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打印

战友心目中的民族英雄赵尚志

作者:李龙口述 全根先整理 来源:江南app网址

战友心目中的民族英雄赵尚志(一)

李龙口述全根先整理

整理者按:李龙先生是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赵尚志将军外甥,母亲赵尚英(赵曼娜)为赵尚志四妹,父亲冷波(李树柏),父母均为早期参加革命的文艺工作者。1965年从辽宁大学历史系毕业以后,他一直致力于东北抗联历史研究,出版(发表)有《传奇英雄赵尚志将军》《永远的怀念》《抗日战争十五年辨析》《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与齐齐哈尔江桥抗战》《齐齐哈尔江桥抗战古战场调查记录》《赵尚志年谱》《赵尚志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等多部(篇)学术著作。现为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文史馆馆员、齐齐哈尔市社会科学院终身研究员。自20世纪80年代初起,他以陪同二舅赵尚朴进京、参加为赵尚志烈士冤案平反活动为契机,先后拜访了多位赵尚志的战友、东北抗联指战员。由于赵尚志牺牲时年仅34岁,生前抱着“不打败日本侵略者不成家”的志愿,没有留下儿女。李龙作为英雄后代,多年来一直从事赵尚志资料的收集、整理与研究,至今仍以古稀之年,奔走于全国各地,宣传抗联精神,弘扬尚志家风。今年是赵尚志诞生110周年,现将李龙先生当年访问赵尚志战友的一些谈话内容摘录整理,与大家分享,以缅怀先烈。

1、05.6.20再次修改的赵尚志画像(彩色) 李龙翻拍.jpg

赵尚志画像

1、赵尚志烈士证书.jpg

赵尚志烈士证书

于保合

于保合〔1〕、李在德〔2〕、陈雷〔3〕,还有刘凤阳〔4〕牺牲了,那是跟赵尚志一起“吃瓜落”(指受牵连,下同)被开除党籍的。这个于保合、李在德呢,被称为“坚决赵尚志派”。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对赵尚志始终抱着赞同态度。于保合、李在德的联系方式,我还是吉林人民出版社的编辑给我的,他们出了一本书,叫《伪满洲国史》。为了找这个材料,我到出版社去了,找那个编辑,我说能不能买一本?他那没有了,说等再版吧,就谈起来。我说:“我作为赵尚志的后人,对抗联不了解,对赵尚志也不了解。”他说:“于保合、李在德两口子,那是‘坚决赵尚志派’,你去拜访他们,什么事你都能知道。”

1980年,我就上北京去了。去前我先写信。李在德是在(全国)人大图书馆工作,她回信说,欢迎我去时联系。我到北京以后,白天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查齐齐哈尔地名资料,晚上到他们家去。李在德领我到她家去,我就请他们谈一谈赵尚志的情况。

于保合跟我说起关于陈雷帮助赵尚志屠杀抗联干部、战士这个事。当时,红卫兵小将到他们家去调查赵尚志的事情,说陈雷是不是帮着赵尚志屠杀抗联干部、战士两百多人?他说:“我当时就对红卫兵小将说,江南体育app下载入口 都称赞赵尚志。我是当事人,连我们都杀了,也不够两百多人啊!那个大字报,他们是为了整陈雷,诬陷赵尚志。”于保合说:“这个赵尚志打仗很了不起。他打仗呢,就是特别有头脑,就是打不胜他不打,而且是出奇制胜,几乎每仗都胜。这很了不起,所以威望高。另外,就是他的思想境界高。他是黄埔军校毕业的,在中央高级训练班学习过,人家那觉悟高啊!朱新阳都这么说。”

于保合还跟我说起赵尚志1939年6月从苏联回来的事情。因为他们夫妻俩都是一起从苏联回来,是总司令部的成员,所以这个事情他们能说得清楚。于保合说(从苏联)回来前,是那个苏联军官当着大家的面讲的,赵尚志被共产国际任命为总司令,希望你们支持他,拥护他,爱护他,保护好他!你们有重要任务,你们回去了,希望你们取得胜利!

