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打印

赵磊:纪录片《苦难辉煌》的两个败笔

作者:赵磊 来源:作者博客

纪录片《苦难辉煌》的两个败笔

赵磊

一、创作意图

由于播出时间的原因,《苦难辉煌》我断断续续地看,总算看完了12集。

这部纪实影片的作者有着十分明确的创作意图:不要简单地为中共历史歌功颂德,尤其是不要简单地去神话毛泽东,而是要有所挖掘,有所思考,有所发现。用当下时髦的话说:要有所创新。

应该说,作者的努力在某种意义上是成功的,尤其是对偶然性的强调,对很多细节的爆料,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比如,影片爆料,红军在强渡乌江时,军委情报局的曾希圣建议用假电报调动敌人,中革军委采纳了,才使得红军在强渡乌江时没有遭遇强敌。再如,作者特别强调红军进入云南时获得了龙云的军事地图,正是这种偶然性,极大地影响了红军未来的前进方向。

我无意抹杀作者努力的意义和贡献。在主流媒体极力淡化甚至丑化毛泽东历史地位的今天,《苦难辉煌》的意义怎么强调都不会过分。然而坦率地说,《苦难辉煌》在细节上的精益求精,掩盖不了其在逻辑主线上的含混不清。具体讲,影片有两个败笔:一个是缺少灵魂,另一个是历史人物平庸化。下面分别讨论。

二、缺少灵魂

对《苦难的辉煌》的基调,我很难产生共鸣。为什么呢?看见一位名叫“黄鹤楼”的网友的评论后,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这种共鸣恰恰是我和《苦难的辉煌》基调的距离所在。这位网友是这样评价《苦难辉煌》的:

《苦难辉煌》讲述的还是表象性的东西,缺少马克思主义的灵魂,所以仅仅是在讲一个故事,没有深度。江南体育app下载入口 说:历史就是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用这个观点解释历史的就是历史的唯物主义,不用这个观点解释历史的就叫历史的唯心主义。共产党不是为了夺取政权而夺取政权,而是为了实现无产阶级的彻底解放而夺取和建立政权,这是共产党革命斗争的灵魂和动力,只要没有实现共产主义,那么共产党的一切斗争与革命都是在进行中。如果以夺取政权为目的,以GDP增长为辉煌,那就不可避免的要重走前苏联的覆辙。毛泽东思想不仅仅是夺取政权的武器,更是巩固无产阶级政权,继续革命向共产主义发展的思想武器,而苦难辉煌却不敢向世人揭示这一真理……。共产党的辉煌应该是以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发展为标准的。这一点苦难辉煌通篇都没有反映。”

这个评价是中肯的,也是相当深刻的。为什么“《苦难辉煌》讲述的还是表象性的东西”?因为,影片中的共产党人承受一切苦难的目的,似乎仅仅是在为了争夺国家政权。至于他们为什么要争夺权力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作者却语焉不详,存而不论,讳莫如深,遮遮掩掩。

一句话,在细节丰富、情节曲折的《苦难辉煌》里,始终缺少一个灵魂,缺少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这个共产党的灵魂

三、历史人物平庸化

在对毛泽东的评价中,作者或许想追求历史人物的立体化,这个目的是通过“解构”来展开的。解构什么?解构有关毛泽东的传统历史定位。很遗憾,这种解构不仅没有使得历史更加立体化以致更加丰满,反而使得影片陷入了对毛泽东作平庸化的解读

比如,在“四渡赤水”军事艺术的评价中,《苦难的辉煌》的作者不断强调这样一种逻辑:没有什么“神机妙算”,只有实事求是的“随机应变”。这种逻辑的本意或许是要告诫人们:不要神化毛泽东,毛泽东是人不是神。毛泽东当然不是神,作者的良苦用心可以理解,但是,作者的“解构”却未必实事求是。

所谓“神机妙算”,查了一下词典,意指: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用来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情势,从而决定策略。“神”和“妙”:形容高明;“机”和“算”:指推测和演算。语出《后汉书·王涣传》: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李贤注:智算若神也。

战争的参与者必须懂得随机应变,这是军事活动的abc。在战争中,谁都知道要随机应变,谁都希望做到随机应变。问题是,在瞬息万变的战局中,哪一个方向才是“机”,哪一个时空才有“变”?恐怕就不是一句“随机应变”就可以ok了的。蒋介石不是二百五,国军和红军将领中也不乏优秀干才,可为什么毛泽东却每每能够准确地把握先机,从而做出正确方向的应变呢?如果说“没有神机妙算,只有随机应变”,为什么别人都应变不了,而毛泽东却能应变呢?

其实,差别就在于毛泽东的“神机妙算”。当然,这种神机不是“神的启示”,这种“妙算”也不是“天外来客”。神机的依据是什么,妙算者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资质和环境?历史唯物主义早就有科学的解释,此处不赘。

“神机妙算”只是一种形容。用在毛泽东的军事指挥艺术上,我以为不仅不过分,而且十分准确。而那个所谓的“随机应变”,好像很客观,好像是在“理性”地还原当时的历史。其实,这个理性,不过是评价者所能到达的认识高度罢了,超越这个高度,评价者恐怕已很难理解毛泽东的境界。

无论《苦难的辉煌》如何理性地、深入地再现了那段历史,在我看来,与毛泽东的境界相比,作者的理性仍然是平庸的;与中国工农红军的辉煌相比,作者的深度仍然是肤浅的;与长征的伟大相比,作者再现的历史仍然是苍白的

顺便说一句:血战湘江之前,毛泽东在道县曾向中革军委建议,红军不要去钻蒋介石在湘江东岸设计好的死亡口袋,而是应当沿着潇水北上。不知为什么,这个当之无愧的神机妙算的历史细节,注重偶然性和细节的《苦难辉煌》,却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了。

四、结 语

有位名叫“没处到任”的网友这样评价《苦难辉煌》:“书没看,片子淡化毛泽东不少,远不如电视剧《长征》,看它只是想看看有无新材料。”

对这样的评价,我深以为然。



//www.pegstown.com/wzzx/djhk/jswx/2013-06-02/21109.html
Baidu
map