钱庄不适应现代化”的说法,但是,这个说法也不能绝对。当今世界无数的经济危机,无数毫无道德的经济掠夺,都来自银行。而中国古老钱庄的那些准则,在今天依然是治疗西方银行制度根本弊端的良药。让我们看看电视剧中“鸿泰庄”的商训: 斯商,不以见利为利,以诚为利 斯业,不以富贵为贵,以和为贵 斯买,不以压价为价,以衡为价 斯卖,不以赚赢为赢,以信为赢 斯货,不以奇货为货,以需为货 斯财,不以敛财为财,以均为财 斯诺,不以应答为诺,以真为诺 …… 如果说《新安家族》有什么问题,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创作人员可能很多是北方人。徽州处于南方,徽商大多也都在上海、江浙一带发展,因此,徽商的日常生活带有明确的江南文化特征。然而,我估计该电视剧的主创人员以北方人居多,对于江南文化的很多生活细节并不很了解,因此常常搞错。例如,“爱喝小米粥”在江南地区几乎不太可能。此外,人物对话也缺乏江南特色,常常能看到掩饰不住的“京味”。连续剧结尾部分,从清朝结束跳跃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对于几个重要人物、家族命运的结局,在这样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下做最后的交代,感觉上与全剧有点脱节。不过,这些问题在我看来不算很严重。对于电视剧来说,通过曲折的故事,能让观众理解一个真正的道理,我觉得就值得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