回来以后呢,就是打乌拉嘎金矿〔5〕。赵尚志安排人员的时候,陈雷当时随队回国,他那时好像做秘密战线工作,赵尚志把他留下。请示以后,陈雷也同意留下。于保合这次回来呢,他是组织科长、电信队队长,李在德是党支部副书记,书记是赵尚志,刘凤阳是中队长,祁致中〔6〕是副中队长。于保合说:“赵尚志是总司令。戴鸿宾〔7〕是六军军长,他当总队长兼中队中队长;祁致中是十一军军长,当副中队长,这地位不低啊!但是,祁致中就觉得不重用他,这是不对的。”

于保合说打乌拉嘎金矿时,赵尚志不像有的人说不给祁致中兵权,是给他的兵权,安排祁致中打这个西院,戴鸿宾打东院。已经打起来了,东院都攻进去了,西院没有动静。赵尚志上来以后,一看说不行,怎么还不上来啊?完了,他(祁致中)在那不上去,赵尚志带队就上去了。苏联那个学者写的,苏联方面对赵尚志有指示,说你回国以后,你是总指挥,你只能听命于共产国际我们这方面的任务和命令,你不要带着队伍直接上前线。你是总指挥,你负责全面工作。他当时安排了打仗这事,但是看祁致中没上去,他仍然带着队伍上去,而且乌拉嘎金矿打下来了。这是祁致中战斗中没有执行命令。

打下乌拉嘎金矿后,赵尚志对群众讲话,说我就是赵尚志。然后,有不少矿工参加部队,大家都欢呼,抗联部队又回来了,赵司令又回来了。打下金矿以后,赵尚志说,每个人背两袋面做给养,没有说必须每个人都背两袋面,因为是战利品,能背尽量背吧,赵尚志都背了。祁致中说:“我不背那玩意,我就是来打仗的。”于保合说:“那不是在违抗军令吗?特别不应该的是,在行军的路上,他始终散布不满情绪,他跟我都叨咕过。祁致中还跟他原来十一军部下说,打乌拉嘠金矿时,赵尚志让我带队上去,这是想让我送死啊!借着打日本鬼子,让我送死,那能行吗?”于保合说:“祁致中这样散布不满情绪,是绝对不允许的。可是,他这样做了。祁致中在背后又议论这件事,造成不好的影响。”

关于处死祁致中这件事,我在帮于保合写回忆录的时候,也跟他讨论过。我说:“这件事在《回忆录》里不写行不行?”他说:“那不行。这是后来北满省委要把赵尚志开除党籍的非常重要的依据。他们举个例子说,赵尚志连祁致中都敢杀,杀北满省委就是太可能的事。”于保合说:“实际不是那么回事,不能回避,那就得写。”于保合后来给写过一封信,他态度特别明确,说赵尚志杀祁致中,何错之有?没有错。违抗军令,古今中外只有处死。他说,赵尚志当时没有处死他,那就是考虑到他的地位,赵尚志是以抗日为前提啊!不管你有多大的缺点、错误,只要你抗日,赵尚志是不会杀你的。你最后闹到那种地步,不杀不行了!一而再,再而三,特别是背后搞活动,搞串联,非常危险。于保合说:“那还了得啊!要保护赵尚志,拥护赵尚志,那是总司令,底下搞串联,搞活动,那能成吗?必须得处死。”

再说了,处死祁致中这件事,赵尚志做得十分谨慎,他让支部先开一个会讨论一下。赵尚志为了使讨论不受干扰,他说:“你们开会,我先不参加,你们好好议论议论,我也好好想一想。”开会讨论的时候,除了李在德说过是不是能够送回苏联的方案,其他人都认为只有处死,没有别的办法。因为继续往下走下去,不用多,有那么几个人跟他先下手,那还了得啊?那死的就不是那么几个了!这也是考虑到部队的安全吧,这个事不能姑息。后来,赵尚志也表态,不杀不行,这就是处死祁致中的事。

