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信仰无灵魂是一切恶俗文化之源
《挟尸要价》揭露了“金钱欲魔”的无比丑陋
《挟尸要价》的照片无比震撼人心,深刻揭露了这个金钱至上社会的丑恶。年轻的学子,舍身的英雄,在死后受到如此凌辱!更可恨的是长江大学党委宣传部长李玉泉发文称,照片《挟尸要价》被误读,建议组委会和评委会撤销该照片的获奖资格。作为学生的校方,其虚伪无耻是又一大丑闻!是必须反省这个社会为什么如此金钱至上,为什么笑贫不笑娼已然横行,为什么学者违背良知事权贵,为什么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为什么一切道德自律纷纷崩溃,为什么美好爱情已经成为末路黄花。
一言以蔽之:为什么人的兽欲如此肆无忌惮?为什么人的人性前所未有萎靡?为什么人的神性被空前的驱逐?
因为当今中国社会没有信仰,不相信有灵魂,不相信三尺头顶有神灵,不相信地狱惨烈的报应。
这源于古代孔子“自不言怪力乱神”,“未知生焉知死”;也源于现代西方的“人死如灯灭”。既然人死如灯灭,身体死亡,灵魂也散灭,生前一切善恶全部一笔勾销。那么,那些最聪明的“精英”就会想:既然没有报应,干嘛不在活着的时候,不择手段,攫取金钱,换得美女享乐,在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
无信仰+市场经济,一定会造成最败坏的社会文化,它必然导致人的兽性泛滥的末日狂欢,是一切恶俗文化之根本源头。它必然导致金钱至上——金钱万能和一切商品化——道德几毛钱一斤?巨量的金钱主导舆论,千方百计将一切东西快餐化,把一切不能快餐化购买的东西毁灭掉。
无信仰+市场经济是最大的“魔”,它最优先摧毁的两个目标,一是士子英雄的正气,让英雄凄凉悲惨,令士子卑躬屈膝,捞死者和长江大学宣传部长合演的正是这种闹剧,就是要士子寒心,英雄凄凉,以达到正气溃败,魔法疯长的目的。
魔法最善于丑化一切金钱买不到的美好事物,“同志”由“志同道合”被歪曲为“同性恋”;“小姐”由“高贵未婚女子”被歪曲为“妓女”;淫逸放荡女却被金钱捧上高高的神坛。
冯小刚电影《为诚勿扰》这部电影的本质,就是把一个早年浪荡无耻的三级影星,再包装成一个“贞洁烈女”,高高供上金钱的神坛,由此试图摧毁一切仍然憧憬纯美爱情女生的最后美好想象。
无信仰无灵魂的金钱魔法第一痛恨的是爱情,因为当其灵魂已死,魔法的信徒只剩下了一个兽性肉体,对于美女异性的肉体占有、享乐和蹂躏,就成为一切欲魔的第一目标。他们动用巨量金钱,以各种选美,挖掘美女美男,以宝马豪宅盛宴,对青梅竹马两情相悦的爱情横刀夺爱,毁掉年轻一代对生命爱情的憧憬,同高房价一道,毁掉年青人对于世界对于人类的信心。
如果我们的“反三俗”,仅仅限于批评郭德纲、小沈阳,那是隔靴搔痒;如果我们的“反三陪”,仅仅限于关掉天上人间,名门夜宴,那是扬汤止沸。如果想对兽欲魔法釜底抽薪必须重建信仰,重建人性,重塑人的神性,恢复人的灵魂不灭的本来面目,建立“因果报应丝毫不爽”的强大文化和法治环境。
最后对《挟尸要价》的摄影者表示敬意,对于将之评委金奖的评委们表示敬意,将金钱欲魔的一切丑陋和无耻曝光,引起社会大众的公愤,是对金钱欲魔的最好反击手段,因为金钱欲魔从来都是不择手段巧取豪夺大众物质和精神双重财富的,他们的所有享乐都是建立在公众被蹂躏被奴役的基础上的,公众的愤怒是金钱欲魔的最大天敌!(张庭宾)
附文:《挟尸要价》照片作者与首发媒体记者否认作假
2010年08月21日 红网
2009年10月24日16:43:35,王守海他们坐在船头上等着钱到位(船上穿白衣者)。
2009年10月24日16:50:46,看到学校来人了,王守海和其他打捞者开始向学校的人说钱还没到位之类的话。“……说好的三万六,钱到位了再往上拉……我只听老板的!”图/记者 张轶
2009年10月24日16:50:51,与上一张图片相差5秒钟。从这个连续的手势看,并不像是在商量如何靠岸。图/记者 张轶
2009年10月24日16:50:57, 与上一张图片相差6秒钟。图/记者 张轶
《挟尸要价》照片作者张轶在得知颁奖消息后,就做好了接受质疑的心理准备,只不过,因为站在了最高领奖台、照片内容对社会现实极具冲击性,质疑来得比较猛烈。
8月18日,中国新闻摄影最高荣誉“金镜头”奖颁出,照片《挟尸要价》以全票赢得
最佳新闻照片奖,此前,这幅照片已获华赛中国作品初评的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等几项大奖。第二天,长江大学党委宣传部长李玉泉发文称,照片《挟尸要价》被误读,建议组委会和评委会撤销该照片的获奖资格。
网络沸腾。
本报记者 周清树 长沙报道
从记者在现场拍摄的这3张连续的照片显示,船上的人正在和岸边的人商量,王守海摆手不动,让他们及时拿出3.6万元的天价打捞费。下面的一组照片记录了整个交流的过程。看到学校来人了,站在船头的王守海和其他捞尸者开始向学校的人说钱还没到位之类的话(“……说好的三万六,钱到位了再往上拉……我只听老板的。”),并说老板要钱,他们要烟酒抽喝,是常理。从这个连续的手势看出并不像是商量如何将遗体靠岸。
