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打印

宪之:也会令人“起鸡皮疙瘩”的“怀旧”文化

作者:宪之 来源:江南app网址

也会令人“起鸡皮疙瘩”的“怀旧”文化

革命现代戏听了精英“身上起鸡皮疙瘩”,早已成了新时期的经典命题,近日在两会上又热闹一番。既然经典,自然不容置疑,当属“深化”而不在“解放”之列。不过,面对许多社会主流现象,如果稍微“自由思想”一下,也会时时遇到难解的困惑。

《红灯记》固然“极左”可恶,但那些充斥媒体铺天盖地的东东,诸如“妻妾成群”、“丰乳肥臀”、“书僮奶妈”、“冥婚豪墓”、“木子美”、“色戒”、“堂会”之类,如果一味呵护扶植和纵容宽容,还是会使人感到未脱“意识形态”。

“那是俗文化”,精英们也许会说。

那么雅的呢?

“南方”太激进,看看上海吧。

“新编历史教科书”、毁顾正红烈士祠、恢复百乐门——“老百乐门爵士乐队的音乐响起,你无法拒绝华丽转身。”

好一个“华丽转身”!在大上海,恢复二十、三十年代的“辉煌”,正是“继续解放思想”的方向,而且一定要“原汁原味”,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找到“感觉”!

谓予不信,请看一些俯拾皆是的信息吧。

“来自一九二三的声音,和家园将举行私家堂会”

私家堂会,上世纪于富贵阶层间盛行的一种社交形式。通常,主人会在家里的厅堂搭台设宴,邀请当下最走红的戏曲名角进堂演出,以此来宴请宾客。

时光飞转,历史变迁,私家堂会这种社交形式又将在当下重演。据悉,本周六晚,杭州首席高端文化大盘——和家园,将于杭州目前最高端的私人会所——江南会,邀请国内最经典的爵士乐队——上海和平饭店老爵士乐队,为刚刚成为和家园业主的上百位贵宾举办主题为“来自一九二三的声音”私家堂会。

成立于1980年的上海和平饭店老爵士乐队,由六名平均年龄在58岁从事演奏生涯半个多世纪的资深乐手组成。每天晚上八点,这支乐队都准时出现在和平饭店的爵士酒吧里,为四方友人演奏一首首经典曲目。二十多年来,该乐队为美国前总统卡特、里根、克林顿、意大利、巴西、墨西哥等国总统,以及萨马兰奇、伊丽莎白女皇高级随员等国际名流演奏,闻名全球。本周六晚,这支经典的爵士乐队将受坤和之邀,为和家园业主现场激情演奏。

据了解,本次和家园私家堂会的主题是“来自一九二三的声音”,现场演奏曲目多选择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典乐曲,周璇扮相的上海酒吧名角将演唱《夜来香》、《凤凰于飞》等怀旧歌曲,身着二三十年代旗袍的模特将现场演绎《花样年华》里的风情,并配以LV、卡迪亚、爱玛仕等多款经典名牌新款秀,为和家园业主展现一场优雅盛会。

和家园相关负责人表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中国的一个经典时代,它在建筑、艺术、文学等领域都留下了很多经典,具有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包容态度和不断创新进取的时代精神,这正是和家园期望营造的建筑气质和生活氛围。

据悉,地处西溪与西湖之间(原73021部队驻地)和家园,占地约870亩,被7大山系环绕,风景秀丽,常年平均气温16.4摄氏度,生态宜人,是杭州罕见的城市山居住宅。该项目从规划之初就提出了尊重原生自然的“章法天成法从自然”的规划理念,旨在借助二三十年代经典建筑元素,打造杭州原创的金石建筑典范,为城市缔造一处真正的山居私家境地,成为城市隐贵阶层追逐的文化和自然兼收的精神家园。

山水园林,别墅豪宅,风光堂会,真真是“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啊!

上述记载有一点美中不足的小误。上海滩上这支蜚声海内外的“老年爵士乐队”,充分挖掘当年的“资源”,“1985年由政府邀请组建,在和平饭店首演”,“一直成为上海重拾旧梦的标记”。

银发爵士乐队倾倒老外

改革开放后,老和平饭店的外国游客与日俱增。一个偶然的机遇,一位曾经看过“吉美金爵士乐队”演出,并和周万荣熟识的和平饭店领导找到了他,希望他能出面组建一支老年爵士乐队,在和平饭店定点、定时地为外宾演奏。周万荣想尽办法联络上了当年“吉美金”一些老乐手,如已年届86岁高龄的爵士鼓手臣岳强老先生。