于保合说,赵尚志在应对敌人企图将抗联与人民群众分离开来上,比较有策略:一方面,必须破坏敌人阴谋;另一方面,就是积极建立密营。那时候,三军特别注重密营建设。万一不行了,可以去密营。咱们在(黑龙江省)鹤北林业局就发现有密营,一开始是“胡子窝”〔8〕,后来把它变成密营。有一个材料说,三军和十一军共同建的一个兵工厂,旁边还有一个密营里边的秘密粮库。这个粮库,因为十一军里边出现了叛徒,把这个兵工厂破坏了,把这个粮库也给烧了。如果粮库不烧,这个粮库的粮食一直能吃到1940年。你说得有多少粮食吧!粮库烧了之后,后来三军有些部队路过这个粮库,还到那去找那些没烧干净的粮食,还坚持了一个冬天。就是说,赵尚志特别善于搞物资储备。物资储备是密营里的一个重要内容,一个是屯兵,另外一个就是储存物资。

616c456ctb249f3c94a90&690.jpg

赵尚朴至李龙信

后来,二舅赵尚朴〔9〕让我帮于保合写回忆录。于保合这个回忆录,可以说对赵尚志平反起了一个推动作用。原因在哪呢?就是于保合回忆录里面,有两个关键会议:一个是1936年的珠汤联席会议,一个是1937年的北满省委扩大会议。这两个会议就是揭示了抗联历史上确实是存在路线斗争的。我帮于保合写回忆录的时候,因为我是搞史学的嘛,讲究它的客观性、真实性,我就问于保合:“当时你们开会的时候,坐的位子有没有固定?”他说:“固定了。”他说,谁挨着谁坐。他还画了个平面图,谁挨着谁坐,然后这大桌子,然后外屋,外头的院子,就是那张图都画出来了。后来,我还找过徐文彬,他当时是六军的记录员、宣传科长。徐文彬写了一个材料,我一看跟于保合写的主要内容没有区别。

于保合、李在德两口子都是赵尚志的战友,跟赵尚志“吃瓜落”,被誉为“坚决赵尚志派”。陈雷也是跟赵尚志“吃瓜落”。他们的战斗友情挺深。另外,由于他们有比较坎坷的经历,他们境界都比较高。像陈雷给于保合、李在德写的那首诗:“君乃松山客,素知凌风雪。风雪总无情,幸有耐寒节。”多好啊!所以我为于保合和李在德他俩的《回忆录》起名,就按照这个“夫妻篇”,从陈雷写的这个诗里给他们的书起名:于保合的叫《风雪松山客》,李在德的叫《松山风雪情》。我帮他们整理回忆录的时候,体会最深的就是他们讲的这个道理。他们说:“我们是幸运者。那么多的战友都牺牲了,我们活下来才几个?所以,我们有责任把战友们的音容笑貌留下来。我们写回忆录,不是为了我们自己,是为了这些牺牲了的战友们,为了那段历史,把它写得真实、可信!”

a8773912b31bb051f48e7c7a327adab44aede03e.jpg

于保合、李在德夫妇合影

韩光

e850352ac65c1038822b76eeb1119313b07e8941.jpg

韩光同志工作照

我跟韩光〔10〕接触,是李在德先打电话联系的。当时呢,是昂昂溪〔11〕文物管理所要成立,因为韩光和朱新阳都是昂昂溪出生的,这样的话,就是昂昂溪家乡来人了。我是赵尚志的外甥,我和李在德联系了。李在德打完电话,说明情况,韩光同意见,我们才去的。因为李在德介绍,我是赵尚志外甥,韩光对我说:“你们赵家是革命家庭,你三个舅舅,两个烈士,还有是你姥姥、姥爷,是革命大家庭,我们那时候都常去赵家。那时一些满洲省委的人吧,还有金伯阳,我们都常去。那还是在‘九一八’之前。”