记者达到现场后得知,在校方付出4000元后第一具遗体已经打捞上岸给了学校。而实际上在2009年10月24日16:41:25之前,第二具遗体已经找到。
《挟尸要价》的照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2009年10月24日,长江大学15名同学在长江荆州宝塔湾江段野炊时因救两名落水儿童,陈及时、方招、何东旭三名同学不幸被江水吞没。而打捞公司打捞遗体时挟尸要价,一共收取了3.6万元的捞尸费。
这个颇具浪漫英雄主义色彩情节中的三个英雄想不到,他们的逝去会带来针对社会公德、媒介素养等方面的持续争议。
《挟尸要价》照片被指造假
8 月19日,长江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李玉泉发文称,《挟尸要价》的解读是错误的。有媒体对这张获奖照片的解读是:船头着白色衬衫者陈某与老师、学生牵着遗体谈价。事实是:在打捞中,两条船共同作业,捞到后要迅速地用绳子拴着遗体的手或脚,避免再次滑落水中,船太小,在深水处不容易把遗体捞上来,要牵引到岸边再捞起。着白色衬衫者手牵遗体挥舞手臂是指挥岸上的人们配合将遗体打捞上岸。但误读的结果使“牵尸靠岸”在部分媒体报道中变成了“牵尸谈价”。
李玉泉称,因为对“渔民见死不救”的误传,已经使本来应该列入“救人集体”的两个老人现在不敢出江,不敢见人,不敢与人打招呼。
长江大学宣传部建议组委会和评委会撤销该照片的获奖资格;通报作者的弄虚作假做法,以杜绝以后评奖中类似情况的出现。
潇湘晨报记者得知,早在2009年11月16日,李就以《“牵尸谈价”:不能不说的事实真相》为题对此幅照片提出过相同质疑。在《挟尸要价》照片获得全国摄影艺术展银质奖之后,长江大学宣传部也向该评委会发出了“公开信”。
照片显示“挟尸交流”
20日,潇湘晨报滚动新闻记者重读有关“挟尸要价”的相关材料和新闻报道,确认以下事实:为打捞三名救人遇难的学生,长江大学一共支付了36000元钱;这些钱不是一次性支付的,而是分批交给了一个名叫陈波的人;在钱没有完全到位的过程中,陈波曾打电话要求捞尸者暂停打捞。2009年11月3日发表在《华商报》上的这幅照片获得了若干奖项,正是建立在以上事实的基础之上。
20日晚,《挟尸要价》照片作者张轶给记者发来署名“时任《江汉商报》摄影记者”的图片说明,称该图片是见报的单幅图片,只是整个“挟尸要价”过程的一个瞬间。
张轶回忆,实际上在2009年10月24日16:41:25前,第二具尸体已经打捞上来,王守海(船上穿白衣服者)他们等着钱到位,坐在船头上等;
16:46:10开始将第二具尸体从水里拉起来将右臂栓牢;
16:47:34学校来人了,专门协商要尸体的事宜;
16:50:46看到学校来人了,王守海和其他捞尸者开始向学校的人说钱还没到位之类的话(“……说好的三万六,钱到位了再往上拉……我只听老板的。”),并说老板要钱,他们要烟酒抽喝,是常理;
16:51:57在师生们一再的求助抗议下,并声称一定给钱,王守海一行才将尸体交给岸上的师生们;
16:52:46早已在岸上等待的师生们将尸体紧急运往医院救治;
2009年10月24日17:08:28,王守海等人因3.6万元还没到手,就在船上抽烟喝水(这些都是江岸上送上的),停止打捞;
17:37分,岸上的陈波拿到3.6万元。
20日晚,潇湘晨报记者拿到了当时现场拍摄的近百张图片。整套照片清晰显示,现场学生、老师、群众、打捞者的惊愕、慌忙、痛苦、淡定在夕阳余晖下一目了然。
这套照片中,有关引起广泛争议的白衣老者的图片共5张,包括这幅屡获大奖的照片,照片原始时间显示从2009年10月24日16点49分18秒始,至2009年10月24日16点50分57秒止。可以看出,白衣老者确实在跟岸上的人用手势在交流。
记者手中照片与张轶发来的图片说明一致。
首发记者确认照片信息无误
20日,“挟尸要价”首发媒体《华商报》记者郝建国回忆采访时说:捞上来的这个遗体叫方招,捞完了以后,这个捞尸者和另外一个穿蓝色衬衫的男子,把方招的右手用一条绳子绑起来打了个死结,然后用另外一条绳子,把他的遗体拉出来,就是两条绳子把方招的遗体已经固定了。
“一个绳子是那个人拉着,另外绳子的一端是穿蓝色衬衫的男子拉着,当时是完全有条件把遗体拖到岸,轻轻一拉就上来了,他们为什么把这个遗体横在水上不拉上岸呢?原因是当时他们要的3.6万元还没有全部到手。当时岸上的同学们讲,女生都下跪了,喊着你们干嘛这样,不把他捞上来呢?然后就有这个图片的动作。”
20日,郝建国在个人博客发表一篇名为《郝建国对“挟尸要价”相关报道的最新声明——兼回复长江大学宣传部长李玉泉》的博文,博文详述了现场情况及《挟尸要价》图片中的信息,“当时并不在现场的长江大学宣传部长李玉泉称记者误读照片,制造假新闻,无疑是继挟尸要价事件之后又一大丑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