1980年12月24日夜,也就是西方圣诞节的“平安夜”,一支平均年龄为74岁(最大为86岁,最小为62岁)的“上海和平饭店老年爵士乐队”正式在八楼“和平厅”对外公演。

当这支银发乐队奏出地道的老爵士乐,令举座的“老外”感叹不已。一首“Inmoon”(月光曲),以及出自30年代美国长号手格兰米勒创作的《夜礼服》等老爵士乐,给了大厅里的那些外国男女游客意外的惊喜。一曲奏毕,掌声、叫好声不绝于耳。

周万荣和他的乐队演出的消息不胫而走,于是,各大媒体竞相报道。不久,他们的名声就漂洋过海,为许多国家的乐迷所周知。

两个世纪之前,曹雪芹笔下,芳官和蔷官等小戏子们,已经开始追求自由敢于傲视大观园那“金丝鸟笼”了。现在,早已进入“自由”高扬的“全球化时代”了,经自由精英多年“启蒙解放”打造,明星乐手们的境界,比芳官蔷官们又如何呢?

“一直成为上海重拾旧梦的标记”——生活语言,不光实事求是,而且极为精辟,远胜高头主流宏论。

“一九二三”,一个独特风情的时代特称

说起中国二三十年代,人们不由得会想起那华丽的“十里洋场”和至今矗立在江畔让人们叹为观止的建筑群落。说起中国二三十年代,人们同样不得不想起充满着的太多的传奇色彩的时代,商贾繁荣、中西交融、经典流传……透过浸润着岁月痕迹的书籍、建筑、电影、音乐……我们依稀可以看到那些生活在二三十年代的人们,周旋与白光,阮玲玉与胡蝶,张爱玲与徐志摩等等,在时光的回溯中,他们的不经意透露出来生活味道,惹人向往。
二三十年代的生活,是一个极致,爵士、伦巴、探戈、华尔兹,这个是我们中国从前没有的,但是在那个摩登与传统并存并生的时代,西方爵士乐、本土流行曲与苏州评弹相互影响,相互交融,那些非中国的情调和浪漫,都以快得难以置信的速度在那个时代的上流舞厅流传着,它的华灯和舞步,总能让人自然的回味那如梦的繁华,而这些味道只可能产生在那个年代,只属于那个时代的优雅味道。

主流阶层,主流文化,当之无愧的先进文化。

迷恋30年代的,不限于当年的“先富”阶层,一旦形成气候,“文化”了,流风必然被于时下的“新社会阶层”:

《和平饭店,上海梦》

喜欢这样的夜晚,坐在1929年的和平饭店里,听一支超过60岁的老爵士乐队,演奏上海滩的老爵士,我喝着桂花陈,想点自己的事情,也可以什么都不想,静静坐着发呆。和平饭店是我爷爷奶奶结婚的地方,这幢经过战火的老建筑,在和平的新世界,依然是一个风韵犹存的贵妇人,在黄浦江边没有什么可以替代她的位置,即使江对面的东方明珠、金茂大厦已经露着微笑,历史和底蕴在这样的世界里,依然让人充满了尊敬。

我试想着半个世纪以前爷爷奶奶在这里牵手的情形,小的时候,爷爷提起这里,会看着奶奶笑,即使后来离开了,这段回忆没有带走;还有上海的百乐门,他也会提,他们那个世纪,上海就是这样,在夜晚里,百乐门里的社交名媛,听爵士乐,喝威士忌,这是他们青春的印证。如今这样的景象依然一幕一幕的在上海滩上演,虽然事隔半个世纪。如今,和平饭店里坐满了世界各地来拼生活的老外,搂着上海姑娘,百年前他们的父辈来过,百年之后他们来到这里,依然做着同样繁华的上海旧梦。

30年代万岁!30年万岁!

一通信息,胜百篇理论多多矣。

精英们无限神往的、标志“华人与狗不得入内”时代的、优雅“怀旧”之声,像当日的“骆驼祥子”和《日出》中的“小东西”们和时下的黑窑奴工们,像顾正红烈士的伙伴们,他们听到后身上恐怕难免也会“起鸡皮疙瘩”的。人性论虽然持续高扬,但这世界的穷人与富人,喜怒哀乐还是很难共通的。“什么藤结什么瓜,什么阶级说什么话”,对此现象,下等人用阶级论不难豁然贯通。——这点倒不难理解。难解的是:

这一先进文化奔涌的现象,到底算“与时俱进”呢,还算“走回头路”呢?



//www.pegstown.com/wzzx/djhk/wypl/2013-05-02/13091.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