第二年(1991),齐齐哈尔建城三百周年,昂昂溪文管所建成,要搞一个活动,请他去。因为韩光是齐齐哈尔老人啊,职位又比较高,那时候他是中纪委常务书记。他回到齐齐哈尔的时候,特意跟市里领导说要见我。我跟老伴就去见了。市里领导说:“他是你什么亲戚呢?” 韩光说:“不是什么亲戚,但是,他得管我叫舅。因为我和他的舅舅赵尚志是生死战友。”

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他讲了一个故事。他说:“我跟你舅舅是生死战友,是在打双城那次战斗当中。”他说:“我跟你舅一个战壕,旁边还有一个司号员。那司号员一枪就被打死了。这个枪打到我和你舅舅,打谁身上不都一样吗,照样死吗?所以说,我跟你舅舅是生死战友。”他还说:“后来我们在一起,就是那个哈东支队。”他讲的时候,挺深情的。回来以后,我写了一篇文章,叫《访韩光同志》。韩光就昂昂溪文管所的建立,也写了一篇文章。我觉得韩光挺动情的在哪呢?后来出版的《韩光党史工作文集》里,居然把我写的这篇文章也放在里头了,改了名,叫《故乡情》。我写的文章,能收在韩光同志这个《工作文集》的附录里,而且注明是我李龙写的,这不是感情吗?

韩光谈到,赵尚志对吉东传来的《王明、康生秘密指示信》抱审慎的态度,派他到吉东去了解情况,这个指示信到底是不是中央来的?结果他没有回来,没有回答这个问题。杨松〔12〕在吉东,让他上莫斯科学习去了,也不告诉赵尚志。赵尚志不知道这个指示信到底是敌特搞的,还是真的中央指示信,所以他才召开1936年那个珠(河)、汤(原)中心县委和三、六军党委的“联席会议”。在那次会议上,除了建立北满(临时)省委外,其中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把他们的想法、意见和中央沟通,同时要查清这个是不是中央的指示。为了查清这个事,派省委常委朱新阳〔13〕作为全权代表去莫斯科。

韩光对赵尚志的平反,起了非常好的作用。后来,我到北京去看望他,他都热情接待。三舅赵尚志头骨进京鉴定的时候,韩光虽然身体不好,不能去,他派自己的女儿参加迎头骨,并陪送到物证鉴定中心。特别是到他晚年,他写的文章,说赵尚志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历尽艰辛,矢志不渝。”韩光还写了一篇文章,就是专门讲赵尚志三次被开除党籍,但是他历经挫折而不变革命斗志,“真金不怕火炼”。

后来发现的那张巴彦游击队照片,这里面有赵尚志,这是目前发现的赵尚志生前唯一的一张照片。在请韩光同志认定时,他也认定了。对那个王薇画的赵尚志戎装复原像,他也认定了。尤其是在他临终前不久,他的秘书毛祚策拿给他上头有赵尚志这张画像的贺年卡,韩光说:“这就是赵尚志照片。”毛祚策赶紧给雷凤祥打电话,告诉他这件事情。毛祚策按照韩光的指示:过去拍的《赵尚志》这个电视剧和电影啊,都不好,一定得拍一个好的。这也是韩光的遗愿吧。毛祚策做总策划,也拍了个电影,叫《传奇将军赵尚志》,跟我那本书《传奇英雄赵尚志将军》差两字。那年播放的时候,我正好在火车上,没看到。

微信截图_20180525160908.jpg

韩光同志题词

朱新阳

朱新阳这个人,可以说,我跟他交往非常密切。通过谁呢?也是通过于保合认识的。那时候,他住在于保合家里。于老介绍说:“这是你三舅珠河游击队组建时期的参加者,而且现在活着!”打那以后,我就把朱新阳叫“国宝”。我说:“你是国宝级人物。”他也乐。为什么是“国宝”?因为珠河游击队十三个人,后来发展成抗联三军六千多人。后来,抗联十一个军,能够活下来的才几百个人,那创队时的十三个人里头,就他一个活着!他这个“国宝”,还“宝”在哪儿呢?没负过伤。战斗他也参加不少,应该说是身经百战。他说:“哎呀!那子弹就这么过来,嗖嗖嗖地,从身边过,就没打着。”像陈雷、王明贵、王均,他们都负过伤,赵尚志还负过三次伤呢,但是他没受过伤。他作为赵尚志的战友,非常可敬。

朱新阳跟我说,赵尚志水平太高了,不仅在黄埔军校学习,你看他领着打仗最多,而且基本上打胜仗,很少有挫折。这很了不起!再一个,就是赵尚志性格特别刚烈。(1991)李文崎导演的《赵尚志》电视连续剧〔14〕播出后,有不同反响。我问:“朱老,《赵尚志》连续剧播放以后,这一曲李娜唱的《嫂子颂》唱遍大江南北,你有什么想法?”他说:“当然好啊!有就比没有强。你要问我的想法,哭笑不得。”我就乐了。我说:“怎么叫哭笑不得?”他说:“这个有就比没有强,是说过去不宣传赵尚志,不宣传抗联,现在宣传了就好啊。我说哭笑不得,是指赵尚志长得也不那么磕碜啊!”他又说:“赵尚志呢,那性格不是那么挺绵软的,他特别刚烈,不像高强,虽然得了奖了,赵尚志那性格,绝对不是那样!还有就是啥呢,冰天雪地不假,总是那么大的雪,怎么打仗啊?让人看了这个电视剧,好像就是在一个冬天打仗似的。”

他还提出什么呢,“你看中央台播的,大概是八集,一大半都是在孙朝阳部队里。那个赵尚志呢,就是一个木炮打宾州〔15〕,大秤砣子在那桌子上转,敌人以为是什么新式武器,整的挺新奇。赵尚志是抗日民族英雄,主要是抗日,那么多的战斗,怎么都没有啊?”后来,我听李文崎说了,王忠瑜〔16〕也说了。第一,原来拍了十几集,砍得不像样。后来,王忠瑜说:“我都不看了,愿意咋砍就咋砍吧,能够在中央电视台播放就行。”再一个,就是经费不足。要拍战斗场面的话,得花很多钱。李文崎说,在当时那种经济条件下,确实不行。他说,就是木炮打宾州,那都是下了很大的决心。大家都知道冰趟子战斗〔17〕重要,那冰趟子战斗演起来也非常好看,但是没办法啊。

朱新阳临走前,那个时候,90周岁吧,患小脑萎缩。他脑萎缩没有到达到这个地步时,他总磨叨一件事。就是他当时作为省委常委、省委代表被派到苏联,到莫斯科汇报。他说:“我们当时的想法呢,就是中央不可能有这样的指示。所以说呢,在那里头,我们这是如实的汇报。后来我想,汇报的时候,王明、康生肯定很不高兴,但是没有打断我。汇报完了,王明说,指示是我们发的,是中央发的,你们没有理解。你们只在个别词句上面做文章,就是错误地曲解中央指示。王明表现得很气愤!”在那会上,他把朱新阳批评够呛!朱新阳怎么跟我说到这个事呢?因为有人说,他想当反王明、康生的英雄。他说:“哪敢当英雄啊!我是北满省委代表,我去是如实汇报。当时的想法就是这样。”当王明那么大的干部一说,这就是中央指示,我当时就蒙了。完了,只好承认错误,说“我们理解不够。”他说:“我当时是这样想的,哪敢当这个反王明、康生英雄啊,这绝对不能!”但是,后来呢,让我去学习,他们要让我回去说服赵尚志。朱新阳说:“康生让我回去说服赵尚志,问我回去行不行?我说,我自己怕说服不了,能不能派别人跟我一起回去?”他说:“当时小孟(韩光)在跟前,让小孟跟我一起回去,行不行?韩光说:我也说服不了。康生就非常生气,包一夹就走了。结果到共产国际负责搞肃反的皮克那里,说朱新阳等于是叛徒。就把我送去学习了,没有派回东北来。”

20150512_132557.jpg

赵尚朴(中)与赵尚志战友于保合(左)、朱新阳(右)

徐文彬

徐文彬〔18〕我见到过,那是矮个的老头,挺有特色的。他当过六军的宣传科长。其中有几件小事,我说一下。一是《露营之歌》〔19〕的作者问题。有人说,这首歌在1936年或1937年就作了,陈雷不是1938年“三一五”以后才上部队的,陈雷写的《露营之歌》第一段歌,这就牵涉到创作时间问题。我见到了徐文彬,就问他:“你是六军的宣传科长,这个《露营之歌》你知道是什么时候创作的吗?”他说:“1938年2月以前肯定没有。以前要有的话,我肯定知道。”他说:“我是1938年2月过界到苏联的。”

徐文彬说得最多的是抗联的五百骑兵。戴鸿宾带五百骑兵过界后,被苏联方面缴械,以后把戴鸿宾和赵尚志、祁致中一起关起来,就把他们五百指战员转运到新疆,交给盛世才〔20〕了。交给盛世才以后,盛世才就把他们分为几部,有的在部队,有的到地方。他被分配到地方,可能是因为他有点文化吧。他说:“我们这些人,也想尽办法找组织,找不到。就是一旦找到了组织,都没法证明自己,没有办法啊。这五百人中,个别的从新疆跑回东北,大部分都在那块。”

徐文彬说,六军是在赵尚志帮助下发展起来的。赵尚志打仗那没别的,特别勇猛,做什么事情特别果断,从来不优柔寡断。他还说,赵尚志水平高,他看问题看得明白,他做的事大家特别佩服,要不他能当总司令吗?那五百骑兵,戴鸿宾说,过界本来是跟赵尚志约定的。他到苏联去求援,顶多一个月,他们在边境,连打仗带迎接赵尚志回来。这是按照约定进行的。1938年2月,春节期间,他们也打仗,发现好像敌人有准备。因为打仗失利了,不像以前打似的,一下就打下来。按理说,五百骑兵,那也是从别的地方长途奔袭来的,敌人不应该知道和有准备。所以,他怀疑是不是有奸细的问题,因为敌人有准备。五百骑兵,也很了不得,打一个地方也还是比较容易的。失利以后,本来说应该是这个张寿篯〔21〕(即李兆麟)带着部队打另一个地方,但是呢,也是失利,没有会合。往后退也是没法退的,这个时候呢,戴鸿宾提出来,既然咱们来接赵尚志,那咱们就过界吧,到苏联那边,好跟总司令赵尚志一起回来。

徐文彬跟我说,是戴鸿宾提出来的,他是军长。大家没有意见,说走吧,社会主义祖国嘛!把苏联当作祖国啊,武装捍卫苏联,捍卫祖国。那时候不叫“老大哥”,叫“无产阶级祖国”。他们都过界了,一过界,全部被解除武装。他们都非常不理解。后来,戴鸿宾坚决要见赵尚志,就把他单独关起来了。他们这些人呢,就关在另一个地方,倒没有虐待他们,让他们等着。后来传的是假命令,让他们上车。他们没见到戴鸿宾军长,没见到总司令赵尚志。他们原来都不同意,传的假命令:那是赵总司令和戴军长让你们走的。苏联人把他们送到火车上,他们也不知道去什么地方,等到了新疆才知道。到苏联去的,还不仅是这五百人,还有一些零零散散过去的。第一次陪着赵尚志过界的那五个人,其中有金海山。金海山也被送到新疆,解放以后才回来,在宁夏找了一个媳妇,带回来了,回到了汤原。

李延禄

李延禄〔22〕是朱新阳带着我去拜访的。最早知道李延禄呢,是我在一个同事的《东北文化》第一期,好像是1946年还是1947年出版的。《东北文化》第一期上有白和的文章《赵尚志传》,其中有李延禄口述、山屋整理的《赵尚志轶事》,是几个小故事。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赵尚志到黄埔军校,人家都考完了,他就在那补考。补考完了,虽然合格了,检查身体却不合格。据李延禄讲,这是他跟赵尚志唠嗑时,赵尚志自己说的。这样的话,就是比较可信吧。我见到李延禄的时候,是在赵尚志平反前后,朱新阳带我去见的。李延禄说:“赵尚志不应该被开除党籍。说赵尚志不是党员,我们都不信!因为开除赵尚志党籍的文件也没发给我们;发给我们,我们也不会同意。所以说,这事不可能!这事怎么能存在呢?真要是这样,那开除赵尚志党籍也是错的,应该平反。这是我的态度。”

李延禄回忆了一件事。这是东北烈士纪念馆〔23〕刚开馆的时候,他陪周恩来总理参观,周总理说:“怎么没有赵尚志?”有的工作人员说:“赵尚志被开除党籍了。”周总理问:“是谁开除赵尚志党籍的?”周总理还说:“还有党中央嘛!开除了,还可以平反。不平反,还是民族英雄呢!”就这样,赵尚志烈士的事迹就进了东北烈士纪念馆。

11、爸妈和影 (3).jpg

冷波(李树柏)、赵尚英夫妇合影

27、迟浩田题词.jpg

迟浩田同志题词

20150506_092459.jpg

李龙接受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采访

20150512_141553.jpg

赵尚志(前排中)与巴彦反日游击队同志合影

20150512_141843.jpg

赵尚志总司令签署的通令

992649768.jpg

李龙先生(右)与全根先(左)展示尚志家训

注释:

1〕于保合(1914--1985),满族,吉林省伊通县人,1932年参加革命,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东北抗联第三军电讯学校校长、宣传科长,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部组织科长。建国以后,曾任中央军委总军械部雷达局副局长、国防部第六研究院器材部副部长等职。

2〕李在德(1917--),出生于朝鲜平安南道介川郡沓道里,1924年随家人迁居黑龙江省萝北县,抗日女烈士金成刚之女。1932年参加革命,1937年经冯仲云、赵尚志介绍,与于保合结婚。建国后,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管理局副局长。

3〕陈雷(1917--2006),黑龙江省桦川县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革命,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宣传科科长。建国后,曾任中共黑龙江省委原副书记、黑龙江省省长、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4〕刘凤阳(1906-1940),辽宁省盖平县人。1936年加入东北抗联,曾任警卫团团长、北满抗联总司令部教导队中队长。1941年秋,带队从东北完成侦察任务返苏时,被苏军士兵误击中腰间的手榴弹负重伤而牺牲。

5〕乌拉嘎金矿,位于黑龙江省伊春市嘉荫县境内。

6〕祁致中(1913—1939),原名祁宝堂,山东省曹县人,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东北抗日联军独立师师长、东北抗日联军第十一军长。1937年赴苏联求援,被苏联方面错误关押。1939年6月回国,不久被处死。

7〕戴鸿宾(1911--1968),辽宁省抚顺市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汤原游击队。曾任东北抗联第六军军长、第三路军十二支队支队长。一度离队脱党,1945年重新入党。

8〕胡子:解放前东北地区民间对土匪的称呼。

9〕赵尚朴(1906-1989),辽宁省朝阳县人,赵尚志二哥。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奉党组织派遣,参加由马占山领导的东北抗日挺进军,1938年到延安。抗战胜利后,回哈尔滨市工作。建国后,曾任哈尔滨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纪委书记、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

10〕韩光(1912--2008),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人。1930年加入共青团,1931年转为中共党员。曾任共青团北满特委书记、省委秘书长、东北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大连市委书记兼大连市警察总局政委。建国后,曾任黑龙江省省长、国家科委常务副主任、国家建委主任、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书记。

11〕昂昂溪,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辖区。

12〕杨松(1907--1942),原名吴绍镒,字又衡,湖北省大悟县人。1927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受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指派,负责处理满洲问题,参与东北地区党的领导工作,1934年任中共吉东特委书记。1938年赴延安,1941年任《解放日报》总编辑,1942年病逝。

13〕朱新阳(1912--2003),原名朱蒸云,号新阳,祖籍湖北省阳新县,出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昂昂溪。1929年加入共青团,后转为中共党员。曾作为北满省委常委、省委代表赴莫斯科。建国以后,曾任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第一任市长、旅大副市长、大连市委统战部部长等职。

14〕《赵尚志》电视连续剧,由李文崎导演,生动地再现了民族英雄赵尚志在1932年至1940年率领东北抗日联军在白山黑水的林海雪原中,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的正义之歌。1991年在中国大陆首播。

15〕木炮打宾州:1934年5月,赵尚志指挥东北反日游击队进行的一个经典战役,此次战役震慑了敌军,各义勇军队伍更加靠近党领导的珠河游击队,“木炮轰宾州,声威震敌胆”在珠河以至北满地区一时传为美谈。

16〕王忠瑜 (1927--),安徽省合肥市人,一级作家。曾任黑龙江省政协委员、省作家协会理事等。著有长篇小说《鹰击长空》《赵尚志》《烽火辽东》《中国的夏伯阳》等。

17〕冰趟子战役,又名黑风口阻击战, 位于黑龙江省北安市冰趟子林场境内。1937年3月,赵尚志指挥抗联战士在这里以少胜多,伏击日寇,日伪军死伤300多人,并缴获大批枪支弹药、粮食、服装、军毯等物资,为继续西征开辟了通道。

18〕徐文彬(1908-1994),原名徐振基,满族,出生于北京,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在汤原做抗日宣传,1936年任东北抗联第六军政治部宣传科长。后随抗联队伍赴苏联,转至新疆,曾任新疆某师范学校副校长。

19〕《露营之歌》创作于东北抗日联军西征前与西征途中。歌曲套用古曲落花调填词,唱起来十分悲壮激昂,首次刊出于1939年的《革命歌集》第二集中。该《歌集》为东北抗联三军政治部所编,战后存于中央档案馆,1999年公诸于世。

20〕盛世才(1895—1970),辽宁开原人,陆军上将,1933年至1944年执掌新疆军政,号称“新疆王”。1949年后至台湾。

21〕张寿篯(1910--1946),即李兆麟,辽宁省灯塔市人。曾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负责人,珠河反日游击队副队长、哈东支队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代理政治部主任、第三军政治部主任、北满抗日联军总政治部主任和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总指挥等职。1946年3月9日遭国民党特务暗杀。

22〕李延禄(1895-1985),吉林省延吉县人。1929年参加革命,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军长、中共中央东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建国后,曾任黑龙江省副省长、省政协主席。

23〕东北烈士纪念馆,为纪念在东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牺牲的革命先烈而修建,1948年10月10日正式建成,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一曼街241号。周恩来、刘少奇、彭真、罗荣桓、李济深、郭沫若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到此参观。

(说明:本文系根据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对李龙先生的采访整理而成,并经李龙先生对文章内容进行审核。整理者全根先,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中国记忆资源建设总审校,江南体育竞技中心 理事,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理事。)



//www.pegstown.com/wzzx/djhk/jswx/2018-05-25/50551.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